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44評論第1章 前言
在這個越來越紛雜的世界,我們于喧囂和浮躁中尋求平和,也越發不明白,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難,科技越來越先進,但煩惱越來越多;我們努力地生活,生活卻越過越不快樂。尋覓那把打開快樂之門的鑰匙,卻原來早在兩千多前,莊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煩惱,留下解惑的“圣經”——《莊子》(《南華經》)。
細讀《莊子》,它告訴我們: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逍遙天地,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命。雖然這另一個方式和另一個角度,都來“自古代世界”對現實世界的“觀察”,離我們很遙遠,但每次接觸到這個世界,我們都會感到它是那么熟悉、親切和清新。
磅礴恢宏的思想,恣肆徜徉的文章,在莊子的言論中,在他所講的故事中,無不蘊含著誘人回首的意境和耐人尋覓的曲徑。這些意境和曲徑,粗粗觀覽,是那么隨意和放縱,把人引上九天,似乎日月星辰都可運于掌心把玩;細細品味,又是那么精細和玲瓏,好像是縝密思緒和纖纖玉指共同編繡出來的錦絹。
今天,人們所看到的《莊子》,是經西晉郭象刪訂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莊子》有五十二篇十余萬字,這種五十二篇本到魏晉時期仍然較為常見。魏晉時玄風盛行,莊學漸起,為《莊子》作注者多達數十家,但這些注莊者往往根據自身對莊子的理解和個人喜好,對《莊子》一書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刪改,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莊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莊子》版本有崔撰本、向秀本、司馬彪本、李頤本。其中崔撰本、向秀本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馬彪本五十二篇,李頤本三十篇。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晉朝郭象的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礎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莊子學成果之后刪訂的,是郭象對司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刪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后的結果。經過郭象刪訂的《莊子》,無論從篇章還是字句方面,都更為精純。由于他吸收和借鑒了向秀及當時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自己頗富改造性的獨特詮釋,故為歷代所推崇,逐漸成為定本,流傳至今。
《莊子》中,“三位一體”的寓言、重言、危言互相輔助,互相映襯,構成《莊子》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莊子正是以其杰出的天才、超人的想象、浪漫的感情,借助這“三言”打破言與意的隔膜,創造出其極具浪漫主義感染力的優美文字,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中不可逾越的高峰。
莊子對養生、生死、仁義、交友、快樂等都有非常獨到而深刻的論述。為了讓大家都能讀懂《莊子》,輕松領悟《莊子》的哲理,本書以圖釋文,并配有導讀和譯文。本書的導讀是對《莊子》各篇思想的總結和梳理,讓讀者對莊子的核心思想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使《莊子》更加清晰易懂。譯文字斟句酌,不僅保證準確無誤,還力圖還原莊子汪洋恣肆的語言特色,能幫助讀者更深刻地了解莊子的思想,其間的精妙故事,為人處世上或許于讀者會有感悟和幫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這兩個字。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窘。社會前進,精神世界愈發孱弱:環境惡化、精神緊張、寂寞空虛、紙醉金迷、人格扭曲、道德敗壞、信仰危機。人們瘋狂地追逐外物,卻忘掉了心靈世界的內在修養。如今,唯有向莊子借一杯清涼的山泉,滌蕩日漸污濁的靈魂。
兩千多年來,《莊子》深刻地影響著每個階層的中國人,尤其為中國知識分子開辟了一個極富彈性的人格緩沖區。當他們在政治宮掖、人生建樹等方面遇到挫折、失意之時,總能在莊子的作品中找到皈依和平衡。
——李懷宇
莊子其人其書其學,在中國思想史、學術史、文學史上是一個極特殊的景觀,甚至可以說是個異數。有關人心世道的說理文章,文辭居然這樣優美,想象力如此豐富,意象這般瑰麗,先秦諸子中,找不到第二家。
——劉夢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