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71章 飛輪效應:堅持不懈,就會越來越輕松
- 第70章 宜家效應:人們會為親手做的東西付出更多
- 第69章 暈輪效應:褪去美麗的光環,你才能看見真相
- 第68章 德西效應:過度獎勵也會消磨斗志
- 第67章 得寸進尺效應:得到一個,就意味著會得到更多
- 第66章 73855定律:怎么說,比說了什么更重要
第1章 真香定律:打死也不吃的飯,為什么那么香?
2014年,一位名叫王境澤的城市少年在參加湖南衛視的《變形計》節目時,對農村家庭里的飯菜百般挑剔,并且賭咒發誓聲稱:“我王境澤就是餓死,死外邊,從這里跳下去,也不會吃你們一點兒東西!”然而,他放完狠話沒多久,就端起農家的大碗,一邊吃一邊贊不絕口地說:“真香!”
由于王境澤的前后轉變充滿了滑稽的戲劇效果,所以網友就把他的表現做成了表情包,用來嘲笑那些喊完抵制口號之后,又自己反悔,自打自臉的行為。隨著這套表情包的廣為傳播,慢慢形成了全網人人皆知的“真香定律”——當一個人下定決心不做某件事,后來卻又不得不因為某些原因去做了,而且還做得開心又興奮,人們便會嘲諷他——“像王境澤一樣,真香!”
“真香”表情包流行開來以后,我們才驀然發覺,其實,看似“魔性”又搞笑的真香定律居然是人類的本質現象之一!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之前下的決心有多大,到了最后,往往還是會被真香定律征服,即使是歷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也不例外。
1889年,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以及即將召開的世界博覽會,法國政府決定在巴黎建造一座高塔,并把它當成巴黎市乃至整個法國的象征。經過世界范圍內的招標,評委們注意到一位名叫古斯塔夫·埃菲爾的建筑設計師所設計的一座鋼鐵結構的拱門高塔。結果,這個極具現代風格的方案最終勝出。
這一方案被報紙公布之后,立刻招來了一大批作家、藝術家和建筑師的強烈批評,他們甚至聯名在巴黎《時代報》上刊登了一份抗議書。其中,號稱“短篇小說之王”的文學巨匠莫泊桑更是揚言:“巴黎如果建造出這樣一座怪模怪樣的鐵塔,我就要永遠地離開這個城市。”
然而,隨著當屆世界博覽會的順利召開,埃菲爾鐵塔獲得了全世界的一致稱贊。這個時候,莫泊桑一定會感到下不來臺吧?可是,萬萬沒想到,每天到鐵塔下來休息、喝下午茶最多的,正是莫泊桑本人。
不過,當記者采訪他,問他是不是忘記了當年的誓言時,內心早已經被埃菲爾鐵塔所征服的莫泊桑只好強詞奪理地說:“我之所以來鐵塔底下喝咖啡,完全是因為這里是唯一看不到那座破塔的地方!”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皮特·高爾威澤(Peter Gollwitzer)發現,人們的目標意圖與實施意圖的行動控制之間總是存在一些差異。當人們向其他人宣布自己的態度、計劃或者諾言的時候,已經在自己的內心把這種想法變成了現實,所以在此后的執行中,就會悄悄懈怠下來。當初信誓旦旦的承諾,往往就化作泡影。
就拿上文中的莫泊桑來說,他嘴上宣揚著自己要在埃菲爾鐵塔建成之后離開巴黎時,其實就已經發泄掉了對這一決策的不滿情緒;等到埃菲爾鐵塔建成的時候,他對自己當初的決定就沒那么堅持了。
我們每個人的想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環境的改變而不斷改變。原本不愛聽的音樂,習慣以后可能就會覺得悅耳動聽;原本覺得難看的風景,或許換個角度就會變得優美秀麗;原本自己厭惡的工作或者課程,可能過上幾年就會駕輕就熟,甚至徹底愛上了它。
我上大學之前對心理學可謂是一無所知,甚至還因為電視劇里那些明顯不靠譜的“心理師”而對其心存輕視,高考結束之后報考的第一志愿也是法律專業,但因為分數不夠才被調劑到了心理學專業。剛開學的時候,我一直怨氣重重,覺得心理學沒什么意義,并且揚言“我將來一定不做心理咨詢師”。
經過前兩個月的學習,我才發現,心理學是門既神秘又有趣的學科,而且學好了它還可以幫助無數的人,于是我才把心理學當成了人生中照耀前路的“璀璨陽光”,并且在積極研習心理學之后,真的成了一位心理咨詢師。
我就像王境澤那樣,情不自禁地喊出了——“真香!”
我們討厭一種事物,有時候是因為只看表面,了解不夠;有時候是因為道聽途說留下了不好的刻板印象。但是世界上永遠不會變化的,就是“變化”本身。所以,我們應該隨著世界的變化而改變自己。而當你真正去了解、去傾聽、去認識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時,或許就能夠發現全新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