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津門出差
- 四合院:釣魚佬拯救世界
- 郭豐年
- 2449字
- 2024-10-14 08:05:26
軋鋼廠。
李懷德辦公室。
“富貴同志,你真的決定了?”李懷德看著郭富貴。
“跨省采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可能會跟當地采購員發生沖突。”
郭富貴正色道:“廠長,我想試試,而且我有信心。”
“好,明天運輸科那邊會有車隊去津門,我給那邊說一聲。你明天早上早些過來,車隊會在津門停兩天,到時你不管有沒有采購到物資,都跟著車隊一起返回。”
“你現在可是食堂的寶貝,可不能出差錯。”
離開軋鋼廠回到四合院,首要任務是安頓好妹妹。
郭妮現在已經適應了四合院里的生活,已經不需要跟著哥哥去上班了。在院里也交到了幾個朋友,劉嘉誠和劉媛媛兩兄妹,還有閻解睇。
“妮子,你想去解娣家吃飯還是媛媛家?”
在農村6歲的小孩子已經能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飯了,但是郭富貴不太放心。
哥哥要出差幾天她是知道的,小家伙歪著頭思考了一陣,解娣姐只有在她有零食時才會找她玩,媛媛姐幾乎天天放學跟她一起玩,偶爾有好吃的還會分給她。
“我去媛媛姐家吃吧。”
郭富貴點了點頭,走進廚房關上門,從背包空間取出一條三斤重的魚,想了想,又從柜子里取出一小布袋幾個月都沒吃完的棒子面,約莫十來斤,敲開了倒座房劉家的房門。
“劉叔,我要出三四天,妮子一個人在家,能不能讓小家伙在你家吃幾天飯?”
開門的是劉鐵柱,劉家四口人,靠著男人一個月40出頭的工資,日子過得還是很寬綽的。
“嗐,多大點事,三個孩子天天一塊玩,多雙筷子的事。。。咦,你這魚和糧食是怎么回事,看不起你劉叔是吧?一個小丫頭能吃多少糧食?”
劉鐵柱是典型的四九城爺們兒,局氣,好面兒。
郭富貴笑道:“劉叔您家跟我家住的近,您是知道的,我不缺糧食。”
劉鐵柱也在軋鋼廠上班,當然知道郭富貴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已經成為軋鋼廠的名人,工人們現在偶爾還能喝上魚湯了,就是郭富貴的功勞。加上兩家住的近,郭家隔三岔五的做魚,自家兒女可是饞了很久了。
“行,那劉叔就不客套了,托你的福,我家確實已經幾年沒吃過魚了。”劉鐵柱舔了舔嘴唇笑道。
“成,就這么說定了,我明天一早就走。”
翌日。
天剛蒙蒙亮,郭富貴早早的起床,簡單收拾了洗漱用品和一身換洗衣服,塞進背包。
進里屋拉開燈,妹妹正呼呼大睡,把妹妹露出來的腳塞進被子里,又輕輕拍了拍小臉蛋。
郭妮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看到是大哥,又閉眼想繼續睡。
“妮子,我這就出差走了啊,你一會早點起來,去媛媛家吃飯。我過幾天就回來,你在家里乖乖的,我給你帶好吃的。”
“唔~唔,好,我知道了,你走吧。”郭妮無意識的回應道。
直到聽到了關門聲,猛然坐起,想起這次跟平時不一樣,好幾天都不見到哥哥了。
突然有些想哭,又想起答應了哥哥以后不再哭了,趕忙抿著嘴把眼淚忍住。
馬路上行人稀稀拉拉,清潔工同志敬業的掃著馬路,在一個國營早餐店買了兩個包子對付幾口。
等郭富貴來到軋鋼廠運輸科時,別人早就到齊了。
郭富貴急忙跑到馬科長身邊道:“馬科長,對不住,我來晚了。”
“不晚不晚,正正好。”
馬科長心知郭富貴是李副廠長的人,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好了,人都到齊了,去倉庫領裝備。”
馬科長說的裝備就是槍,這年代交通不便,外出公干還是很危險的,像駕駛員這種到處跑的職業,槍是必不可少的。
六個駕駛員,每人領到一把56式、一把手槍和200多發子彈。
“富貴同志,聽說你是去津門采購,余貴就是津門人,要不你坐他的車?”
郭富貴自無不可,正好先跟本地人打聽打聽情況。
余貴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膀大腰圓的,皮膚很黑,但是很健談,一口津門話有種聽相聲的感覺。
郭富貴不太懂車,也搞不懂坐的這輛車是不是傳說中的大解放,只是坐著確實不算多舒服。
剛出四九城,余貴就從座位后面摸出一瓶二鍋頭遞給郭富貴。
“富貴同志,來兩口?”
看郭富貴搖頭,余貴用嘴咬開瓶蓋,咕咚咕咚就灌了幾口。
“哈,舒坦。”
郭富貴大驚失色,突然后悔坐這輛車了,好想下車怎么辦。
余貴看郭富貴臉色變換,不在意的安慰道:“放心,我心里有數,就是喝兩口提提神。”
郭富貴這才想起這年頭還沒規定開車不讓喝酒,更沒有酒駕一說。
余貴喝了幾口就把二鍋頭放回去了,車依然開的四平八穩,郭富貴這才放下心來。
一路上通過跟余貴聊天得知,余貴家就住在津門海河旁邊。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是這年頭漁民也普遍過得不算好。
現在整個國家基本不具備遠洋捕撈能力,大型漁船也全是收沒資本家和小島那邊的,這些船主要還是承擔貨運工作。
漁民現在還是用木制漁船在近海捕撈,那三年由于捕撈過度,海河和近海魚也越來越少了。
現在全國運力嚴重不足,這就造成了內陸的想吃魚買不到,海邊漁民打到的魚運過去又不劃算,只能在本地賣掉,一斤一毛多甚至幾分錢都愿意賣,因為人不能只吃魚,還得吃糧食。
余貴感概道:“還好現在成立了漁業公司,我家親戚都加入了,日子也算一年好過一年了。”
郭富貴卻知道過幾年因為某些原因漁業發展幾乎停滯,然后等到改開前后才會迎來飛速發展,直到90年代和下世紀,才會成為遠洋捕撈第一大國,只是不知道多少人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車隊一早出發,到達津門天都黑了,好在津門這邊已經安排好了招待所,吃了一頓還算豐盛的招待餐,眾人各自回房睡下。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飯,眾人開著車去本地一個小鋼廠卸貨,卸貨完畢車隊長宣布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
所謂方向盤一轉,給個縣長都不換。
駕駛員雖然危險,還跟家人聚少離多,但是福利是真的好,除了工資高外,全國各地跑還能拉個人捎點貨,基本是行業內半公開的秘密。
余貴已經歸心似箭了,急匆匆的就想上車回家。
“余哥,我能不能跟著你去你們村看看?”
“沒問題,上車!”
余貴家位于海河南邊的一個幾十戶的小漁村,家里世世代代以打魚為生。到了余貴這一輩,當兵退伍后當上了駕駛員,可是全家的驕傲,更是全村羨慕的對象。
余貴進了軋鋼廠運輸科后,就把老婆孩子接進了四九城,父母和弟弟還留在小漁村。
作為家中長子,余貴每次有津門這邊的任務都要回趟家,走時再留下一些錢和糧票。
玩耍的小孩看到大卡車停在村口就知道余貴回來了,都是歡呼著圍了上來。
余貴打開車門下車,取出早就準備好的水果糖,一人發2顆。
“老規矩,你們幫我看好車,不準上去玩知道嗎?”
“放心吧,貴叔。”小孩們齊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