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世人笑我太瘋癲
明崇禎三年,八月初一。
廣西布政司,潯州府,貴縣。
這年八月,本縣孩童在街頭巷尾玩耍時,總傳唱這么一首童謠:
“敲鑼鼓,咚咚咚,衙門口掛紅燈籠;
驚堂木,震天響,開口就是一萬兩!
凈胡鬧,凈瞎忙,鼻涕流得長又長……”
意思很簡單——新上任的知縣貪腐、昏庸!活脫脫一個糊涂蛋!
這個糊涂蛋就是陳子履。
陳子履字順虎,二十來歲,舉人出身。經吏部考選,到廣西任知縣才半個月。
傳聞里,他做的糊涂事跡可太多了。
比方說,陳子履第一次問起本縣科賦時,竟發出這樣的感慨:“太少了,至少要一萬兩銀子,才夠花銷。”
戶房司吏嚇得差點當場跪下。
新縣尊的胃口也忒大了,開口就是一萬兩銀子。
貴縣只是一個嶺南小縣,戶房往死里加碼,衙役拼了命催收,敲骨吸髓,也搜刮不出一萬兩呀!
又比方說,陳子履干的第一件正事,不是勸農桑,理詞訟。
而是以充實常平倉的名義,動用縣衙備用銀,購入大批夏糧。
街面米價隨之上漲,幾天之內,從紋銀每石5錢,漲到了每石7錢。
常平倉應在豐年充實庫存不假,可那是為了平抑荒年的糧價。
而貴縣今年風調雨順,魚米豐熟,早稻比往年多收了兩三成,且晚稻長勢十分喜人。
既然秋天還會豐收,官府就沒必要糴入夏糧,這是三歲小孩都懂的道理。
縣太爺如此行事,當然會被謾罵和恥笑。
至于陳子履簽發的第一份布告,更是荒唐之極。
布告曉諭百姓,今年河南、江南、福建潮信失期,廣西恐怕還有大汛。各鄉里甲應盡快巡查堤壩、晝夜望水,切勿怠慢。
甲長、里長們接到備災帖文,無不埋怨新知縣瞎折騰。
要知道,郁江歷來一年一汛,很少例外。
今年夏汛過去好久了,并不比往年大多少,八月還防汛,這不是折騰老百姓嗎?
河南大旱?
江南多雨?
這關廣西屁事?
隔著好幾千里地呢,哪能扯上關系。老天爺今年護著廣西,斷然不會無故降災。
一時間,全縣怨聲載道。
人人都說,新知縣是一個既貪且糊涂的大昏官。
就連衙門里的六房胥吏、三班衙役,都對陳子履陽奉陰違,等著看笑話。
大人私下紛紛抱怨,小孩自然有樣學樣,童謠傳得飛快,管也管不住。
當然,也有不少人暗暗竊喜。
幾個縉紳私下笑談,既然新知縣如此愚蠢,往后就好拿捏了。如果官面上的師友問起,定要為陳子履多多美言。
這種千載難逢的活寶,可不能放跑了。
若換來一個精明的,還得費心打點,多耗銀錢。
孫二弟是追隨陳子履多年的家仆,護主心切,對此心焦不已。
這日,他聽到孩童傳唱的童謠,再也按捺不住,急匆匆趕回郁江邊。
準備來個“武死戰,文死諫”。
一進望江亭,他便不顧主仆規矩,“啪”的一聲,將剛買的紅薯糕拍在桌上。
“少東家,都什么情形了,您還有心思看江景呢?”
“怎么了?”陳子履不以為忤,笑著問道:“大早上的,誰惹你了?”
“你!”
孫二弟氣鼓鼓吼了一句,接著講起童謠的事,又苦著臉哀求:“我的老祖宗誒,您老人家可悠著點吧。剛上任便弄得聲名狼狽,老太爺若知道了,非扒了我的皮。”
“嗨!”陳子履雙手一攤,“嘴長在別人身上,我能有什么法子嘛?”
“至少……至少明天不要再來看江景了,渡口人來人往,您看,又有人朝咱們指指點點了。”
孫二弟說到這里,氣不打一處來。
因為自從陳子履上任當天,因貪杯醉倒,醒后舉止就變得有些古怪。
最率性的,要算每天早上都來一次望江亭,一呆就是兩刻鐘。
南門碼頭舟船往來甚密,渡江百姓抬頭就能看到望江亭,自然會暗中恥笑:
縣太爺是不是有毛病,天天來這里看“江景”。碼頭泥水渾濁,有什么可看的?
