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4)
- 歷史(上下)
- (古希臘)多德
- 4731字
- 2013-08-03 03:16:01
但是,卡里亞人在這些民族當中,直到哈爾帕哥斯把卡里亞人征服的時候,并沒有做出任何突出的成績來。而居住在卡里亞的其他希臘人,同樣也沒有做出什么值得一說的事情。在他們當中有克尼多斯人,這是一個從斯巴達移民來的民族,他們占據著靠海的一塊稱做特里歐庇昂的地岬。這個地方和布巴索斯半島接壤,而且除了一小部分的領土之外,整個克尼多斯都是被海包圍起來的(在北面是凱拉摩斯灣,在南面是敘美島和羅德斯島方向的海域)。因而就在哈爾帕哥斯征服伊奧尼亞的時候,克尼多斯人為了把自己的領地變成一個島,就計劃在兩海之間寬度大概有五斯塔迪昂的最窄的地方挖一道溝。如此,他們便使他們的所有領土劃到地岬這里來了,因為克尼多斯的領地和大陸之間的界限就剛好在他們所挖的那個地岬上面的。許多的克尼多斯人參與了這項工作。可是參加這項工作的人們受傷的數目比平時多并且受傷的方式也很奇特,那就是被石頭崩壞了眼睛的人特別多。基于這個原因,克尼多斯人便派人到戴爾波伊去請示,是什么妨礙他們這樣做。他們自己說,他們從佩提亞那里獲得了用三步格的詩宣托出來的以下的回答:
既不要在地峽修建城墻,也不要在那里挖掘壕溝;
假如宙斯愿意,他遲早會把它變成島嶼了。
因此克尼多斯人便停止了挖溝,而當哈爾帕哥斯率領大軍到來時,他們絲毫不加反抗地投降了。
佩達撒人居住是在哈利卡爾那索斯的上方離海岸更遠的地方。每當這個民族自身或是他們的鄰人要遭遇到不幸的事件的時候,雅典娜神的女司祭就會長出許多胡須來。他們曾經三次遇到這樣的先兆。在卡里亞一帶的所有居民中,唯有他們對哈爾帕哥斯做了短暫的抵抗,他們在一個名為里戴的山上構筑堡壘加以防守,給波斯人制造了極大的麻煩。
可是,久而久之佩達撒人的要塞最終也不得不投降了。但是當哈爾帕哥斯帶領大軍進入克桑托斯平原的時候,那里的呂奇亞人便出來在平原上與他交戰;盡管雙方的人數懸殊很大,但他們還是進行了異常英勇的戰斗并且給敵人造成了極大的麻煩。等到他們終于堅持不住而不得不退回城中的時候,他們便把他們的妻子兒女和他們的全部財物以及他們的奴仆全都集中到衛城之中,隨后在衛城點起了火將這一切全部燒光了。在這之后,他們便相互立下了悲壯的誓言,全部沖出了城去抗擊敵人,結果他們全部戰死在沙場之上了。今天自稱為克桑托斯人的那些呂奇亞人大半都是從國外移民來的,只有八十個家族是例外,因為他們碰巧那時不在國內,因此他們殘存下來了。哈爾帕哥斯就這樣地取得了克桑托斯,卡烏諾斯大約也以相同的方式落到他的手里,因為卡烏諾斯人基本上是以呂奇亞人為榜樣投降了。正當哈爾帕哥斯這樣地踐踏著下亞細亞時,居魯土自己在上亞細亞把所有民族也都一個不剩地給征服了。對于這些征服,大部分我將要省略過去,僅僅只談曾經使居魯士碰到最大困難和最值得一提的那些次征服。
當居魯士把大陸上所有其他民族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下以后,他開始向亞述人進攻了。亞述擁有許多大城邦,其中最有名、最強大的是巴比倫;在尼諾斯被摧毀以后,亞述人便把首府遷移到巴比倫去了。下面我就要敘述一下巴比倫這座城邦的情況。這座城市位于一個大平原之上,城的形狀是正方的,每一面都有一百二十斯塔迪昂長,所以它的四周就一共是四百八十斯塔迪昂了。這座城市的幅員有這般廣大,而它的氣勢也是我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城市所難以比擬的。首先,它的四周有一道又寬又深的護城河,河里灌滿了水,在護城河的后部則又是一道厚達五十王家佩巨斯,高度達二百佩巨斯的城墻。王家佩巨斯比一般的佩巨斯要寬三個手指。
