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朝廷命官的權柄
- 自帶AI,我教崇禎做昏君
- 黑咖啡少糖
- 2398字
- 2025-05-02 13:20:32
聽到張晟招供,黃有祿兩耳嗡嗡作響,腦子像炸開了一般,不知該如何是好。
他深諳律法,知道教唆仵作瀆職,是“妄作緣由,蒙蔽上司”之罪。
按律當杖一百、徒三年。
若再挖出收受賄賂,那便是“計贓以枉法從重論”,或絞,或流放三千里。
“這……這可如何是好?”
“難道,難道把黑鍋推給宋毅?”
“不不不,以高家之能,應該能給堂尊好看。”
“往下扛,死扛,或許還有轉機……”
想到這里,黃有祿忽然精神一振,臉上露出決然之色。
“回稟堂尊,絕無此事。張晟學藝不精,是以錯漏百出,他……他分明在推諉抵賴。”
“哼哼!”
陳子履冷哼兩聲,心中暗嘆一聲“可惜”。
案子查到這份上,已是烈火烹油之勢,只差臨門一腳了。
只要黃有祿腦子一熱,當場供出高運良或者高承弼,這案子就是鐵板釘釘。
哪知被逼到這份上,黃有祿這廝居然還能扛住。
看來高家的威勢,比想象中還要大一些。
“老虎不發(fā)威,當我是病貓?”
陳子履偏偏不信這個邪,大喝一聲:“來人,將張晟、黃有祿一并拿下,押回大牢,嚴加看管。”
連刑房司吏也抓,在場所有人都看呆了。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原來……原來這就是堂尊的手段呀!
一時間,甘宗耀等人都呆在原處,不知道該不該動手。
陳子履臉色一凜,厲聲再喝:“還不抓人?難道要本縣回城,帶巡檢來一趟?亦或招呼衛(wèi)所出兵,以意圖叛亂之罪,治你們死罪嗎?”
甘宗耀心中大震。
知縣可皇帝任命的官,可按律驅使的武力,除了三班衙役,還有巡檢司的巡檢兵,民練的弓兵。
危急時,甚至能號令縣學里的生員,以鎮(zhèn)壓犯上胥吏之名,除魔衛(wèi)道。
除此之外,貴縣還有奉儀、守御、向武等好幾個衛(wèi)所,一千多名官兵駐扎。
知縣向指揮使招呼一聲,官兵分分鐘殺過來平亂。
這便是帝王的威儀,朝廷的體統(tǒng),命官的權柄。
不是區(qū)區(qū)鄉(xiāng)紳,或者典史,或者幾個胥吏,就能隨意踐踏的。
想到這里,甘宗耀哪里還敢怠慢,立即拱手應命。招呼幾個捕快,將黃、張二人拿下。
林杰看到這里,已知今日開棺驗尸的真義。
新任知縣為了翻案,是和滿縣的權貴、貪官、惡吏一起杠上了。
非親非故的縣官,竟為一介草民做到這個地步,怎能不令他感恩戴德。
熱淚盈眶間,他深深伏在地上:“青天大老爺,小的今生無以為報……”
-----------------
不久,一行人回到縣衙。
陳子履先將兩個人犯投進大牢,吩咐分開看押。
最近一天,孫二弟、趙二輪番值守縣獄,看到黃有祿鋃鐺入獄,均暗暗吃驚。
要知道,刑房可是堂官直領的吏房,不由典史管轄。
如今陳子履連黃有祿都抓,可見是真的動怒了。
孫二弟找了個空,偷偷道:“東家,單間牢房都快塞滿了,是不是辦得太大了。”
“這才哪到哪。要打虎,當然要先把狗腿子清干凈。”
陳子履細細問了一遍,確認二人盡忠職守,一夜不曾離開,贊許了幾句。
又再次囑咐:“看緊了,本縣抓的人犯,不許任何人探視。哪怕宋毅親至,也給老子攔住了。”
孫二弟不明所以,眼見東家雷厲風行,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忍不住默默感慨:
“東家怎么變了個人似的,越來越厲害了呀。”
