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伽馬對葡萄牙有多重要?先看一個事實:葡萄牙的國慶日是6月10日,這個日期是為了紀念1580年6月10日去世的葡萄牙詩人路易斯·德·卡蒙斯,他是葡萄牙文學史上重要的詩人,其最著名的作品是《盧濟塔尼亞人之歌》——這是一部以達·伽馬遠航印度為主線的作品。
歷史上的達·伽馬出身低微,就連出生年月都難以確定,只知道大約是1469年。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達·伽馬的父親是若奧二世時代不知名的航海探險家。達·伽馬的兄長保羅·達·伽馬也算航海精英,他總是喜歡夸夸其談,很會包裝自己,這使得曼努埃爾一世最初還想讓保羅當領頭人。但當計劃要實施時,保羅非常心虛,表示自己身體不行。但同時,他向國王推薦了弟弟達·伽馬,理由是達·伽馬是“單身漢,足夠成熟堅強,能夠承受此種遠航的艱辛”。
如此不起眼的達·伽馬兄弟,為什么能進入國王的視野?因為當時葡萄牙的內斗還比較嚴重,很多貴族并不支持曼努埃爾一世,但工商業階層和小貴族們還想繼續航海探險,拓展海外貿易。因此,曼努埃爾一世便選擇從普通階層中尋找航海精英,達·伽馬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當時的達·伽馬已經年近30歲,卻因為家庭條件實在是貧困,且本人性格不好,所以還沒成家。他的哥哥把他推薦給國王那會兒,他正因尋釁滋事而被起訴。如果不是趕上了航海的機會,達·伽馬的一生可能會孤獨地走向死亡。
按今天的說法,達·伽馬絕對是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但他也有獨特的優點,那就是性格堅韌、務實,且心思極其縝密。簡而言之,達·伽馬是一個出身一般、能力超強,但心狠手辣的人,這種人非常適合去探險,甚至可以說就是為航海而生。
1497年7月8日,達·伽馬帶著一支只有4艘船只的艦隊——其中兩艘克拉克帆船為旗艦,一艘卡拉維爾帆船做替補,外加一艘200噸位的補給船,第一次踏上前往印度之旅,他哥哥保羅也在其中。
克拉克帆船是由迪亞士親自主持建造的,對比之前的卡拉維爾帆船,它更為堅固,能夠裝載更多補給。不僅如此,船上還配備了火炮、射石炮和火藥。雖然它和半個世紀之前鄭和船隊的旗艦沒法比,但對付原始落后的非洲、南亞和東南亞地方勢力,還是綽綽有余。
這支隊伍規模不大,但比較精悍,成員包括高薪招募的頂級的領航員、水手、操作火炮和后裝回旋炮的炮手,配置了高水平的木匠、裁縫、樂手等。船上的苦力工作者則是從監獄里招募的囚犯,他們平時可以負責起錨起帆、抽干倉底污水等活計,登岸后可以客串“敢死隊”的角色。
達·伽馬帶著這支隊伍,用四個多月的時間走完了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行程,并且在那年圣誕節之前通過了好望角的暴風。但水手們這時也紛紛打退堂鼓,想要返航。這個時候,達·伽馬堅定的意志發揮了作用——他執意向前,不到印度誓不罷休。
在船隊繞過好望角之后,最大的麻煩就在于如何與當地人打交道。1498年初,達·伽馬的船隊抵達東非一帶,那里主要是穆斯林的勢力范圍。幾百年以來,穆斯林和基督徒相互視對方為異教徒,彼此仇恨,還幾度開戰。
1498年4月,達·伽馬到達了最早由阿拉伯人建立的東非最大的港口、肯尼亞的蒙巴薩城。他很快感受到了敵意。
對于歐洲的基督徒來說,正是因為穆斯林卡住了貿易的咽喉,才導致他們連最愛的香料都享受不到,所以才被迫去航海探險。對葡萄牙的基督徒來說,因為曾經被穆斯林占領并統治過,所以他們看穆斯林尤其不順眼。而且他們要打通東方的貿易線,就免不了要和穆斯林干仗。
達·伽馬脾氣火爆,然而現實告訴他:不能沖動,畢竟雙方實力懸殊。在達·伽馬的性格特征中,堅韌排第一,這一路就是依靠他的韌性堅持下來的;其次則是精明務實。
冷靜下來的達·伽馬充分發揮了其精明務實的風格。達·伽馬知道,對方也不是鐵板一塊,一定有破綻。他的判斷很正確,當時非洲東海岸的穆斯林正處于一種破碎的政治生態中。
達·伽馬繼續向北航行,尋找機遇,并于當年4月中旬抵達了一個叫馬林迪的城市。雖然馬林迪也是被穆斯林統治的,但馬林迪的統治者和蒙巴薩的統治者是死對頭。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馬林迪的統治者因此對達·伽馬等人表示了友好。達·伽馬立刻抓住機會,開始玩起了合縱連橫的游戲。
馬林迪的統治者給達·伽馬送上了兩份大禮。
禮物一,允許達·伽馬在馬林迪建立用于貿易和支持航海的小型要塞,讓葡萄牙在東非有了一個立足點。
禮物二,給了達·伽馬一個叫馬吉德的資深阿拉伯領航員,他熟悉印度到非洲的航海路徑,隨即直接把達·伽馬帶到了印度。
1498年5月20日,達·伽馬順利抵達印度西南海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鄭和也到過那里)。
他成功了!達·伽馬成了歐洲歷史上第一個通過大洋航海抵達印度的人,歐洲人被卡脖子的歷史即將結束。禁錮歐洲人千百年的大洋成了歐洲人通往世界的大動脈,這是天翻地覆的歷史性變革,直接讓歐洲完成了華麗的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