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羅馬教廷的罪與罰

  • 大國博弈六百年
  • 虛聲
  • 1564字
  • 2025-01-20 15:43:08

前文說過,黑死病曾于中世紀在歐洲肆虐,也加速了東羅馬帝國的衰亡,甚至動搖了基督教在歐洲的統治根基。

在阿爾卑斯山以南的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悄然興起。文藝復興某種意義上就是打著恢復古希臘與古羅馬文化的旗號,釋放被宗教規則壓抑的世俗欲念。

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德國、以西的法國,以及海外的英倫三島則都出現了宗教改革運動。

受文藝復興所帶來的開放思想的影響,羅馬教廷的生活日漸奢靡,甚至很多教皇就來自大商人之家,他們精通賺錢之道和享樂,比如美第奇家族。奢靡的生活需要金錢作為后盾,但當時受黑死病影響,教廷和政府的財政收入都大為減少,所以如果教廷想要維持奢靡的生活,就只能劍走偏鋒。

為此,教廷選擇了出售“公德”與“罪孽”。

所謂出售“公德”,就是讓教徒們通過給教廷捐款積累公德,比如什一捐、特別捐、特赦捐等。捐得越多,教廷就會代表上帝賜予教徒越多的公德。而出售“罪孽”,就是出售贖罪券。教廷宣布,不論多么大奸大惡之人,只要購買了贖罪券,那么教廷就會代表上帝寬恕其罪孽——這就相當于花錢購買胡作非為的特權。

出售“公德”與“罪孽”看似神秘,實際上和買賣官爵如出一轍。由于可以購買贖罪券,所以權貴們無論干什么都能被教廷赦免,因此對底層的欺壓更是肆無忌憚。

底層由于生活貧困,連基本的調味香料都買不起,自然也沒錢購買“贖罪券”。久而久之,他們對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權貴的無所顧忌便深惡痛絕。

雖然底層的訴求在大多數時候容易被視而不見,但當底層訴求匯聚成民意洪流時,就會爆發驚人的能量,并推出自己的代言人。底層人民苦教廷久矣,于是便迎來了一位重量級反對者——鼎鼎大名的馬丁·路德。

路德本身也是一位傳教士,但他勇敢地站了出來,實名反對羅馬教廷出售贖罪券。1517年,同時也是美第奇家族族長的教皇利奧十世,派代表前去德國兜售贖罪券,路德就跑到維滕貝格教堂門前張貼反對銷售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直接和教皇對抗。在歷史上,正是路德的這一行為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所謂宗教改革,便是要求“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反對教廷打著上帝的頭銜干涉民眾的世俗生活,進而限制教廷的權力。

對于這種公開反對的行為,教皇當然不能容忍。1520年,利奧十世頒布《斥馬丁·路德諭》,限他60天內改變立場。然而,路德不僅公開燒毀了教皇的通諭,還繼續反對教皇,更接連發表了幾篇文章,和教皇打起了筆墨官司。同時,路德還向大眾闡述了自己的神學見解和政治綱領。幾個回合下來,教皇顏面掃地、狼狽不堪。

事已至此,教皇卻無法直接處理路德,于是便向友人查理五世寫信求助。查理五世不僅是西班牙帝國的國王,還兼任德國的皇帝。1521年,查理五世應教皇要求,把路德叫到沃爾姆斯議會受審。

一番唇槍舌劍之后,路德被宣判為不受法律保護的人,禁止人民給他吃、給他住、給他任何形式的支持和幫助。

隨后,路德又被判為異端,但仍然沒有屈服。

路德并非一個人在戰斗,他很快便在歐洲獲得了一大群支持者,正是這群人演變成了后來的新教徒,并在西歐、北歐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海嘯。法國、英國、瑞士,尤其是荷蘭的社會信仰開始向新教傾斜,并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歷史紅利。

荷蘭因為經濟發達且資本主義萌芽較早,更為崇尚自由,所以接受馬丁·路德的思想更為容易。1536年,荷蘭的天主教神父門諾·西門斯正式脫離天主教會,加入了再洗禮派,這標志著新教在荷蘭的發展達到一個高峰。

查理五世對此非常憤怒,便派人抓捕門諾,但總是撲空。門諾雖然疾病纏身,但總可以在躲避抓捕的過程中撰寫宗教改革方面的文章,而正是門諾與他的文章推動了荷蘭資產階級的覺醒。

宗教改革的本質在于削弱教廷對世俗政權的控制。按理來說,查理五世應該樂于接受宗教改革,但歷史上的宗教改革觸碰了西班牙帝國和查理五世的逆鱗。查理五世不僅自己鎮壓新教徒,其子費利佩二世仍繼續鎮壓新教徒,并導致了荷蘭獨立戰爭,更為西班牙與英國海戰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哈尔滨市| 通州区| 绩溪县| 阿拉善左旗| 宿迁市| 桂林市| 南宁市| 沙雅县| 沈丘县| 法库县| 新津县| 鄂伦春自治旗| 营口市| 芷江| 鄂尔多斯市| 合川市| 安徽省| 凯里市| 萝北县| 莆田市| 泾川县| 吐鲁番市| 临泉县| 莎车县| 土默特右旗| 枞阳县| 凤庆县| 神农架林区| 古丈县| 涿鹿县| 科尔| 兴国县| 阿克苏市| 榕江县| 贵港市| 乌拉特中旗| 漳浦县| 广丰县| 绥阳县|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