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近代光學
鄭玉祥 陳良堯編著 著
更新時間:2021-02-07 10:15:41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jié):
附錄D 部分習題答案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近代光學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并致力于反映當代光學的最新進展,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主要內容包括:光的電磁波理論,光在不同類型介質中的傳播特性,光的部分相干性,光的標量衍射理論,傅里葉光學基礎,全息術基礎,幾何光學的基本原理,相對論光學及量子光學基礎等。全書結構清晰、嚴謹,內容豐富、新穎,并精選了適量典型的例題和習題。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光電信息與工程類相關專業(yè)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光學相關領域的教學或科研人員參考。
- 附錄D 部分習題答案 更新時間:2021-02-07 10:15:41
- 附錄C 昂色格關系
- 附錄B Kramers-Kronig關系
- A.7 二維抽樣定理
- A.6 線性系統(tǒng)
- A.5 δ函數的性質
- A.4 傅里葉變換
- A.3 變分原理
- A.2 張量
- A.1 標量和矢量
- 附錄A 近代光學中的數學方法
- 習題
- 思考題
- 參考文獻
- 本章小結
- 圖19.4-7 量子遠程傳態(tài)理論曲線示意圖
- 19.4 量子糾纏態(tài)[29] [63] [75~95]
- 19.3 量子光場的壓縮態(tài)[64~74]
- 19.2 量子光場的相干態(tài)及其基本性質[28] [29] [62] [63]
- 19.1 電磁場的量子化[60~74]
- 第19章 光的量子態(tài)
- 本章小結
- 18.10 光鑷與光扳手[45~59]
- 18.9 激光冷卻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36~44]
- 18.8 瞬態(tài)相干作用[3] [28~35]
- 18.7 光散射[3] [4] [19~27]
- 18.6 固體的基本光學性質[10~19]
- 18.5 激光[2] [3] [9]
- 18.4 愛因斯坦系數與自發(fā)輻射[2] [3]
- 18.3 光的吸收和受激輻射[6] [7]
- 18.1 含時微擾理論[6] [7]
- 第18章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 本章小結
- 17.8 不確定性原理及全同性原理[6] [7] [8]
- 17.7 力學量的算符及測量值[8]
- 17.6 波函數與薛定諤方程[6] [7]
- 17.5 波粒二象性與德布羅意波
- 17.4 光子的動量、光壓與角動量[1]
- 17.3 康普頓效應[2]
- 17.2 光電效應[2~5]
- 17.1 黑體輻射[1]
- 第17章 光的量子性
- 第6篇 量子光學基礎
- 習題
- 思考題
- 參考文獻
- 本章小結
- 16.5 引力紅移[14] [23] [27] [29~35]
- 16.4 雷達回波延遲[14] [23] [27] [29] [30]
- 16.3 引力透鏡[27]
- 16.2 光線的引力偏折[27~30]
- 16.1 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23~26]
- 第16章 光在引力場中的傳播
- 本章小結
- 15.4 運動介質界面上光波的反射與折射[17] [21] [22]
- 15.2 相對論電動力學[12] [14~18]
- 15.1 狹義相對論基礎[4] [8] [12~14]
- 第15章 光在運動介質中的傳播
- 本章小結
- 14.5 長度單位“米”的定義[6] [7] [11]
- 14.4 光的相速和群速[9] [10]
- 14.3 光速的實驗室測量方法[1] [6]
- 14.2 光速的大地測量方法[1~8]
- 14.1 光速的天文學測量方法[1~5]
- 第14章 光速的測量
- 第5篇 相對論光學
- 習題
- 思考題
- 參考文獻
- 本章小結
- 13.4 光學系統(tǒng)的基點[12] [13]
- 13.3 幾何成像的ABCD定律和謝爾威斯特定理[12] [13]
- 13.2 測量光學系統(tǒng)傳遞矩陣元素的實驗方法[12]
- 13.1 光線傳遞矩陣及其應用[12] [13]
- 第13章 高斯光學中的矩陣方法
- 本章小結
- 12.3 共軸球面光學系統(tǒng)[5~11]
- 12.2 光在單球面上的折射[5~11]
