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近世哲學

中國的近世哲學可分兩個時期:

一、理學時期——西歷1050至1600。

二、反理學時期——1600至今日。

理學是什么?理學掛著儒家的招牌,其實是禪宗、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產品。

其中有先天太極等等,是道教的分子;又談心說性,是佛教留下的問題;也信災異感應,是漢朝儒教的遺跡。

但其中的主要觀念卻是古來道家的自然哲學里的天道觀念,又叫做“天理”觀念,故名為道學,又名為理學。

程顥(大程子,明道先生,死于1085)最初提出“天理”的觀念,要人認識那無時不存,無往不在的天理。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是體認天理,“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這是純粹的道家的自然哲學。

程頤(小程子,伊川先生,死于1107)的天資不如他的哥哥,但比他哥哥切實的多。他似乎受了禪宗注重理解的態度的影響,明白承認知識是行為的向導,“譬如行路,須要光照”。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方案,規定了近世哲學的兩條大路:

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敬”是中古宗教遺留下來的一點宗教態度。凡靜坐,省察,無欲,等等都屬于“主敬”的一條路。“致知”是一條新開的路,即是“格物”,即是“窮理”:“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所以程子教人“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今日窮一理,明日又窮一理”。

后來的理學都跳不出這兩條路子。

有些天資高明的人便不喜歡那日積月累的工作,便都走上了那簡易直接的捷徑,都希望從內心的涵養得到最高的境界。

宋代的陸象山(九淵,死于1192)與明代的王陽明(守仁,生于1472,死于1528)都屬于這一派。

有些天資沉著的人便不喜歡那空虛的捷徑,便耐心去做那積銖累寸的格物工夫,他們只想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做到那最后的“一旦豁然貫通”的境界。宋代的朱子(朱熹)便是這一派的最偉大的代表。

要明白這兩派的爭點,可看王陽明格竹子的故事。陽明說:

眾人只說格物要依晦翁(朱子),何曾把他的說去用?我著實曾用來。初年與錢友同論做圣賢要格天下之物,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錢子早夜去窮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勞神成疾。

當初說他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窮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勞思致疾。遂相與嘆圣賢是做不得的,無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這個故事很可以指出“格物”一派的毛病。格物致知是不錯的,但當時的學者沒有工具,沒有方法,如何能做格物的工夫?癡對著亭前的竹子,能格出竹子之理來嗎?

故程朱一派講格物,實無下手之處;所以他們至多只能研究幾本古書的傳注,在爛紙堆里鉆來鉆去,跑不出來。反對他們的人都說他們“支離,破碎”。

但陸王一派也沒有方法。陸象山說,心即是理,理不解自明。王陽明教人“致良知”。這都不是方法。所以這一派的人到后來也只是口頭說“靜”,說“敬”,說“良知”,都是空虛的玄談。

五百多年(1050~1600)的理學,到后來只落得一邊是支離破碎的迂儒,一邊是模糊空虛的玄談。到了十七世紀的初年,理學的流弊更明顯了。五百年的談玄說理,不能挽救政治的腐敗,盜賊的橫行,外族的侵略。于是有反理學的運動起來。

反理學的運動有兩個方面:

一、打倒(破壞)

打倒太極圖等等迷信的理學——黃宗炎、毛奇齡等。

打倒談心說性等等玄談——費密、顏元等。

打倒一切武斷的,不近人情的人生觀——顏元、戴震、袁枚等。

二、建設

建設求知識學問的方法——顧炎武、戴震、崔述等。

建設新哲學——顏元、戴震等。

現在我想在這幾天內,提出幾個人來代表這反理學的時期。顧炎武代表這時代的開山大師。顏元、戴震代表十七八世紀的發展。最后的一位,吳稚暉先生,代表現代中國思想的新發展。

品牌:閱文公版
上架時間:2016-04-28 11:18:31
出版社:閱文集團
本書數字版權由閱文公版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阿荣旗| 孟连| 五台县| 长葛市| 黔东| 和林格尔县| 武威市| 仪征市| 长宁县| 共和县| 青冈县| 云和县| 潮州市| 峡江县| 合水县| 东兰县| 岳阳市| 当阳市| 广水市| 屯昌县| 陆丰市| 北海市| 桂东县| 县级市| 万盛区| 卢湾区| 宁河县| 蒙城县| 阜新市| 承德市| 唐海县| 涪陵区| 肇东市| 德格县| 张北县| 长汀县| 楚雄市| 广平县| 当阳市|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