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在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中,隋、唐帝國是承前啟后的強盛時代,其國家音樂歌舞亦稱繁榮興旺,而盛唐為其輝煌頂峰。有太常雅樂(“二舞”、“十二和”、“三大舞”等)、燕樂(以“十部樂”、“二部伎”為代表)和鼓吹樂(鼓吹五部、“熊羆十二案”等),有宮廷教坊散樂(歌舞、雜戲等)、“皇帝梨園”音聲(“法曲”樂章等),以及各民族和外邦樂舞(“四方樂”或“四夷樂”)等,其藝術風格活潑多樣,主題思想鮮明豐富,或如江山風濤,氣象萬千;或似清溪流響,遺聲后世。

自中華民國時代迄于今,中外學者研究唐代樂官、樂伎和樂舞藝術的文章著作,已達數(shù)百上千篇、本之多,可謂斐然大觀。僅從文題、書名顯示的旨趣來看,晚近學者的觀照視野,大多先是從詩詞、音樂、舞蹈、戲劇、雜技等文學和藝術的角度切入。近年來的碩士、博士論文中,有不少以樂官和樂舞機構為課題,側重國家禮樂制度沿革層面的研究,更是引人注目。以下列舉:(1)部分著作:任半塘:《唐戲弄》,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任半塘:《〈教坊記〉箋訂》,中華書局,1962年版;[日]岸邊成雄:《唐代音樂史的研究》,梁在平、黃志炯譯,臺灣中華書局,1973年版;歐陽予倩主編:《唐代舞蹈》,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年版;李尤白:《梨園考論》,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沈冬:《唐代樂舞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孫曉輝:《兩唐書樂志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年版;關也維:《唐代音樂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毛水清:《唐代樂人考述》,東方出版社,2006年版;耿占軍、楊文秀:《漢唐長安的樂舞與百戲》,西安出版社,2007年版;張影:《歷代教坊與演劇》,齊魯書社,2007年版;黎國韜:《先秦至兩宋樂官制度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王克芬:《中國舞蹈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年版;左漢林:《唐代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柏紅秀:《唐代宮廷音樂文藝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王小盾:《隋唐音樂及其周邊》,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年版。(2)部分高等院校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朱玉葵:《論唐代法曲的起源與流變》,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碩士論文;馬歡:《唐代音樂機構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張磐:《〈樂府雜錄〉研究》,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碩士論文;寇文娟:《唐宋宮廷宴樂表演體制比較研究》,河南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楊麗琴:《唐代雅樂研究》,山西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任飛:《唐代太常、教坊樂官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博士論文。詳見附錄參考文獻。不同的觀察角度,各有其獨具之慧眼,精湛之論述,允為學術園地百花爭艷、生機盎然之常態(tài)。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龙县| 唐山市| 商都县| 玉树县| 汪清县| 莆田市| 海淀区| 安西县| 昔阳县| 天祝| 盐山县| 同心县| 岐山县| 英山县| 襄城县| 江源县| 广平县| 德保县| 正蓝旗| 昌都县| 武隆县| 沁阳市| 阿城市| 改则县| 南川市| 乐昌市| 包头市| 普兰县| 无锡市| 靖西县| 武山县| 汽车| 德格县| 安徽省| 乐都县| 公安县| 井冈山市| 苍山县| 双桥区| 白河县|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