- 12.1 高斯光學的一些基本概念[5~11]
- 第12章 高斯光學
- 本章小結
- 11.5 從幾何光學到波動光學的過渡[1~4]
- 11.4 哈密頓特征函數[1~3]
- 11.3 光學哈密頓方程組及其應用[1~4]
- 11.2 拉格朗日方程組[1~3]
- 11.1 程函方程與費馬原理[1] [2]
- 第11章 幾何光學的基本原理
- 第4篇 幾何光學原理
- 習題
- 思考題
- 參考文獻
- 10.7 全息術的應用[1] [8] [9]
- 10.6 體積全息圖[1~4] [9]
- 10.5 像全息圖與彩虹全息圖[1~4] [9]
- 10.4 傅里葉變換全息圖[1~4] [9]
- 10.3 菲涅耳全息圖[1~4] [9]
- 10.2 同軸全息圖和離軸全息圖[1~4]
- 10.1 波前記錄和再現[1~4] [8] [9]
- 第10章 全息術
- 本章小結
- 9.3 空間濾波的應用[2~4] [8] [10] [11]
- 9.2 空間濾波[1~4] [8]
- 9.1 阿貝成像理論及其意義[8]
- 第9章 傅里葉光學II:空間頻率濾波及其應用
- 本章小結
- 8.6 相干成像和非相干成像的比較[1~4]
- 8.5 像差及其對頻率響應的影響[1~4]
- 8.4 非相干照明衍射受限系統(tǒng)的頻率響應[1~4]
- 8.3 相干照明衍射受限系統(tǒng)的頻率響應[1~4]
- 8.2 光學成像系統(tǒng)的一般分析[1~7]
- 8.1 透鏡的傅里葉變換性質和成像性質[1~4]
- 第8章 傅里葉光學I:光學成像系統(tǒng)的頻率特性
- 第3篇 信息光學
- 習題
- 思考題
- 參考文獻
- 本章小結
- 7.7 部分偏振光[2] [3] [7]
- 7.6 空間相干性和范西泰特-策尼克定理[5] [6]
- 7.5 互相干函數的傳播[7~9]
- 7.4 傅里葉變換光譜學原理[2] [5] [10]
- 7.3 時間相干性[2] [5]
- 7.2 相干函數、互相干函數與復相干度[6~9]
- 7.1 多色場的解析信號表示[6] [7]
- 第7章 部分相干光理論基礎
- 本章小結
- 6.10 衍射現象的傅里葉分析方法[5] [6]
- 6.9 平面波的角譜[4]
- 6.8 菲涅耳衍射特例[1]
- 6.7 夫瑯禾費衍射的特例[1]
- 6.6 菲涅耳衍射與夫瑯禾費衍射[1] [4]
- 6.5 平面屏幕衍射的瑞利-索末菲理論[1] [4]
- 6.4 平面屏幕衍射的基爾霍夫理論[1] [4]
- 6.3 亥姆霍茲和基爾霍夫積分定理[1] [3] [4]
- 6.2 巴比涅原理[1~3]
- 6.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1] [2]
- 第6章 標量衍射理論基礎
- 第2篇 光的干涉與衍射理論
- 習題
- 思考題
- 參考文獻
- 本章小結
- 5.3 光纖[21] [58] [59] [63] [65] [67] [68]
- 5.2 矩形介質波導[57~61] [66]
- 5.1 光在平板波導中的傳播[2] [21] [40] [57~65]
- 第5章 光在波導中的傳播
- 本章小結
- 4.8 彈光效應[40] [53] [56]
- 4.7 磁光效應[54] [55]
- 4.6 物質的旋光性[8] [11] [40] [45] [53] [56]
- 4.5 晶體的電光效應[5] [14] [21] [40]
- 4.4 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性質[21] [40] [50~52]
- 4.3 晶體的折射[2] [46~49]
- 4.2 光學曲面[2] [14] [21] [45]
- 4.1 各向異性介質中的電磁場方程[2] [14] [21] [45]
- 第4章 光在各向異性介質中的傳播
- 本章小結
- 3.5 光子晶體的應用[30] [34] [35] [37] [41~44]
- 3.4 耦合模理論[40]
- 3.3 光子晶體的光子頻帶結構
- 3.2 光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30~36]
- 3.1 倒格矢、布洛赫定理與布里淵區(qū)[29] [30]
- 第3章 光在光子晶體中的傳播
- 本章小結
- 2.5 光在分層介質中的傳播[2] [21~26]
- 2.4 光在金屬表面的反射和折射[2] [5] [20] [21]
- 2.3 全反射與隱失波[2] [8] [20] [21]
- 2.2 菲涅耳公式[5] [20] [21]
- 2.1 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質邊界上的反射和折射[2] [6] [8] [11] [13] [18]
- 第2章 光波在分層介質中的傳播
- 本章小結
- 1.8 光度學介紹[8] [19]
- 1.7 電磁場的角動量與光子的自旋[6] [17]
- 1.6 電磁場的動量和光壓[6] [7] [17] [18]
