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合院:釣魚佬拯救世界
最新章節
- 新書《50年:從八大胡同要飯開始》發布
- 第152章 新書《熊貓人的四合院》發布
- 第151章 完結感言
- 第150章 四合院眾人狀況(全書完)
- 第149章 1997
- 第148章 買下全院房子 眾人搬出四合院
第1章 穿越之始
“嗒嘀嗒,嗒嘀嗒,小朋友,小喇叭開始廣播啦!”
梁縣湯鎮公社兒童收聽站,幾間極具年代感的青磚平房,院內四五十個兒童圍著一張木桌坐成一圈,桌上有一臺老式收音機,一名四十歲左右的婦女守在一旁。
院口門檻上坐著一名十七八歲濃眉大眼的少年,少年身穿藍色粗布短褂和軍綠色褲子,上下打著五六個補丁。
來到這個年代已經一個月了,雖然物質匱乏,好在生活節奏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996,沒有三座大山,沒有中年危機。
前世作為社會分工中的一顆小小螺絲釘,郭富貴并不快樂,所以沒啥好懷念的,短短一個月時間,郭富貴已經適應了這個時代。
“大哥!”小喇叭節目播完,郭妮終于發現了坐在門檻上的哥哥,跌跌撞撞的從小孩堆中擠出,撲了過來。
“今天我幫王大娘掃地了,王大娘夸了我呢!”郭妮揚起小臉蛋驕傲的看著大哥。
小丫頭穿著舊衣服改的短褲短袖,偏大的衣服更顯身子瘦弱,頭發有些干黃,臉頰少許凹陷,襯托的一雙大眼睛越發的大,長長的睫毛撲棱撲棱的好似有風。
“那我妹妹可真棒!”郭富貴蹲下身子張開雙臂抱住妹妹。
郭妮今年6歲,明年春上就能進育紅班了,不過因為從小營養不良,看著跟四五歲小孩一樣,體重才20多斤。
跟王大娘打了聲招呼,兩兄妹走出了兒童收聽站。
如今是農忙時節,大人孩子們都要去田里收麥子,一些小孩年齡太小算不上工分,在家又沒人照顧,公社為了解決社員們的后顧之憂,成立了兒童收聽站。
湯鎮公社位于伏牛山下,是一座死火山,人口2萬出頭,下轄12個大隊二十幾個村。自古以來以溫泉著名,本地人管泡澡叫泡湯,故有了湯鎮的稱呼。
湯鎮只有一條主干道,兒童收聽站位于鎮子最外邊,兩兄妹一路走來經過湯鎮公社,湯鎮招待所,湯鎮郵局,湯鎮供銷社,道路盡頭是省工人療養院。
十幾年前全鎮大大小小的澡堂有二十幾個,胡亂挖掘下導致天然熱水泉眼幾近枯竭。公私合營后只留下了三處澡堂,一家被本地人稱為老池的澡堂,一次8分錢是社員們冬天最喜歡去的地方,一家是梁縣第三人民醫院管轄,用于治病療養,最后一家是幾年前建成的省級工人療養院。
整個療養院依山而建,占地一百多畝,歸省工會直接管轄,有正式職工20多人,臨時工60多人,最多可以容納300名工人干部在此休養。
郭富貴輕車熟路的在大門口登記,郭妮看著門口兩位軍人叔叔挎著的56式,縮了縮身體藏在大哥身后。
療養院后廚,食堂主任兼大廚牛大膽,雜工梅嬸,學徒丁曉峰正無所事事的拉著家常。
六月份正是療養院的清閑日子,各部門都在摸魚,等到秋冬季節才是忙的時候。
“呦,小富貴帶著小妮回來了!”梅嬸看到兄妹倆眼睛一亮,上前伸手把郭妮拉到身邊,然后從兜里掏出一個手絹疊成的小包遞給郭妮,小家伙打開一看,是十幾粒花生米,明顯是薅后廚羊毛截留下來的。
“謝謝梅大娘!”