-----------------
陳子履一回到大堂便揮筆疾書,親自給快班簽發(fā)火票。
命令捕頭甘宗耀,立即抓捕高承弼,以及涉案的幾個家仆。
甘宗耀不敢推搪,領著幾個捕快匆匆而去。半個時辰之后,便將一干人犯盡數(shù)押回。
高家惡少被抓的消息,像風一般傳開,很快傳遍貴縣的大街小巷。
上次新知縣日審“十四案”,已讓不少人大飽眼福,全城津津樂道了好幾天。
所以,一聽到高承弼被抓,便有不少人自發(fā)聚到縣東街看熱鬧。
一邊扎堆胡侃,一邊等著縣衙開門。
對此,陳子履心中暗喜,直呼之前的忙活沒有白費。
因為觀審的百姓越多,案子越不容易被淹掉;事情鬧得越大,殺雞儆猴的效果越好。
就在他剛剛換好官袍,準備升堂的時候,宋毅終于聞訊趕回,來到后院。
“啟稟堂尊,高員外投帖求見。”
透過敞開的房門,陳子履看到宋毅舉著名帖,額頭上隱隱滲出汗珠,好像跑了一路。
往日的陰沉與鎮(zhèn)定,已消散了一大半。
陳子履故意問道:“街面那么多百姓看著,高員外這個時候來縣衙,恐怕有些不妥吧?”
“高員外候在后街。”
“那他就且候著吧。”
陳子履大步走出房門,一振官袍,肅然大喝:“升堂。”
-----------------
“升堂!”
“威~武!”
“篤篤~篤篤,篤篤~篤篤!”
隨著蕭殺的喊聲響起,大堂瞬間威嚴起來,堂外圍觀的百姓凜然肅立,堂內的胥吏衙役亦不禁暗暗心驚。
陳子履一拍驚堂木:“帶人犯丁永奎。”
丁永奎自從進了縣獄,便被關押在單獨的牢房之內。
一天一夜,既沒吃又沒喝,眼見沒有人前來探視,早就驚恐不已。
上到公堂,眼見兩側皂隸個個兇神惡煞,更是肝膽俱裂。
他雙腿一軟,搶著一頭點地:“草民丁永奎,拜見縣老爺……小人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縣老爺,死罪,死罪。”
陳子履冷冷笑道:“你冒犯的恐怕不止本縣。本縣問你,你是否于今年四月二十七,到衙門造紅契,轉賣民女林舒。”
“是……是。”
“你與林舒非親非故,如何敢造紅契?”
“她哥哥林耀,早立下白契……”
“哼哼,還敢狡辯。”
陳子履早就查了個水落石出,自是信心滿滿,“啪”的一聲再拍驚雷:“戶房司吏周復何在?”
周復目睹這幾天衙門的巨變,一直忐忑不安,猛地聽到自己名字,連忙從側邊走出。
腳步虛浮間,差點摔了個狗啃泥。
“卑職在。”
陳子履揚了揚手里的紙片:“你給鄉(xiāng)親們念念。”
“是,”周復走到案前拿起一看,頓時面露難色。
“你不念,那本縣念?”
“不不,小的念。崇禎三年……”
“大點聲。”
“是是是,崇禎三年四月二十三,東津里林耀,打翻丁永奎美酒一壇,應賠……若超期不歸……”
周復剛剛念到一半,堂外便開始交頭接耳。
“以人抵債,兩不相欠”八個字一出,更是一片嘩然。
父賣女,兄賣妹,夫賣妻……這些事在災年確實不稀奇。
可畢竟有違人倫,實在活不下去了,才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丁永奎就為了一壇酒,便逼別人賣妹子,太過分了,大伙兒著實看不下去。
還有,什么樣的一壇酒,值得十兩銀子?莫不是獅子大開口,故意訛老實人吧?
陳子履一拍大案,轉頭向丁永奎問道:“你買的什么酒,值得十兩銀子?”
“回縣太爺?shù)脑挘且粔愥劊甑摹!?
“本縣再問你一次,到底是什么酒?”
“三十年三花陳釀。”
“記錄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