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已述及,長安文化相對于組成中華文化的其他一些地域文化,處于源頭與核心地位,這是歷史鑄就的史實,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

長安文化涵蓋的地域范圍,以我國歷史上國力最為強盛,文化發展也最具影響力的西周、秦(含秦國與秦王朝)、西漢、隋唐等王朝都城所在的今陜西省中部關中渭河下游平原地區(簡稱關中地區,也稱關中盆地)為核心區域。關中盆地由于位居我國腹心地帶,是我國大地原點所在地區:又處在我國國土之第二級階梯東部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由西而東逐級下降,因而在地貌上也形成了由三個階梯構成之格局。即第一級階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中部高原與盆地區,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甘肅河西走廊、新疆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組成,海拔大都在1000—2000米間;第三級階梯東部平原與丘陵山地區,平原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除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海拔高度超過2000米,臺灣玉山山脈主峰玉峰海拔達到3850米外,其余山峰大多在1500米以下。,因而面對其東部第三級階梯上之廣大平原、丘陵地區,就處于高屋建瓴、居高臨下之勢,在地理區位上擁有先聲奪人的優勝地位。加之關中盆地東臨黃河,南靠秦嶺,西阻隴山,北倚北山山系,四周又有函谷關(東漢末改在潼關)、武關、大散關、隴關、蕭關、金鎖關、臨晉關等多處雄關險隘拱衛;關內渭河下游之沖積平原與黃土臺塬,氣候溫潤,地形平衍,河流縱橫,草木繁茂,土壤肥沃,物產富饒,自然環境也十分優越。對此,我國歷史上許多有識之政治家與地緣政治學者早有論斷。如公元前337年,秦惠文王初即位,蘇秦西至秦國都城咸陽說之曰:“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后歷117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終于憑借這一地理區位上的優勢以及商鞅變法所取得的成功,“續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西漢·賈誼:《過秦論》。次第滅亡了東方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也就是實現了當初蘇秦之“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的預言。公元前202年,西漢高祖劉邦在擊敗強敵項羽,天下初定,欲都雒陽之際,齊人婁敬適時進見,說之曰:“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檻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史記》卷九九《劉敬叔孫通列傳》。而劉邦在進一步聽取了他信賴有加之謀臣留侯張良所言:“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劉敬說是也。”后,作為一代明君,劉邦毅然力排左右原籍崤山以東大臣欲都于雒陽之偏見,當日就起駕,人都關中。《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由此而為鞏固西漢一朝214年帝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樣,唐朝初年,也是由于秦王李世民力排眾議,勸阻了唐高祖李淵迫于北方強敵突厥一時之咄咄攻勢,欲遷都樊、鄧間,即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新唐書》卷二一五上《突厥》上。堅持建都長安,終于成就了盛唐王朝。

關中地區,正因為具有上述地理區位、地理條件上的特點與優勢,曾被唐代大詩人杜甫詠為“秦中自古帝王州”。杜甫:《秋興八首》之六,《全唐詩》卷二三〇,中華書局,1960年。后又于明清之際被力踐“經世實用”治學思想之地理學家顧祖禹論為是“關中形勝,自古建都極選”。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三《陜西二》,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在這樣的一個區域形成的歷史文化自必內涵豐富,積淀深厚,體大品高,影響深遠。

論及長安文化的核心內容,當由周、秦、漢、唐文化之精髓構成。這當然既因西周、秦、西漢、唐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其文治武功均對我國之歷史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還因為這四大王朝均建都關中,特別是四個王朝主要都城周豐鎬、秦咸陽與漢、唐長安城,還集中分布于關中地區中部之西安小平原上。遺跡宛然,觸目皆是。

就西周、秦、西漢、唐四大王朝之文化內涵而言,雖然各有特色,但在歷史上,以至迄今均發揮了凝聚人心增強民族團結、教化育人培植各方英才、創新知識提升人類智慧、資政惠民推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周、秦、漢、唐四大王朝文化之精髓,可作如下之概括:

周文化之精髓為禮樂文化。周公制禮作樂,并借助分封諸侯,將周王朝“敬天保民……重農裕民”《尚書,無逸》《尚書,泰誓》。之治國理念推行到各諸侯國。

秦文化之精髓為制度文化。秦王政于統一全國后,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廢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又實施“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以及統一度量衡等政令,以強化皇帝獨裁威權,鞏固其統治。秦始皇創建的許多維護國家、民族統一的制度多為后世所繼承,當然也有相當的變革。

西漢文化之精髓是漢武帝時獲得獨尊地位之儒學。盡管當時非儒學的諸子百家一概被罷黜,但在實際施政時,仍是“霸王道雜之《漢書》卷九《元帝紀》。”,即儒學與黃老刑名之學并行施用,相得益彰;并通過經董仲舒加工之儒學,調和相關學說,使之既符合西漢實施大一統政治之需要,也促使西漢統治者在一定范圍內實施仁德之治,從而使儒學得到更大的發展。

唐文化之精髓則是儒道佛兼容并包,對域外伊斯蘭教、景教、祆教、摩尼教等多種宗教與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海納包容。因而造就了唐文化之燦爛輝煌,并成為世界文化之高峰。

唐之后,長安文化雖已不似周、秦、漢、唐文化那樣氣勢磅礴,剛勁雄健,但在繼承中也有發展。

長安文化,正因為其核心成分是周、秦、漢、唐文化之精髓,因而在中華文化發展歷程中自然處于主流地位,而在我國各地域文化中也成為源頭與核心。因為我國許多地域文化,雖然其歷史淵源都如長安文化一樣,遠超西周之前;然而在其地域文化具體形成歷程之關鍵階段,大多從西周之禮樂文化中接受了至關重要的內容與影響。如齊魯文化、吳越文化、燕趙文化、河洛文化、荊楚文化等。西周初年,分封的齊太公呂尚、魯周公姬旦、吳太伯、燕召公奭、晉唐叔虞、楚子熊繹均為周王室血緣勛親或股肱重臣;及至戰國時立國之趙、魏、韓氏之先祖,也曾受周王室封賞。迨至秦、西漢、唐王朝時,這些王朝的強勢文化也都從關中之咸陽、長安傳播到各個地域,各地域文化也都受到重大影響。所以我們現在對于長安文化應從中華文化源頭與核心這一層級面上來認真看待,全面深入進行研究;以使人們對長安文化獲得深刻的認識,從而也推進我國各有關地域文化研究的深入開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秭归县| 宾川县| 托克托县| 镇原县| 绥芬河市| 隆德县| 江北区| 彩票| 叙永县| 博客| 平原县| 岚皋县| 宁晋县| 宁国市| 靖西县| 陆良县| 根河市| 林甸县| 新泰市| 沂水县| 汉川市| 大渡口区| 江口县| 观塘区| 大港区| 永安市| 鄂托克前旗| 辽中县| 恭城| 淳化县| 白山市| 蚌埠市| 融水| 湘潭县| 博爱县| 铁岭市| 两当县| 怀化市| 淮安市|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