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84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長安歷史文化從書》編纂委員會
- 《長安歷史文化叢書》總序
- 一
- 二
- 三
- 前言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凡例
- 第一章 唐代太常系統樂舞機構
- 一、唐承隋制
- 二、太常寺二樂署
- 三、東宮與后宮樂官
- 第二章 盛唐宮廷系統樂舞機構
- 一、初唐的“教坊”機構
- 二、盛唐的宮廷教坊
- 三、盛唐“皇帝梨園”
- 四、盛唐宮廷系統樂官概況
- 第三章 太常“樂部”與用樂制度
- 一、唐代太常“樂部”制度
- 二、唐代“五禮”用樂制度
- 三、唐代中央機構禮樂職能系統
- 第四章 國家樂伎的“名色”與來源
- 一、太常樂伎“名色”
- 二、盛唐宮廷樂伎概況
- 三、盛唐的“宮妓”
- 第五章 國家樂伎的教習與供役
- 一、太常樂伎的教習與考核
- 二、太常樂伎的上役與代役
- 三、宮廷樂伎的教習與供役
- 四、“長役”樂伎的生活待遇
- 第六章 太常“雅樂”制度
- 一、“雅樂”的精神與體制
- 二、太常《十二和》之樂
- 三、太常“祭廟”禮樂
- 四、唐朝自創三大舞
- 第七章 太常“燕樂”:十部樂
- 一、“十部樂”的政治禮儀性質
- 二、“十部樂”簡介
- 三、“文康樂”停廢時間與原因
- 四、未“著于令”的“四方樂”
- 第八章 太常“燕樂”:二部伎
- 一、表演形式與主題旨趣
- 二、“立部伎”簡介
- 三、“坐部伎”簡介
- 四、“二部伎”興盛原因解析
- 第九章 太常“鼓吹樂”
- 一、唐代之前的鼓吹樂
- 二、唐代太常“鼓吹”制度
- 三、隋唐鼓吹制度的時代特征
- 第十章 盛唐宮廷教坊伎藝:歌舞
- 一、盛唐教坊歌舞曲名錄
- 二、宜春“內人”擅歌舞
- 三、教坊“雜曲歌舞”舉例
- 四、教坊“歌舞大曲”舉例
- 第十一章 盛唐宮廷教坊伎藝:百戲
- 一、歌舞戲(雜戲、雜劇)
- 二、雜伎與幻術節目舉要
- 第十二章 盛唐“皇帝梨園”音樂
- 一、盛唐皇帝梨園“法曲”
- 二、“皇帝梨園”始于“開元二年”質疑
- 三、“皇帝梨園弟子”人名檢錄
- 四、唐后期的“法曲樂工”與“仙韶院”
- 第十三章 盛唐長安樂舞繁榮的多維透視
- 一、隋代京邑“上元節”百戲盛況
- 二、初唐的節慶酺會設樂
- 三、玄宗朝的宮廷燕享樂舞
- 四、唐前期俗樂流行的多維景觀
- 五、俗樂的“普世性”娛情功能
- 附錄一 周代雅樂《大舞》演出腳本(模擬)
- 附錄二 盛唐宮廷“教坊”樂伎人物拾錄
- 參考文獻
- 一、歷史文獻
- 二、經典論著
- 三、學術著作(以出版時間為序)
- 四、學位論文(以時間為序)
- 五、歷史地圖
- 六、圖像資料(電子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19-09-09 16:41:29
推薦閱讀
- 大漢王朝3
- 有為有守: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
-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3:法國的淪陷
- 春秋戰國五百年(套裝)
- 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
- 講述西藏:傳承的故事
- 如果這是宋史叁:變革時代(舒適閱讀版)
- 亂世四百年(魏晉+南北朝+隋朝 全3冊)
- 故宮疑案
- 神奇的北魏
- 武昌起義
- 史記百句:中華經典百句(口袋本)
-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第一卷:1905-1915
- 馬關議和中之伊李問答:戊戌前后的痛與夢
- 一看就懂的大漢史
- 酒泉華夏文明概論
- 風雅大宋(套裝共3冊)
- 唐史并不如煙(第二部 修訂版):貞觀長歌
-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論
- 教育史話
- 秦漢行政體制研究
- 歷史只露半邊臉
- 成為更理性的人:中國史的廟堂和江湖
- 匈奴帝國:行國的始祖
- 胡馬北風嘯漢關:漢匈百年戰爭
- 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
- 鮮卑列國:大興安嶺傳奇
- 隱忍與抗爭:抗戰中的北平文化界
- 風雅大宋(一):天下歸一
- 璦琿鎮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