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中國藝術遺產論綱
最新章節:
后記
這是我國第一部有關藝術遺產方面的專著,填補了這一學術領域的空白。本書從四個方面對藝術遺產的建制進行探討,它們是:第一部分歷史體性,包括正名、認知、分類、原住民藝術等;第二部分社會功能,包括環境、地方特色、教化、技藝、商業化等;第三部分藝術本位,包括審美、闡釋、形象、文物等;第四部分個體際遇,包括藝術家的個體因素,如風格、主觀、身體表達、靈感、旅行等。中國當下正在進行“遺產運動”,而藝術作為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學理上、學科上、學術上一直未受關注。與此同時,我國的藝術學(包含認知、學科、理論、形制等)都急需在認知上加以厘清,在理論上進行總結;“藝術遺產”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然而卻是個空白。本著作在藝術史、藝術理論等具有反思價值。
目錄(105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導言: 從高更的一幅畫說起
- 第一部分 歷史體性
- 證實辨虛(正名辨析)
- 正名與分類
- 藝術遺產的社會史
- 藝術遺產之“美/用”
- 天圓地方(思維形制)
- 中國藝術遺產的崇高性
- 傳統文化的時空觀
- 圓形劇場的空間形制
- 原生形態(野蠻文明)
- 人類學與藝術發生學
- 高貴的野蠻人
- 重新發現的“原生形態”
- 類分名合(分類)
- 人類學與分類
- 中國知識體制的分類
- 音聲的“分類”遭遇
- 潮起潮落(社會變遷)
- 藝術即生活
- 表述與被表述
- 藝術傳承中的“負遺產”
- 原住現在(族群認同)
- 認同的遺產
- “第四世界”的藝術遺產
- “吉則”抑或“藝術”?這是個問題
- 第二部分 社會功能
- 房前屋后(自然環境)
- 認知自然
- 人化自然
- 藝術遺產的生命“整體性”
- 土生土長(地方特色)
- 家園遺產
- 地方、地方知識與地方感
- 泉州南音與文化空間
- 寓內化外(社會教化)
- 從一本書說起
- 中西方的手工藝簡譜
- “大國工匠”
- 技言無聲(技術魅力)
- 工藝社會化
- 技術人類學簡譜
- 規矩方圓
- 吾國吾城(營造智慧)
- 靜止的鄉土與移動的城市
- 傳統的城郭形制
- 建筑智慧與營造宅技
- 無形有價(市場效應)
- “清香”與“銅臭”
- 杠桿之撬
- 無價之寶
- 第三部分 藝術本位
- 美人自美(審美倫理)
- 藝術的“美味”
- 藝術的“品味”
- 美聲與聲美
- 仰高俯低(藝術理論)
- 被誤解的“理論”
- 專業知識之“樹”
- 闡釋無理
- 面具凹凸(面具表現)
- 面具之道
- 儺:“里外都是人”
- 屯堡地戲之“儺”
- 時隱時現(形象隱喻)
- 像與“象”否?
- 皮格馬利翁之訴
- 藝術遺產的特色
- 體無完膚(物與博物)
- 藝術與博物館
- “法”之窘境
- 藝術的展示
- 科藝兩端?(表述方法)
- 科藝相擁
- 主客相融
- 虛實相兼
- 第四部分 個體際遇
- 縱橫捭闔[1](表現風格)
- 詮釋風格
- 音樂的構造
- 權重的工具
- 畫里畫外(主位客位)
- 造型之“型(形)”
- 視覺與凝視
- “感觀”與“觀感”
- 生以身為(身體表達)
- 身體的表達
- 身體的表演
- 身體的感受
- 患得患失(情感經歷)
- 吾情吾作
- 藝術與旅行
- 美人之美
- 深入淺出(教育機制)
- 藝術成就于教育
- 藝術教育中的“附遺產現象”
- 藝術教育的社會化
- 碑上地下(喪葬藝術)
- 死事若生事
- 樹碑立傳的視覺性
- 發生在泉州的故事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0-05-14 17:43:37
推薦閱讀
- 古典藝術:意大利文藝復興導論
- 幻想工程師創意術:迪士尼這樣做創意
- 中國戲劇史
- 每當我和我媽聊起藝術, 她說“哦”
- 美術鑒賞十二講
- 藝術哲學: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
- 中國美術研究叢書·天人論:關于繪畫史發展的假說
- 父母卷
- 國家視野下的民間音樂:花兒音樂的人類學研究
- 色彩的秘密生活
- 手作藝術復興傳奇:藝術與手工藝運動20講
- 評彈1949:大變局下的上海說書藝人研究
- 中韓跨界語境中延邊朝鮮族“盤索里”溯源與變遷研究
- 暨南文庫·新聞傳播學·觀照世界的二十面鏡子:當代藝術形態與觀念解讀
- 秋山韞玉:秋山堂庋藏古玉精選
- 設計師的色彩書:基礎設計色彩
- 王春立美術論集(下卷)
- 文藝表演團體改革與競爭力研究
- 一代匠哲: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文集
- 疆理:劉彥湖書法篆刻論集
- 微行集:影視人類學的道路(第1輯)
- 正本清源:美術基礎教學叢書·素描人像
- 中國美術研究·書畫理論研究(第27輯)
- 正本清源:美術基礎教學叢書·色彩風景
- 藝術即經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中國雕塑博士文叢·軟雕塑藝術美學研究
- 藝術理論與空間實踐
- 視覺設計基礎
- 中式設計之美:溯源國民審美基因(共5冊)
- 非主流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