“少東家,為官之道,首先要有官威,要謹言慎行,謹言慎行啊!”孫二弟繼續道。
“那不行,端著太累了。”
陳子履伸了一下懶腰,臉上表情依舊輕松,似乎有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意思。
還捻起一塊紅薯糕,塞進嘴里享受起來。
“大南門紅薯糕,晶瑩溫潤,入口生香,午飯前墊墊肚子,真是合適之極!”
直到糕點入肚,才指了指碼頭邊的水則碑:“早跟你說過了,本月必有汛情。等江水漫上來,再準備就來不及嘍。”
“都快到中秋節了,哪里還會有洪汛!?”
孫二弟聲音陡然提高了好幾倍,顯然對所謂的汛情,也很不以為然。
“小的問過很多耆老,都說郁江沒有那么晚的洪汛……要不咱們去一趟醫館?小的聽說,登龍橋的沈大夫醫術精湛,必有良藥。”
“滾蛋!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
陳子履正欲吊書袋,太陽穴卻忽然一陣劇烈刺痛,耳邊響起“嗶嗶嗶”的聲音。
那是穿越自帶的AI(人工智能),剛剛完成一次氣象推演。
氣象推演是深度推演,要消耗大量腦力,每次都令人頭痛欲裂。
為了準確預測洪災,陳子履已忍受好幾次劇痛,也算豁出去了。
他深呼吸幾次,稍微緩了緩神,然后轉身看向江面,掩飾臉上的失態。
此時,單調的江景成了絕佳的背板,一幅旁人看不到的奇異畫面,悄然展開:
【氣象推演完畢,用時604秒】
【溫度……郁江流速……水位……】
【警告: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愈發強烈,爆發征兆明顯】
【警告:兩廣即將面臨特大洪澇,預計沿岸8府18縣受災……15天內,概率81%;30天內,概率增至99%】
“概率又增加了!8府18縣……不知道沖垮多少堤壩,淹沒多少良田!”
陳子履揉著穴位,一面細看報告,一面在心中默默感慨。
原來穿越第一天,他用AI搜集史料,發現廣西今年有“水患”,“民騷亂,數月方平”的記載。
他不敢大意,便結合天氣、史料、塘報,以及各省行商的見聞,進行了多次氣象模擬。
最終確認,兩廣很快迎來暴雨天氣,沿江各府即將遭遇特大洪災,貴縣首當其沖。
天災也就罷了。
只要朝廷調糧賑濟,蠲免賦稅,老百姓能活下去,局面總不至于崩壞。
偏偏遼東官軍接連戰敗,西北流寇此起彼伏,朝廷虧空得厲害。
崇禎皇帝還等著南方的賦稅補窟窿,哪會答應蠲免,又哪有余力調糧賑濟呢。
而貴縣是漢、僮、瑤、苗雜居之地,土司歷來不服管束,特別是大藤峽一帶,有明以來便叛亂不斷。
隨著廣西衛所逐漸廢馳,宵小早就蠢蠢欲動,隱有不臣之心。
一旦餓殍滿地、盜匪烽起,不知道多少土司效仿努爾哈赤,殺官造反。
陳子履知道崇禎的性子,到時莫說區區知縣,恐怕就連潯州府臺及藩臬二司,恐怕都要下獄。
所以,就算不為蒼生,只為仕途安危,他也要籌糧賑濟,盡力備災。
可惜縣庫只有幾百兩備用銀,遠遠不夠使用。
而本縣上半年風調雨順,夏汛又很小,百姓普遍很樂觀,不相信會有秋汛。
里長、甲長們明明收到備災帖文,卻磨磨蹭蹭,不愿安排人手巡查堤壩,望水示警。
胥吏們則陰奉陽違,等著看新知縣的笑話。
總而言之,全縣上下,包括貼身長隨孫二弟在內,均不信今年還有水患。
初次乍到的陳子履,就這樣成了百姓口中的糊涂昏官……
“再這樣下去,不知要死多少人啊!”
陳子履對著江面,一面喃喃自語,一面苦苦思索對策。
就在這時,皂隸趙二匆匆走進望江亭,躬身一拜:“小的見過堂尊。刑房差小的過來稟報,訴狀都收上來了。”
“哦,今天上告的人多嗎?”
“回堂尊的話,因兩三個月沒放告,今天特別多些,攏共收到十八份訴狀。”
趙二低著頭,語氣十分恭謹,然而一對咕嚕轉的眼珠里,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戲謔。
“黃司吏請堂尊示下,今日要不要升堂問案。”
“升堂……”
陳子履心中一動。
無論哪朝哪代,百姓都愛戴擅長斷案的父母官。在這一點上另辟蹊徑,或許有點效果。
想到這里,陳子履一振長衫,將所有不快拋諸腦后。
“升堂,當然升堂。讓原告、被告、證人都在堂下候著,本縣今日一并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