幾人對此見怪不怪,現在是療養院淡季,擱冬天時,每天晚上大家都能輪流帶剩菜回家,這是后廚人員的福利,領導們也是知道的。
“剛才我說到哪了?”牛大膽被一打岔,扭頭問看向徒弟丁曉峰。
丁曉峰稍一思索回道:“剛師傅您說明天東都一個什么礦山廠要來人。”
“對對對!”牛大膽一拍額頭,又糾正道:“不是礦山廠是礦山機械廠。”
“我聽陳院長說,明天來的都是東都大廠的高級領導,連我們縣長都會來。”
“小富貴你要下點勁了,公社各大隊都去跑跑,搞點肉過來,不然到時席面可寒酸。”
郭富貴苦著臉答應了一聲,這大災剛過,整個公社每天早上只有供銷社供應15斤豬肉,但是你要拿著肉票去買也買不到,別問,問就是剛賣完。
至于各村,那就更指望不上了,連只下蛋打鳴的雞都找不到。
今年兩場雨下完河里倒是有點水,想要魚那是不可能,能抓到幾只螃蟹都是運氣好。
上山也沒戲,前幾年煉鋼把伏牛山外圍的樹砍差不多了,樹都沒有哪來的獵物。至于往深山里打獵,沒有人愿意這么干,無他,太危險,打到獵物公社先分一半,受傷或者死了就自己認倒霉。
郭富貴今年18歲,已經有了三年的工齡,是公社人人羨慕的對象。
這一世的父親是個退伍軍人,回來后當了公社的民兵連長,58年時帶領村民上山砍樹意外殉職。母親身體不好,平時又把口糧省下來給一對兒女吃,前年冬天也撒手人寰了。
郭富貴初中畢業后成績不夠上高中,正好療養院剛建成給了公社一個正式工名額,公社幾個領導為了這個名額差點打出狗腦子,最后本著我得不到也不能讓你得到的原則,便宜了郭富貴。
療養院食堂物資原則上是有專門的配給的,但是架不住來休養的領導干部們愿意自掏腰包改善伙食,于是就有了采購員這個職位。
郭富貴就是療養院食堂的專職采購員,每天的任務就是騎著自行車在周圍幾個公社的大集上轉一圈,然后在湯鎮公社的幾個村溜達溜達。
兄妹倆在后廚混了一頓晚飯,郭富貴騎著自行車馱著妹妹準時下班。路過招待所時,只見路邊一個男人捂著腹部蹲在地上,滿頭大汗表情十分痛苦。
郭富貴猶豫了一下,停下自行車上前問道:“同志,你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需要我送你去衛生院嗎?”
男人看著四十來歲,一身灰色中山裝,喘了幾口粗氣直起身子,沖郭富貴擺擺手道:“不用了小同志,老毛病了。”
郭富貴仔細一看男人長相,脫口而出:“是你!孟有福同志!”
孟有福掏出手絹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道:“小同志認識我?”
“額。。好像在哪個報紙上見過。”
孟有福也沒過分在意,畢竟在東都礦山機械廠任職這幾年也上過幾次報紙。
郭富貴看著孟有福道:“我送您去衛生院吧,我看您病的挺嚴重的。”
孟有福忍著痛強笑道:“你這個小同志挺好心的,我這是老毛病了,剛吃完藥緩一緩就沒事了。”
“今年不是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嘛,要跟上時代步伐。”
孟有福哈哈一笑,感覺肝疼也緩解了很多:“小同志覺悟挺高的嘛。”
郭富貴看向孟有福,欲言又止,一沖動咬了咬牙道:“孟同志您這肝病已經很嚴重了,要早點治療,再拖一兩年就是肝癌,到時想治怕是無力回天了。”
孟有福一愣,這年輕人怎么看出我是肝有毛病的?不過怎么開口就咒我?不過因為對郭富貴觀感挺好,只當年輕人開玩笑不知輕重。
“咦,小同志你怎么知道我肝有病?”
反正說都說了,郭富貴也豁出去了:“我家四代中醫,您去大醫院檢查一下就知道了,言盡于此,信不信由您。”
說完不等孟有福說話,跨上自行車就走,只剩孟有福愣在原地。
湯鎮距離郭富貴家三里多,道路兩旁俱是大片的麥田,社員們趁傍晚涼快抓緊搶收著麥子。
郭妮坐在自行車橫梁上,雙手扶著車把抖著兩條小短腿,忽然抬起頭問道:“大哥,剛才那個叔叔是誰?我怎么沒見過。”
郭富貴目光看向前方,嘆了口氣道:“他是我的偶像。”
“什么是偶像?”郭妮歪著小腦袋。
“偶像就是偉大的人。”
“那我長大了也要當偉大的人。”
郭富貴停下自行車低頭看著妹妹,小家伙仰著頭,小臉上滿是認真。
“我佩服偉大的人,但是我卻不想成為偉大的人,更不希望你成為偉大的人。”
“為什么呀?”
“因為那條路太難,太苦了。”
夕陽照射在路兩邊成熟的麥田上,中間這條筆直的小道好似也灑滿了金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