- 1.5 電磁場的能量與坡印廷矢量[6] [7] [17] [18]
- 1.4 電磁波的偏振[11] [13~16]
- 1.3 高斯光束[10~12]
- 1.2 波動方程[2] [8] [9]
- 1.1 麥克斯韋方程組[1~7]
- 第1章 光的電磁波理論
- 第1篇 光的傳播
- 主要符號表
- 緒論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緒論
- 主要符號表
- 第1篇 光的傳播
- 第1章 光的電磁波理論
- 1.1 麥克斯韋方程組[1~7]
- 1.2 波動方程[2] [8] [9]
- 1.3 高斯光束[10~12]
- 1.4 電磁波的偏振[11] [13~16]
- 1.5 電磁場的能量與坡印廷矢量[6] [7] [17] [18]
- 1.6 電磁場的動量和光壓[6] [7] [17] [18]
- 1.7 電磁場的角動量與光子的自旋[6] [17]
- 1.8 光度學介紹[8] [19]
- 本章小結
- 第2章 光波在分層介質中的傳播
- 2.1 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質邊界上的反射和折射[2] [6] [8] [11] [13] [18]
- 2.2 菲涅耳公式[5] [20] [21]
- 2.3 全反射與隱失波[2] [8] [20] [21]
- 2.4 光在金屬表面的反射和折射[2] [5] [20] [21]
- 2.5 光在分層介質中的傳播[2] [21~26]
- 本章小結
- 第3章 光在光子晶體中的傳播
- 3.1 倒格矢、布洛赫定理與布里淵區(qū)[29] [30]
- 3.2 光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30~36]
- 3.3 光子晶體的光子頻帶結構
- 3.4 耦合模理論[40]
- 3.5 光子晶體的應用[30] [34] [35] [37] [41~44]
- 本章小結
- 第4章 光在各向異性介質中的傳播
- 4.1 各向異性介質中的電磁場方程[2] [14] [21] [45]
- 4.2 光學曲面[2] [14] [21] [45]
- 4.3 晶體的折射[2] [46~49]
- 4.4 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性質[21] [40] [50~52]
- 4.5 晶體的電光效應[5] [14] [21] [40]
- 4.6 物質的旋光性[8] [11] [40] [45] [53] [56]
- 4.7 磁光效應[54] [55]
- 4.8 彈光效應[40] [53] [56]
- 本章小結
- 第5章 光在波導中的傳播
- 5.1 光在平板波導中的傳播[2] [21] [40] [57~65]
- 5.2 矩形介質波導[57~61] [66]
- 5.3 光纖[21] [58] [59] [63] [65] [67] [68]
-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思考題
- 習題
- 第2篇 光的干涉與衍射理論
- 第6章 標量衍射理論基礎
- 6.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1] [2]
- 6.2 巴比涅原理[1~3]
- 6.3 亥姆霍茲和基爾霍夫積分定理[1] [3] [4]
- 6.4 平面屏幕衍射的基爾霍夫理論[1] [4]
- 6.5 平面屏幕衍射的瑞利-索末菲理論[1] [4]
- 6.6 菲涅耳衍射與夫瑯禾費衍射[1] [4]
- 6.7 夫瑯禾費衍射的特例[1]
- 6.8 菲涅耳衍射特例[1]
- 6.9 平面波的角譜[4]
- 6.10 衍射現象的傅里葉分析方法[5] [6]
- 本章小結
- 第7章 部分相干光理論基礎
- 7.1 多色場的解析信號表示[6] [7]
- 7.2 相干函數、互相干函數與復相干度[6~9]
- 7.3 時間相干性[2] [5]
- 7.4 傅里葉變換光譜學原理[2] [5] [10]
- 7.5 互相干函數的傳播[7~9]
- 7.6 空間相干性和范西泰特-策尼克定理[5] [6]
- 7.7 部分偏振光[2] [3] [7]
-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思考題
- 習題
- 第3篇 信息光學
- 第8章 傅里葉光學I:光學成像系統(tǒng)的頻率特性
- 8.1 透鏡的傅里葉變換性質和成像性質[1~4]
- 8.2 光學成像系統(tǒng)的一般分析[1~7]
- 8.3 相干照明衍射受限系統(tǒng)的頻率響應[1~4]
- 8.4 非相干照明衍射受限系統(tǒng)的頻率響應[1~4]
- 8.5 像差及其對頻率響應的影響[1~4]
- 8.6 相干成像和非相干成像的比較[1~4]
- 本章小結
- 第9章 傅里葉光學II:空間頻率濾波及其應用
- 9.1 阿貝成像理論及其意義[8]
- 9.2 空間濾波[1~4] [8]
