-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
- 陳來
- 1836字
- 2020-09-27 15:50:52
二 筮占的例子
春秋時期,在龜卜之外,筮占相當流行。筮占的斷占一般較龜卜來得復雜,所以我們需要用較多的筮例來加以分析。
首先,春秋時期,特別是春秋前期,筮占多不用《周易》,如:
初,畢萬筮仕于晉,遇之比
。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閔公元年,259—260頁)
畢萬筮得的結果,是后代蕃盛,且其后代將為諸侯。此例中的筮占所用的卦名“屯”“比”亦見于《周易》,但辛廖的斷占之辭,如屯固比入之說,不見于《周易》。不過其說與《周易》相近。屯之比,按《周易》,變爻在屯之初九,《周易》屯初九爻辭有“利見侯”,辛廖云“公侯之卦”,與之相近。
成季之將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間于兩社,為公室輔。季氏亡,則魯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
。曰:“同復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閔公二年,263—264頁)
大有之乾,變爻在六五,《周易》大有六五爻辭為“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而卜楚丘之父筮占之后,并沒有說到與《周易》爻辭相關的東西,他所說的“同復于父,敬如君所”也不見于《周易》。這說明,卜者所用筮,不一定是《周易》。
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獲其雄狐。’夫狐蠱,必其君也。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僖公十五年,352—354頁)
《周易》蠱卦山上風下,卜徒父所稱“千乘三去,三去之余,獲其雄狐”必為爻辭無疑,但此句不見于《周易》,可見他所用者并非《周易》,故爻辭與《周易》不同。
六月,晉、楚遇于鄢陵。……苗賁皇言于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必大敗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國蹙、王傷,不敗何待?”(成公十六年,882—885頁)
這里史官筮得復卦,他所稱引的復卦之辭“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也不見于《周易》的復卦卦爻辭,顯然不是《周易》。這提示出,春秋前期的各種筮占體系,其卦象卦名已基本統一,但卦爻辭體系不同,《周易》實際上是在卦爻辭體系上與其他易法相區別的。
這種區別又可見于另一例:
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晉國,以輔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吉孰大焉!震,車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樂也。……震,雷也,車也。坎,勞也,水也,眾也。主雷與車,而尚水與眾。車有震,武也。眾而順,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長也,故曰元。眾而順,嘉也,故曰亨。內有震雷,故曰利貞;車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濟,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眾順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長男也。母老子彊,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師。’居樂、出威之謂也。是二者,得國之卦也。”(《國語》卷十晉語四,362頁)
公子親筮,命筮曰“尚有晉國”,即還能保有晉國。筮得屯卦吉,豫卦不吉。筮史之官認為總的結果不吉。但司空季子不同意筮史的意見,他認為所得二卦,如果按照《周易》之辭,兩卦都是“利建侯”,都是吉的。這從反面證明筮史斷占所據者,不是《周易》。按照《周易》,屯卦震下坎上,卦辭為“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豫卦坤下震上,卦辭“利建侯,行師”。
另一例與此相似:
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見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過
。史皆曰“吉”。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風隕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困于石,往不濟也,據于蒺蔾,所恃傷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無所歸也。”(襄公二十五年,1095—1096頁)
困之大過,在《周易》為兇,但史官曰吉,可能史官皆用其他易書,而陳文子與司空季子一樣,以在《周易》者斷之。東郭偃的反對是訴諸“禮”的原則,所以強調同姓不婚,而陳文子則用困卦六三爻辭來分析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