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時的基督教宣揚上帝神性,并主張人的靈魂才是最重要的,肉體只是靈魂在世間休息的場所,因此禁欲主義一度盛行。那么人們被束縛的欲望該怎么發泄呢?他們要么專注于科學或藝術等專門領域,要么把精力用在探索未知世界和對異教徒的征伐上,亨利王子便是后一種人。
讓我們回顧一下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近代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歷史,就會發現,其早期統治者的權力都是在帶領基督徒反抗穆斯林的戰爭中得到鞏固的,且都經歷過宗教戰爭的血與火的考驗。因此,不論是從政治層面還是文化層面考慮,其王室成員都要始終堅定自己的基督教信仰,這樣才能確保其權力的長期穩定。亨利王子也不例外。
在那個時代,人們證明自己信仰堅定的方式普遍比較狹隘,通常還伴隨著對異教徒的仇視。對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基督徒而言,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的非洲大陸就是一個異教徒的世界。也正是基于對異教徒的仇視,當葡萄牙開始販賣被其視為異教徒的奴隸時,亨利王子也沒有太多心理負擔。
彼時的非洲,北部依然處于阿拉伯人的統治之下,向南則是未知的撒哈拉大沙漠。至于傳說中沙漠以南的那個更遙遠的綠色世界,葡萄牙人也從沒去過。
1415年,21歲的亨利王子跟隨父親若奧一世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進攻并占領了位于非洲西北部的要塞休達。亨利王子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表現得英勇無比,贏得了士兵的尊敬和他父親的欣賞,而這場戰爭也成了日后葡萄牙向外擴張的開端。
隨著大航海的推進,非洲奴隸貿易漸漸變成了野心家們追逐利益的手段。根據資料記載,從1450年到1500年[1]的半個世紀,葡萄牙從非洲俘虜了奴隸大約15萬人,其中主要是青壯年男性。
我們可以粗略地估算一下,葡萄牙在16世紀初期的人口大約有150萬[2],其中青壯年大約占總人口數量的一半(75萬),而男性青壯年人口大約在30萬到40萬之間。也就是說,僅半個世紀的時間,葡萄牙從非洲擄走的男性青壯年就相當于本國男性青壯年人口的一半了,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這些被當作奴隸擄走的非洲人,最終都變成了葡萄牙的財富。
這些事情還只是發生在大航海初期,那時候只有葡萄牙一個國家在進行殖民掠奪,因此奴隸還不怎么值錢。后期,隨著歐洲人對美洲大陸的充分開發,奴隸的價值越來越高。隨后,歐洲人開始瘋狂地進行奴隸貿易,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早期強國紛紛下場。
雖然奴隸貿易的歷史源遠流長,并非始自亨利王子時期。然而不管怎么說,虔誠的亨利王子在對異教徒的仇恨心理的驅使下,他的所作所為推動了近代罪惡的奴隸貿易逐漸走向壯大。
作為王室子弟,亨利王子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學過如何管理國家的知識,也懂得歷史知識,還精通外交藝術與軍事戰斗等知識,并都有過實踐運用的經歷。根據資料記載,亨利王子從小就非常有求知欲,喜歡問“十萬個為什么”,他本人常常沉迷于學習,且精于學習,因此很快就成了一個博學多才的青年。
這樣一位王子,自然是王位繼承人的熱門人選。照理來說,他理當娶很多王妃、生一大堆王子,但在現實中,他不僅對國家管理沒什么興趣,甚至連娶妻生子都省了,心甘情愿地獨身了一輩子——他既沒有出家,也沒有修道,而是積極地探索大海。
很多人都想不通亨利王子的選擇,但其實換個角度就不難理解了——在那個時代,作為虔誠的基督徒的亨利,學的知識越多,越感到絕望。
首先,黑死病在基督教世界肆虐,奪走了大量基督徒的性命。對于虔誠的基督徒來說,這是極大的痛苦——他們認為,往深了說,這是被神拋棄;往淺了說,這是被神懲罰。但不管怎么說,歐洲人之所以被黑死病纏繞,一定都是因為惹了神不高興。但為什么會惹神不高興呢?誰也不知道。
同樣致命的是,由于黑死病太過嚴重,導致基督教信仰的基礎發生了動搖,宗教改革的風暴正在醞釀。對于虔誠的基督徒來說,這同樣是痛苦的。更讓基督徒痛苦的是,東方伊斯蘭教世界再次崛起。曾經的阿拉伯帝國讓西方基督教世界沉寂了幾百年,亨利王子深深地了解基督徒對阿拉伯人的恐懼和恨。可就在這時候,更為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出現了。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再次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運輸線。尤其是地中海到紅海之間的貿易咽喉被控制之后,西方的處境更是極其痛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此之后,香料更難進入西方了。
