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盛唐宮廷系統樂舞機構

唐代的國家樂舞機構,分為中央太常系統和皇帝宮廷系統——以玄宗朝最為典型。這兩個系統的職官隸屬、樂伎名色、樂舞種類(性質和功能)不同,適用的典禮儀式等也不同。太常樂舞主要配合國家“五禮”儀制,其演奏程式規范性強;而宮廷樂舞的“觀眾”,首先為皇帝、后妃,次及于王公貴族,再次為京城的高級官員(五品以上),其演奏程式相對比較靈活。

從職官制度來看,宮廷樂舞機構由內侍省大宦官職掌(設云韶使、教坊使和梨園使等)。“皇帝”是國家元首和象征(“朕即國家”),宮廷樂舞機構屬于“國家制度”范疇,可謂名正言順。宮廷系統的男、女樂伎供奉樂舞,其“勞動性質”與太常樂工一樣,都屬于國家勞役。而庶民社會的“倡家”、官屬樂伎業余的受邀“鬻伎”,則是具有商業性質的娛樂服務。

盛唐時期的宮廷樂舞機構,規模龐大,有“云韶院”(即唐初以來的“內教坊”)、內教坊(容納散樂百戲)、宜春院(歌舞妓)、外教坊(左、右教坊,容納散樂雜戲)和“皇帝梨園”(演習玄宗嗜好的“法曲樂章”等)。其機構組織系統可圖示如下。

而考察隋唐兩代宮廷樂舞的歷史淵源、社會環境和時代風尚等因素,則好大喜功的隋煬帝對俗樂(百戲)的酷愛;“風流天子”唐明皇精湛的音樂藝術造詣,以天下至尊而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無疑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前提條件之一(在“皇權”國家政治體制之下,皇帝個人的嗜好一旦放肆泛濫,就會“擴散”為國家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九龙县| 兴业县| 巴青县| 象州县| 贡嘎县| 安西县| 广西| 新竹市| 石屏县| 宜州市| 长海县| 新河县| 仁寿县| 南京市| 蓬安县| 繁昌县| 原平市| 洪雅县| 仙游县| 宜兰县| 博爱县| 西和县| 肥城市| 瑞金市| 盐津县| 虎林市| 浮梁县| 高州市| 皋兰县| 南川市| 嘉义市| 满洲里市| 色达县| 普兰县| 固阳县| 安福县| 瑞昌市| 萍乡市| 易门县|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