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對自由戀愛的青年男女,但后來他們得知,雙方的家族是彼此的世仇,兩人不被允許在一起。然而,受到重重阻攔的兩個人非但沒有放棄,在一起的意愿反而更加強烈。直到最后,因為兩人的愛情始終得不到雙方家長的首肯,在可悲的陰差陽錯中,兩人先后殉情而死。
類似這樣的愛情故事古今中外都有許多。很多人無奈地發現,父母親族越是施壓,情侶們越是情比金堅。
這種看似反常的現象被稱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它不僅指狹隘的男女感情,也通常指越難獲得的事物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重要,價值也會越高。
也許愛情是盲目的,但是,他人的阻攔會使當事人自覺地升華愛情的意義和價值。在更多情況下,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發生的根源恰恰在于阻礙帶給了人們被限制的感覺,當不能自由行事時,就會心生不悅,于是我們會努力抗拒,迎難而上,并反其道而行之。
生活中,你可以觀察到,有時候,對于我們給孩子(或其他成人))設立的禁忌,他們會刻意地打破,比如禁止吸煙、禁止喝酒、禁止說臟話等。即使他們甚至感受不到煙酒帶來的暢快感,即使吸煙喝酒會帶來劇烈的不適感,他們也會無所畏懼地去嘗試。
這些孩子的行為就符合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父母、老師的禁止使他們覺得自己是需要被時刻關注的、是不能像成年人一樣行事的、是不自由的……這樣的感受使他們不舒服,自以為被小瞧了,就千方百計想要去嘗試。
于是,吸煙喝酒說臟話成了他們眼里“很酷”“很男子漢風范”的行為,于是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去嘗試。
這種行為不僅家長不愿意看到,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極為不利。該怎么處理這種事情呢?根據我們對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的分析,首先,應消除人們心中“被限制”的感覺。然后,讓人們盡可能地接受和認可這種限制。
還是以孩子吸煙喝酒為例子,家長應當向孩子“說透”為什么他們不應當吸煙喝酒,要引導其在內心深處接受規則,而不是強硬地二話不說發號施令。當孩子能夠在內心認可家長制定的規則時,他們就更不可能去逾越。
其次,使人們加強心中自由選擇的愉悅感,能夠自由地接受與放棄。在抽煙喝酒等事情上,絕不能為未成年人開破例之門,但是可以引導他們在其他方面體驗自由的感覺,比如,同父母一道參與娛樂冒險項目等,這樣,他們心中對自由暢快的感覺有了實際的體驗,就不會再抱有執念。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是我們生活中有時氣得人牙癢癢的“給他指東、他非往西”,人類先天對突破禁忌、約束有強烈的欲望。若是善于引導,他可以成為加強我們勇氣的良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