另外,從護城河里掘出來的土有什么用途在這里我必須提一提,還要說一說城墻是如何修建起來的。在他們把土從護城河掘出之后,他們馬上把它做成了大磚,而且在大磚的數目做得夠用的時候,他們就把這些磚放到窯里去燒。然后他們便著手建筑,開始是用磚砌筑護城河的河岸,隨后用相同的方式修造城墻本身。他們把燒熱的瀝青當做混凝土使用,并在每隔三十層磚的地方加上一層蘆葦編織成的席子。在城墻上面,順著城墻的兩邊,他們修建了互相對峙的單間的房屋,房屋中間能夠跑得開一輛四匹馬的戰車。四周的城墻總共有一百座城門,它們全都是青銅的,即便是柱與楣也不例外。工程中所用的瀝青是從伊斯城運到巴比倫來的,那里離巴比倫有八天路程,伊斯城旁邊有一條流入幼發拉底河的小河,它同樣被稱做伊斯河。人們可以在伊斯河的河水里獲得大量的瀝青塊,瀝青就是從那里運來修筑巴比倫城墻的。
巴比倫的城池便是這樣修筑起來的。有一條河從城中流過,把全城分成兩個部分,這條河便是幼發拉底河,這是一條既寬且深,而且水流湍急的河流;它起源于阿爾美尼亞,流入紅海。城池兩面都一直修建到河邊,從那里城墻作了個直角的轉彎,然后順著河流的兩岸構筑燒制的磚塊砌成的墻壁。城市本身內部基本上是三層或四層的房屋。它們當中的街道都是筆直的,不僅僅是與河垂直的是這樣,其他的也是如此。在每一條這樣靠河的街道的盡頭地方,在河邊墻壁上全都各自有一個小門,這些小門也都是青銅制成而且也是面朝河水的。
外面的一道城墻是城邦的鎧甲。但在其內部還有另外的一道城墻,這道城墻比外部城墻要單薄一些,但它的牢固程度與之相比卻毫無遜色。在城邦的這兩部分的核心,各有一座要塞,一方面是有宏偉而堅固的圍墻環繞著的王宮;另一方面就是倍洛斯·宙斯的圣域,這是一塊有青銅門的、二斯塔迪昂見方的禁地,這個地方在現在還存在的。在這個圣域的中心,有一個建得非常堅固,長度和寬度各有一斯塔迪昂的塔,塔上又接著有第二個塔,第二個塔上又有第三個塔,如此一直到第八個塔。人們必須從外部循著像螺旋線那樣繞過各塔的扶梯才能走上塔頂去。在一個人走到中途的時候,他可以看到歇息的地方,這里專門設有座位以供人們休息,當到塔頂上去的人們走累時,在此得以休息。在最后的一重塔上,建有一座巨大的圣殿,圣堂內部有一張巨大的、鋪設得十分華麗的臥床,臥床旁邊還有一張黃金的桌子。可是在那里并沒有任何神像,除了當地的一位婦女之外,也沒有任何人在那兒過夜;然而,根據擔任這個神的司祭的迦勒底人的說法,這個婦女是這個神從所有婦女中推選出來的。
他們還說,神經常親自下臨到這座圣殿并在這張床上休息,但我是不相信這件事的。這和埃及人所說的那個故事相同,在他們的底比斯城也有相似的事情發生(而且在那里的底比斯·宙斯的圣堂中的確是也有一個婦女睡覺的,但據說不管是埃及的,還是巴比倫的伺候神的婦女都決不同男子同床)。這又和呂奇亞的帕培拉的習俗一樣,那里的女司祭每在降神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不過在那里,并不常常有請示神托的事情發生,但是等她要降神的時候,她都是一定要在圣堂里過夜的。
在巴比倫的神殿的下面,還有另外一座圣堂;在這座神殿里,安設著一座巨大的宙斯黃金神像。神像的前邊有一張黃金的大桌子,它的寶座和寶座下的足凳也都是黃金的。據迦勒底人說,所有黃金的重量是八百塔蘭特。圣堂之外有兩座祭壇,其中一個是黃金的,只有年幼的犧牲才可以在這個祭壇上呈獻。另一個是普通的較大的祭壇,成年的犧牲就在這個祭壇上奉獻。迦勒底人每年將一百塔蘭特的乳香奉獻在這個大祭壇上,用來給這位神舉行祝祭。在居魯士的時期,在這個圣域里仍舊還有一座人像,高度達十二佩巨斯,并且是純金的。我自己沒有見過這座像,但我這里是遵照著迦勒底人告訴我的話寫的。敘司塔司佩斯的兒子大流士曾經企圖把這座像移走,可是他不敢這樣做。大流士的兒子克謝爾克謝斯移走了這座神像,并把勸他不要移走這座像的祭司殺害了。除了上面我所講的裝飾品以外,在這座神殿里還有許多其他私人的奉獻品。
巴比倫城曾經歷過很多統治者,他們都曾參加修建裝飾城墻和城內圣殿的事業;對于這些人我在亞述史的那一部分里還要提到的。在這其中有兩位婦女統治過這座城市。在這兩個人當中,前面的那個女王叫做謝米拉米司,她比后面的那個女王早五代。她在巴比倫附近的平原上修建了相當壯觀的堤防,因為在那以前,附近一帶的平原常常被泛濫的河流淹沒。
