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初唐的“教坊”機構

隋唐時代的“坊”,為城市居民區。據《唐六典·戶部》:“兩京及州縣之郭(城墻)內分為坊,郊外為村?!遍L安、洛陽外郭城的居民區,皆是劃為上百個坊區、市場區。而“教坊”之初義,乃泛指教習場所、官署,并非專指樂舞機構。如唐初以來,在宮內置有“內文學館”,選宮人中有儒學者一人為學士,教習宮人“書、算、眾藝”;武則天時改為“習藝館”,又改為“翰林內教坊”,以事在禁中故也;至玄宗開元末年撤銷。不過,“翰林內教坊”與宮廷音樂機構“內教坊”,是互不相涉的。《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第1854頁;《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三》,第1222頁。

唐代的宮廷樂舞機構“教坊”,容納“俗樂”(娛樂性歌舞、俳優和雜戲等),用于宮廷宴饗、節慶酺會等場合。其突出特點是表演性、娛樂性強,上自朝廷君臣,下至士庶百姓,皆喜聞樂見。

(一)太常寺“教坊”

唐朝初年的太常寺“教坊”機構,說來話長,其組織制度始于隋朝。(1)隋文帝初年,將前朝(北齊、北周)的散樂伎人全部遣散為民。(2)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又“總追四方散樂,大集東都(洛陽)……皆于太常教習”《隋書》卷一五《音樂志下》,第381頁。。三年十月,“敕河南諸郡送一藝戶,陪(增益)東都三千余家,置十二坊于洛水南以處之”《資治通鑒》卷一八〇,第5634頁。。六年(610)二月,煬帝又采納太常少卿裴蘊奏議,“大括魏、齊、陳樂人子弟,悉配太常,并于關中為坊置之,其數益多前代”?!笆呛?,異技淫聲,咸萃樂府,皆置博士弟子,遞相傳教,增益樂人至三萬余”《隋書》卷一五《音樂下》、卷六七《裴蘊傳》。。即在長安、洛陽設置教坊,作為“俗樂”伎人的集中居住區,并傳習伎藝。

李唐代隋,沿承隋制,也將其太常教坊樂伎一并“接收”。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八月,對前朝樂伎予以“蠲除”(“免賤為良”,落籍州縣),但仍依舊要在太常樂署“分番”(輪流)供役。

舊制之內,散樂(娛樂性歌舞、雜伎)一千人,其數各系諸州多少,輪次隨月當番……貞觀二十三年(649)十二月,詔諸州散樂太常上[番]者,留二百人,余并放還。(《唐會要》卷三三《散樂》)

按:所謂“舊制”,依上下文義,應是武德、貞觀年間的制度。

據《新唐書·百官三·太常寺》:太樂署有“散樂三百八十二人,仗內散樂一千人,音聲人一萬二十七人”。但這條史料的具體時間不詳。若從樂伎人數上來推測,大約也是唐初“舊制”——教坊分為內、外兩個系統。(1)“外教坊”(娛樂性俗樂)隸屬太常寺。(2)宮廷“內教坊”(后宮禮儀性雅樂)由宦官掌管(設“內教坊使”),伎藝教習則由太常寺負責。

唐玄宗即位后,撥亂反正,整頓朝綱。將“太常教坊”歸屬于宮廷樂舞系統,仍由宦官充任“教坊使”。從此確立了教坊職掌“俗樂”的樂官體制。

但在太常寺下仍有“散樂”編制。據《唐六典·太常寺》:開元時太樂署有“短番散樂一千人,諸州有定額。長上散樂一百人,太常自訪召(挑選)。”

(二)宮中“內教坊”(云韶府)

據《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宮中的“內教坊”,由宦官職掌。

內教坊,武德(618—626)以來,置于禁中,以按習雅樂,以中官人(宦官)充使。[武]則天改為云韶府,神龍復為教坊。按:《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將“內教坊”、“習藝館”記載于“翰林院”之后。

在“武周”(武則天稱帝時期)如意元年(692)五月,曾將“內教坊”改名為“云韶府”,仍以中官人充使(云韶使)。《唐會要》卷三四《雜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733頁。到唐中宗復位后的神龍(705—707)時,又恢復使用“內教坊”舊名。但“云韶府”作為口頭習稱,仍繼續沿用。

而挑選宮女“按習雅樂”,以備后宮禮儀,亦是沿承隋制。隋初,太常卿牛弘等人修定皇后“房內樂”,不用鐘聲。而隋文帝“龍潛時(稱帝前)頗好音樂,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讬言夫妻之義。因即取之為房內曲,命婦人并登歌上壽并用之。職在宮內,女人教習之”《隋書》卷一五《音樂志下》,第354頁。按:“皇后房內樂”為宮廷音樂之一,起于周代。隋朝“房內樂”內容為“歌后妃之德”。如《房內歌》之一:“至順垂典,正內弘風。母儀萬國,訓范六宮。求賢啟化,進善宣功。家邦載序,道業斯榮?!币姟端鍟ひ魳分鞠隆?,第372頁。。到煬帝大業六年(610),又采納秘書監柳顧言“請增房內樂”奏言,“以歌鐘、歌磬,各設二虡(架),土革絲竹(樂器)并副之,并升歌下管,總名房內之樂。女奴(宮女)肄習,朝燕用之”《隋書》卷一五《音樂志下》,第354、374—375頁。。

據《舊唐書·太宗紀》:貞觀五年(631)八月,初令天下:決死囚之日,“尚食[局]進蔬食,內教坊及太常不舉(奏)樂”。又據《新唐書·王珪傳》:太宗皇帝曾“使太常少卿祖孝孫,以樂律授宮中音家,伎不進,數被讓(責備)”又據(1)《通鑒》卷二〇三(第6441頁):有“羅黑黑善彈琵琶,太宗閹為給使(供役使者),使教宮人(即擔任樂師)”。(2)據《唐律疏議》卷三《名例》:“依令:諸州有閹人,并送官,配內侍省及東宮內坊,名為‘給使’。諸王以下,為‘散使’。多本是良人,以其宮闈驅使,并習業已成?!鄙虾9偶霭嫔纾ㄔ兰冎c校),2013年版,第58頁。(3)據唐《雜令》:“內侍省、內坊閹人無官品者,皆名‘內給使’?!碧煲婚w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課題組:《天一閣藏明鈔本天圣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下冊,中華書局,2006年版。。

又據《舊唐書·音樂志二》:“舊(隋文帝時)皇后庭但設絲管,大業(隋煬帝時)尚侈,始置鐘磬,猶不設镈鐘,以镈磬代。武太后稱制,用鐘,因而莫革。”在武則天執政時期,“云韶府”樂妓人數有增添;而“用鐘”則說明仍是“按習雅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郧西县| 滁州市| 芜湖市| 四川省| 雷波县| 石景山区| 五华县| 临高县| 阳东县| 老河口市| 博爱县| 青田县| 浙江省| 溆浦县| 卢氏县| 南京市| 祁连县| 米易县| 凤阳县| 西贡区| 琼海市| 岱山县| 富源县| 乌鲁木齐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东阳市| 屯昌县| 同德县| 鸡西市| 闽侯县| 白玉县| 绥化市| 遵义县| 阜康市| 鄂尔多斯市| 西林县| 格尔木市| 庆安县| 四会市|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