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盛唐長安的國家樂舞機構,分為兩大系統:一是太常寺管轄的太樂署和鼓吹署;二是“北司”執掌的宮廷教坊與“皇帝梨園”。按:自秦漢以降,國家的政務、事務管理體制,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系統。二者的職權互不統屬,皆對上(皇帝)負責。在唐代,有“南衙”(以宰相為首)、“北司”(宦官機構內侍省)之稱。長安皇宮的位置,皇城在南,宮城在北。中央三省六部、御史臺和諸寺、監等官署皆在皇城,通稱“南衙”或“南司”;宦官機構在宮城西部的掖庭宮,習稱“北司”。而國家樂舞機構,也因樂舞的性質有雅、俗之別,分為太常與宮廷兩大管理系統。此外,還有東宮(皇太子系統)的率更寺“伶官”,后宮(宮官系統)的尚儀局“司樂司”,都是常設的樂舞管理機構。但自“安史之亂”以降,太常與宮廷樂舞機構之規模皆大為縮減,而北衙禁軍的“仗內教坊”(以散樂雜戲為主)則地位明顯上升。

太常樂署職掌的樂舞,其用途和功能屬于政治禮儀性質。太樂署主管“雅樂”、“燕樂”,兼有娛樂性質的“散樂”,其使用場合有祭祀天地祖宗、節慶典禮、接待賓客、宴饗娛樂等。鼓吹署主管儀仗鼓角音樂,具體使用場合有“鹵簿”鼓吹(皇帝、皇太子、皇太后、皇后、親王以及高官出行時的儀仗音樂)與夜警晨嚴、元正與冬至大朝會、凱旋(軍隊出征奏捷)、合朔伐鼓、大儺(驅疫)、婚葬儀式等。

盛唐的宮廷教坊容納“俗樂”(娛樂性的百戲),樂伎服務的對象首先為皇帝、后妃,次及于王公貴族、文武官員。而“皇帝梨園”乃御前音樂機構。宮廷樂伎供奉樂舞,其“勞動性質”與太常樂工一樣,都屬于國家勞役,并非一般的商業性娛樂服務。“皇帝”是國家元首和象征(“朕即國家”),宮廷樂舞機構屬于“國家制度”范疇,可謂名正言順。從“行政法”角度來看,我國古代的“政體”(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自始至終為“君主制”。夏商周三代是宗法貴族君主制,秦漢至元代是君主宰相制,明清兩代是君主絕對專制。自秦朝確立的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之核心“皇帝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才被終結。其基本特點有三:皇權至高無上且不可分割,皇帝為終身制,皇位繼承實行世襲制(“父死子繼”輔之“兄終弟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永州市| 龙泉市| 饶河县| 云阳县| 开化县| 盱眙县| 安图县| 龙口市| 偏关县| 库伦旗| 朝阳区| 崇文区| 台南市| 固原市| 云阳县| 华安县| 普兰店市| 衡水市| 河北区| 平谷区| 和田市| 太谷县| 彝良县| 阜南县| 关岭| 雷山县| 滦南县| 嘉黎县| 闽侯县| 临猗县| 渑池县| 辽源市| 新余市| 岑溪市| 通州区| 扶余县| 额尔古纳市| 水富县| 丽水市|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