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8評論第1章 導 讀
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公元前42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被譽為“歷史之父”。他生活于古代希臘兩次重要戰爭即希波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之間,幾乎是希波戰爭的同時代人。他是呂克瑟司和德律歐的兒子,曾移居薩摩司。在薩摩司,他不但學會了愛奧尼亞方言,他還寫了一部九卷的歷史。他因本國人不喜歡他而自愿去了雅典殖民地圖里翁,并死在那里。但也有人說他死在馬其頓的培拉。有人還說他是史詩的作者,曾使垂死的史詩復活。
在詩人的名單上,他僅次于荷馬而居第二位,可是另外有些人卻認為,他不如赫西奧德或婁提馬克斯。關于希羅多德,另外還有一些記述則說他喜歡旅游,一生到過很多地方。他曾北至黑海,南及埃及,東到巴比倫,西達意大利,足跡幾乎遍及當時西亞和地中海東半部各個地區。在游歷過程中,他注意尋訪古跡,觀察民俗,搜集和考證傳說、舊聞,并記錄成書。這些說法,大約是根據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的自述推測而來的。
《歷史》,又名《希臘波斯戰爭史》,大約寫于希羅多德住在薩摩司的一段時期,生前沒有完稿,后來亞歷山大里亞的注釋家將全書加以整理,分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藝女神之名。這種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這部著作以希波戰爭為主線,廣泛地記述了當時的歷史狀況。整篇內容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卷到第五卷,可以看作戰爭的背景介紹,它以希臘人和異族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希羅多德認為的糾紛的起因,以及波斯的興起為主要線索,敘述呂底亞、米底、巴比倫、埃及、波斯、斯基泰、利比亞和希臘等地區的歷史往事、地理、民族和風俗習慣。
第二部分從第五卷第二十九章起到第九卷末尾,可以看作戰爭的描述,它以希波戰爭為主,從愛奧尼亞起義,一直寫到普拉提耶和米卡爾戰役,講述了希波戰爭的主要過程。整部著作內容博雜,脈絡分明,重點突出,結構完整。希波戰爭無疑是《歷史》敘述的重點,但希羅多德又不僅僅局限于這次戰爭,它以相當大的篇幅記錄了希臘及相關國家的歷史傳說、風土民情和逸聞趣事,對各種各樣的政治制度和風俗習慣作了大量收集,認真地整理并加以比較、分析、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還表現出一種崇尚東方智慧和東方文化的心態,與此同時本書中還大量地記錄了一些神讖、災異、夢兆等神秘現象。這些內容擴大了本書的記錄,拓寬了本書的視野,使其完全超越一部戰爭史的范圍,而成為當時西亞、北非以及希臘各個城邦的一部“通志”。與其說它是一部戰爭史,不如說它是一部希臘人記錄當時希臘人所知世界的世界歷史。
《歷史》一書反映出來的歷史觀比較復雜,一方面他對歷史過程持有一種宿命觀點,人們的禍福和國家的繁榮都受到命運之神的左右。他認為,神有嫉妒之心,因此樹高要遭雷擊,名大會引神忌,而且“當城邦或民族將要遭到巨大災禍的時候,上天總是會垂示征兆的”,歷史事變和天意之間有一種神秘的聯系。但在戰爭的敘述中,他又認為勝負受到交戰雙方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并非完全天定。他還試圖以歷史自身去說明歷史,這在希臘歷史思想發展史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由于這樣的原因,希羅多德在歷史敘述中表現出一種難能可貴的客觀立場,而這一點正是歷史成為一門科學的基礎。他奠定的一些原則,對西方歷史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直到今天,對我們當代的歷史研究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