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言 天眼看歐洲
整個歐洲古代史上,除羅馬帝國算是比較統一的國家外,其余時期歐洲大陸幾乎都是碎片化的分裂狀態。
歐洲的政治強人,如路易十四、腓特烈二世、拿破侖、威廉二世等,也有過統一歐洲的宏愿,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近現代的歐洲也出現過很多強大的帝國,如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等,也曾嘗試著重新統一歐洲,但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對于普通讀者來講,歐洲是一個復雜的存在,了解起來非常麻煩。
但如果從一個宏大的視角來看,可以說歐洲發生的一切都是在圍繞著“一山三海洋”轉圈。
一山,即臥立于歐洲大陸的阿爾卑斯山脈,它把歐洲劃分為南部、西部、北部與東部四大板塊,鑄就了歐洲歷史的基本格局。
三海洋,即地中海、波羅的海與大西洋。
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古代歐洲。
地中海是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內陸海,在歐亞大陸上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
地中海南部為非洲——人類起源之地,古人類曾經沿著地中海走向歐洲和亞洲。在它的東南角是尼羅河入海口,尼羅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搖籃,在奴隸社會階段曾經顯赫一時。
地中海東部為中東地區,那里誕生過猶太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等影響世界的宗教,也出現過波斯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大帝國。這些宗教和帝國,也會沿著地中海沿岸向外擴張。
地中海北部比鄰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的南歐,是歐洲古文明的核心地帶,主要包括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
巴爾干半島上的希臘即為歐洲文明的起點,曾經誕生過歐洲版的“百家爭鳴”。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等先哲奠定了歐洲的思想文明。巴爾干半島上也誕生過亞歷山大帝國。千百年以來,那里還是多個宗教、民族、帝國間的博弈場所,曾經直接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間接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
亞平寧半島在歐洲歷史上同樣占據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歐洲巔峰時期的羅馬帝國,就是從亞平寧半島出發,壯大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大國,成為歷史上唯一把地中海變成內海的帝國,同時也是歐洲唯一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此外,開啟歐洲近代化序幕的文藝復興,也源自亞平寧半島。達·芬奇從亞平寧半島翻越阿爾卑斯山去了法國,把歐洲文藝復興推向高潮;哥倫布從亞平寧半島去了西班牙,把大航海運動推向巔峰。
地中海西岸便是伊比利亞半島,在半島的另一側就是大西洋。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有一條直布羅陀海峽將其連接了起來。
以波羅的海為中心的北部歐洲。
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把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民族分為“三大蠻族”,即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其中斯拉夫人與日耳曼人均誕生于波羅的海沿岸。
斯拉夫人從波羅的海南岸出發向東、向南擴張,東斯拉夫人最終占領了東歐大平原,建立了沙俄和蘇聯。南斯拉夫人到了黑海西岸的多瑙河中下游。留在波德平原的就是后來的西斯拉夫人。
日耳曼人也是從波羅的海沿岸出發,向西、向南擴張。除了歐洲中部的波德平原之外,日耳曼人在西歐、北歐都有廣泛分布。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后,更有大批日耳曼人遷徙到了北美。
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歷史,本質上就是日耳曼人與斯拉夫人圍繞波羅的海的斗爭史,以及各自的內斗史。
以大西洋為中心的近代歐洲。
隨著工業文明的來臨,海洋貿易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歐洲的重心開始往大西洋轉移,海權帝國開始崛起。
短短幾百年間,大西洋沿岸前后涌現了一系列帝國: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再加上歐洲大陸上的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構成了一幅幅大國興衰的史詩畫卷。這些帝國廣義上都屬于基督教文化圈,都經歷過“草根逆襲”的勵志歷程,同時也常因地緣、文化、民族等的差異而發生戰爭。
爭奪領土要打仗,宗教改革要打仗,搶占貿易運輸線要打仗,爭奪資源和市場也要打仗……有時甚至單純地為了要對方倒霉而打仗,有時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打成整個歐洲的戰爭,有時又把歐洲戰爭打成了世界大戰。
當然,它們不僅僅是埋頭打仗,也在戰爭中發展了科技、政治、經濟、文化。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法國興起了啟蒙運動,對西方近代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英國實現了工業革命,奠定了大英帝國的基礎;德國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德意志帝國的崛起;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則完成了工業大發展。
在歷史的大潮中,每一個大國崛起與衰落的背后,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機緣與劫難,都有著驚心動魄的歷程。
大國興衰不僅是過去的歷史,也是活生生的現實,并且在未來還會繼續上演。
現在的中國正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那么在過往這些大國的興衰歷程中,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又有哪些教訓需要我們吸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