現在看來,胡椒、肉桂、肉蔻、生姜、龍涎香等都是非常普通的農產品。但中世紀的歐洲香料非常稀缺,因為香料大多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而西歐國家大多數緯度偏高,處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之中,且長時間處于所謂的“小冰河時代”,氣溫較低、干旱少雨,所以不適合大規模種植香料。
但歐洲人又非常喜歡香料,不僅社會各階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香料,而且權貴之家還喜歡通過香料炫富,將其當作奢侈品收藏。更有甚者,有些國家的統治者還通過香料維護外交關系。不僅如此,香料在中世紀西歐的貿易之中還充當了貨幣的角色。這種情況其實有點類似現在的房地產——既有居住屬性,也有商品屬性,還有金融屬性。
正常情況下,亞洲的香料首先要到達印度,然后通過三條路到歐洲:北線陸路,從印度途經中亞,到黑海后,通過土耳其海峽到歐洲;中線先從印度洋到波斯灣,再經過敘利亞沙漠,最后到黎凡特[3];南線從印度洋到紅海,最終從埃及進入地中海地區。最后,這些香料再由威尼斯商人販賣到西歐各地。
在這個過程中,香料要經過12次轉手,每次轉手后價格都要飆升,到達西歐時已經堪比黃金了。那時候,就連最普通的胡椒也有了“黑色黃金”之稱。把這種普通商品炒到天價,會讓兩種人感到絕望:一種是普通人,因為實在是承受不起;另一種是有情懷、有知識的社會精英,因為他們會覺得社會出了問題。亨利王子就是第二種人。
奧斯曼帝國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路徑,造成能到西方販賣的貨物稀少且價格高昂。尤其是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之后,歐洲相當于處于一種被封鎖的狀態。黑死病加上被封鎖,歐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外,那個時代的葡萄牙可以說非常幸運,也非常不幸。幸運之處在于,當年的黑死病并沒有吞噬葡萄牙,它由于實在是太小太偏而僥幸逃過一劫;其不幸之處在于,奧斯曼帝國的崛起間接摧毀了葡萄牙的經濟。
葡萄牙雖然小國寡民,但對香料也頗為依賴。葡萄牙領土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區,糧食不好種,比較依賴漁業。眾所周知,鮮魚難以長久保存,因此難以進行遠距離貿易。在那個時代,要想讓魚貨產生經濟價值,就必須把鮮魚做成咸魚。而要腌制咸魚,就離不開香料。
如果缺乏香料或香料價格太高,就不能腌制咸魚,漁業資源就無法變現,原本貧弱的葡萄牙就斷了經濟來源,很多人因此而失業,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葡萄牙環境惡劣,造幣的原料基本靠進口,所以在被封鎖之后,葡萄牙連貨幣的成色都下降了,導致假幣橫行,其信譽也進一步降低。
這種情況讓亨利王子非常痛苦。在亨利看來,葡萄牙并不像是被上帝眷顧,更像是處于一種被上帝拋棄的狀態,這讓他根本沒心思去爭權奪利。再加上他博學多才,所以對葡萄牙建國之后王室中的那些骯臟往事了如指掌,那些骯臟往事顯然不符合基督教教義。身為王室成員,亨利對此懷有罪惡感,也因此不想生兒育女延續王室血脈。
與此同時,亨利王子又想為基督教世界、為葡萄牙做些什么,以幫助世人。那么他能做什么呢?當時已知的歐洲世界正在崩塌,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條路——探索未知世界,打著向異教徒傳播基督教的旗號尋找香料和黃金等財富。
對當時的葡萄牙來說,所謂的未知世界,就是沿著大西洋探索撒哈拉以南的、傳說中的綠色國家(南非一帶)。據說,那里盛產胡椒、黃金、象牙。
當亨利王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若奧一世時,兩人一拍即合。得位不正的若奧一世之所以被稱為若奧大帝,就是因為支持了亨利王子的航海探險,進而改變了葡萄牙的命運。
注釋
[1]達·伽馬第一次從印度回到葡萄牙后不久。
[2]此時歐洲人的平均壽命也就30來歲。
[3]日出之地,大概指地中海沿岸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