- 9.3 空間濾波的應用[2~4] [8] [10] [11]
- 本章小結
- 第10章 全息術
- 10.1 波前記錄和再現[1~4] [8] [9]
- 10.2 同軸全息圖和離軸全息圖[1~4]
- 10.3 菲涅耳全息圖[1~4] [9]
- 10.4 傅里葉變換全息圖[1~4] [9]
- 10.5 像全息圖與彩虹全息圖[1~4] [9]
- 10.6 體積全息圖[1~4] [9]
- 10.7 全息術的應用[1] [8] [9]
- 參考文獻
- 思考題
- 習題
- 第4篇 幾何光學原理
- 第11章 幾何光學的基本原理
- 11.1 程函方程與費馬原理[1] [2]
- 11.2 拉格朗日方程組[1~3]
- 11.3 光學哈密頓方程組及其應用[1~4]
- 11.4 哈密頓特征函數[1~3]
- 11.5 從幾何光學到波動光學的過渡[1~4]
- 本章小結
- 第12章 高斯光學
- 12.1 高斯光學的一些基本概念[5~11]
- 12.2 光在單球面上的折射[5~11]
- 12.3 共軸球面光學系統(tǒng)[5~11]
- 本章小結
- 第13章 高斯光學中的矩陣方法
- 13.1 光線傳遞矩陣及其應用[12] [13]
- 13.2 測量光學系統(tǒng)傳遞矩陣元素的實驗方法[12]
- 13.3 幾何成像的ABCD定律和謝爾威斯特定理[12] [13]
- 13.4 光學系統(tǒng)的基點[12] [13]
-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思考題
- 習題
- 第5篇 相對論光學
- 第14章 光速的測量
- 14.1 光速的天文學測量方法[1~5]
- 14.2 光速的大地測量方法[1~8]
- 14.3 光速的實驗室測量方法[1] [6]
- 14.4 光的相速和群速[9] [10]
- 14.5 長度單位“米”的定義[6] [7] [11]
- 本章小結
- 第15章 光在運動介質中的傳播
- 15.1 狹義相對論基礎[4] [8] [12~14]
- 15.2 相對論電動力學[12] [14~18]
- 15.4 運動介質界面上光波的反射與折射[17] [21] [22]
- 本章小結
- 第16章 光在引力場中的傳播
- 16.1 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23~26]
- 16.2 光線的引力偏折[27~30]
- 16.3 引力透鏡[27]
- 16.4 雷達回波延遲[14] [23] [27] [29] [30]
- 16.5 引力紅移[14] [23] [27] [29~35]
-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思考題
- 習題
- 第6篇 量子光學基礎
- 第17章 光的量子性
- 17.1 黑體輻射[1]
- 17.2 光電效應[2~5]
- 17.3 康普頓效應[2]
- 17.4 光子的動量、光壓與角動量[1]
- 17.5 波粒二象性與德布羅意波
- 17.6 波函數與薛定諤方程[6] [7]
- 17.7 力學量的算符及測量值[8]
- 17.8 不確定性原理及全同性原理[6] [7] [8]
- 本章小結
- 第18章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 18.1 含時微擾理論[6] [7]
- 18.3 光的吸收和受激輻射[6] [7]
- 18.4 愛因斯坦系數與自發(fā)輻射[2] [3]
- 18.5 激光[2] [3] [9]
- 18.6 固體的基本光學性質[10~19]
- 18.7 光散射[3] [4] [19~27]
- 18.8 瞬態(tài)相干作用[3] [28~35]
- 18.9 激光冷卻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36~44]
- 18.10 光鑷與光扳手[45~59]
- 本章小結
- 第19章 光的量子態(tài)
- 19.1 電磁場的量子化[60~74]
- 19.2 量子光場的相干態(tài)及其基本性質[28] [29] [62] [63]
- 19.3 量子光場的壓縮態(tài)[64~74]
- 19.4 量子糾纏態(tài)[29] [63] [75~95]
- 圖19.4-7 量子遠程傳態(tài)理論曲線示意圖
-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思考題
- 習題
- 附錄A 近代光學中的數學方法
- A.1 標量和矢量
- A.2 張量
- A.3 變分原理
- A.4 傅里葉變換
- A.5 δ函數的性質
- A.6 線性系統(tǒng)
- A.7 二維抽樣定理
- 附錄B Kramers-Kronig關系
- 附錄C 昂色格關系
- 附錄D 部分習題答案 更新時間:2021-02-07 1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