后面的那第二位女王,名字叫做尼托克里司,她比前一位女王要聰明。在她身后,她不僅僅是留下了大量的我將要在下面敘述的紀念物。另一方面,她看到攻占了包括尼尼微在內的許多城池的美地亞人的強大和他們不停的征討,便盡一切的努力來加強她的帝國的防衛能力,以免受到強敵的攻擊。首先,由于從城正中穿過的幼發拉底河在以前是直貫巴比倫的,于是她便在河的上方開掘河道,這樣她便使河道彎曲,以致這條河流竟然三次流過亞述的同一個村子:幼發拉底河所流過的這個村落的名字叫做阿爾代利卡。而直到現在,從我們的海到巴比倫去的人,當他們沿著幼發拉底河向下航行的時候,在三天當中每天都要到達相同的一個村子。她所做的事情就是這樣的。
在幼發拉底河的兩岸她還修建了極高、極厚的堤岸。他在巴比倫上方很遠的地方掘了一個人工湖,這湖離河很近,她一定要向下挖到有水冒出來的時候才停止挖掘,湖的面積也非常大,周圍有四百二十斯塔迪昂長。從人工湖掘出來的土便用來在河流的兩旁筑場。在挖掘的工程結束時,她就把石頭運來,用這些石頭把這個人工湖的周圍砌筑起來。等到河道變得彎曲而人工湖又挖成之后,她就達到了她所預想的目標。原來因為河道彎曲,水流便比先前緩慢了,而到巴比倫去的航線也就變得曲折不便了;并且,還因為要繞過人工湖而兜一個大圈子。這所有工程的地點都是在巴比倫的那一方面,也就是有對外的通路,通向美地亞的最近的道路的那一方面。而女王做這樣的考慮,也就是不讓美地亞人和她的百姓混合到一起,不要美地亞人了解她國內的事情。
當尼托克里司用挖出來的土保衛自己城邦的時候,她又想到了一件工程,當然,這只是上面所說的兩件主要工程的附屬工程而已。這座城原來是被河流從中間分成兩部分的。在以前的國王統治時,假如有人要從這一半到另一半去,他是必須乘船的。這在我看來,當然是件麻煩的事情。因此,在尼托克里司挖掘人工湖的時候,她就想到把它用來消滅這種不方便的情形,并使她能夠在她統治巴比倫的時期留下另一項紀念物;她命令削切巨大的石塊,而當她所需要的石塊切好以后,人工湖也掘好了,于是幼發拉底河的河道被她引導到挖好的人工湖去。人工湖充滿了,原來的河道也干涸了。
于是她首先用燒好的磚把城內河流的兩岸砌筑起來,又把城內河邊的那些坡形的碼頭同樣砌上了磚,這和筑城砌磚的工藝完全相同。在這以后,她便用已經挖出的石料,大約在城市中央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石橋,石橋用的石塊則是用鐵和鉛接合到一起的。為方便居民過河,在白天的時候在橋座與橋座之間,放上方形木板,在夜里便把木板撤下來,好不叫人們在黑夜中來來往往相互間進行偷盜的事情。當河水溢滿了人工湖而石橋也竣工的時候,尼托克里司便使幼發拉底河回歸它的原道;如此一來,變成了湖泊的這塊挖掘的凹地已達到了她擬定的目的,同時又因為造橋而讓居民得到了便利。
此外,這位女王又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計劃:她在城邦往來最繁華的城門的上方修建了她本人的陵墓,陵墓的所在地點是非常高的,上面刻著以下的銘文:“以后的任何一位巴比倫的國王,如果他需要金錢的話,他只要打開這個陵墓就能夠得到享用不盡的金錢。但必須是他真正需要金錢,不然不要隨意打開這個陵墓,否則他自己便會遭遇厄運的。”直到大流士在這里當政的時期,這個陵墓從來沒有人動過。但是在大流士看來,他不能利用這個城門,一筆錢閑置在那里不用,上面的銘文誘惑著他去取,然而他又不去觸動它,這確定是一件奇妙而不可理解的事情。現在他如果通過這個門,死尸就必然在他的頭上面了,所以他不能使用這個門。于是他便打開了墳墓,但他發現里面并沒有金錢,只有死者的尸身和兩行字:“假如對于金錢你不是貪得無厭,而在取得金錢時又不是不擇任何手段的話,你是不會打開死者的棺材的。”據傳說,女王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