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天工開物的秘訣
- 自帶AI,我教崇禎做昏君
- 黑咖啡少糖
- 2144字
- 2025-05-31 22:34:58
韋金彪的難題,陳子履想了好一會兒,也沒想出來解決的好法子。
要知道,白銀是很矜貴的,約為精銅的十五倍,鐵的百倍不止。
豐年一兩可以買兩擔米,災年五兩可以買一畝田。
同樣是一畝田,隱匿五百斤鐵非常難,夾帶七八斤銅亦不太容易,可偷藏五兩銀子,卻非常輕松。
所以,銀場必須委派監工,對礦區、礦隊和礦舍,進行嚴密的監視。
每一個礦丁,均須問明姓名、戶籍、家世和住址,還須最少五人聯名作保,方可接觸礦石或成銀。
否則,你也動心眼,我也動心眼,光憑監工一雙眼睛,哪里看得住。
一不留神,銀子就少了一錢幾分。
每個月煉出700兩,昧掉300兩,謊報為400兩,則銀場非但利潤盡失,可能還要倒虧。
問名造冊,倒也沒什么。
反正大部分盜采犯,其實都是附近的鄉民,不一定有田有地,最起碼有名有姓,有家有戶。
只不過農閑時節沒事干,偷摸上山碰碰運氣罷了。
找五個人聯名作保,是找得到的。
偏偏朝廷嚴禁民間私自采銀,于是,便產生這樣一個尷尬:
如果你會采銀,那你一定曾經盜采,否則不可能會;
如果你不會,那你憑什么每月拿一兩,二兩,乃至三兩銀子?
所以,接受銀場的招攬,等于將把柄交給了官府。
哥倆好的時候,官府睜只眼閉只眼;不好的時候,按圖索驥到村里抓你,跑都沒地方跑。
風險太高了。
陳子履捫心自問,換了自己,也不太愿意干。
除非官府出一道赦令,之前的盜采之罪,一筆勾銷——縣衙不可能出這道赦令,沒這個權力。
想了半天沒個頭緒,于是讓其他人先去籌辦,自己返回后院樹蔭下一躺,松松腦筋。
林舒早有準備,立即沏上香茗,奉上井水鎮過的毛巾,還有新鮮采摘的柑橘。
陳子履翹起二郎腿,將毛巾敷在額頭上,自言自語道:“怎么才能讓一個罪犯,不怕官府發現呢?”
孫二弟吃著柑橘,問道:“東家說的是盜采犯吧?”
“沒錯。”
林舒坐在一邊歪著腦袋:“東家說笑了,罪犯一定害怕官府。您發一句話,他們就得挨板子、蹲大獄,怎能不怕呢?”
“說得也是。不過,其實他們不必怕的……”
陳子履說起盜采之罪,有點不屑一顧。
因為他認為,大明律的所有罪名里,盜采算是最輕微,最無害的了。
一個鄉民到自己的后山,刨出幾塊石頭,燒成了銀子,有什么害處呢?
非但無害,反而對國家還有功勞,大大的功勞。
要知道,大明是一個貧銀、貧銅國,貧得厲害。
萬里疆域,竟只在云南有幾個大的銀礦,銅礦也非常有限。
兩萬萬人口,每天用于交易的白銀,以千萬計。
不算豪強大戶持續窖藏的部分,光磨損、丟失,以及做成首飾的損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陳子履看到兩人專心聽講,眼中均充滿了仰慕,不禁談興盎然。
又說起最近幾年,廣東海貿比全盛時期,萎縮了一大半。原本應該流入大明的白銀,也少了一大半。
白銀持續減少,銅又不夠用,大家手里沒有錢,不得以物易物了?
百姓以物易物,朝廷又如何收稅呢?
沒有盜采犯,那些小礦、貧礦,就不可能一點點刨出來,補充國家和百姓所需。他們哪里是罪犯,應該是大明的英雄才對。
林舒好奇問道:“為何西洋海船不來了呢?”
“因為佛郎機正在打三十年戰爭,打得快要破產了,美洲盛產的白銀,急需運回歐羅巴救急。日本幕府閉關鎖國,又不許咱們的海船去做生意……”
陳子履說起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說起扶桑的幕府變革。
孫、林二人聽得云里霧里,直呼太過高深,實在難以明白。
不過有一點,他們聽懂了:
平天山銀場對大明很重要,絕非每年上繳銀課那么簡單。
陳子履喃喃道:“沒錯,非常重要。每年挖出十幾萬兩白銀,快趕上小半個海貿了……咱們大明,應該鼓勵盜采才對。”
說到這里,他忽然一拍大腿,有了主意。
不就是土法采銀那點事嗎?
如果人人都會,官府又哪里分得清,誰是良民,誰是盜采犯呢?
陳子履大步走回書房,攤開紙硯,奮筆疾書。
在第一頁,寫下了幾個大字:
【天工開物-采銀篇】
【尋脈辨礦:凡石山硐中有鉚砂,其上現磊然小石,微帶褐色者,分丫成徑路……】
【坑道開采:凡樵砂藏深土,如枝分派別……上橫板架頂,以防崩壓……】
【碎礦富集:……】
陳子履抄了一遍原文,做為總綱。然后祭出AI,對采礦的所有步驟,進行詳細分解。
每到艱澀難明處,比如坑道怎么架,滑輪怎么裝等等,還畫出圖例,不厭精細,力求簡單易懂。
最末,還特地出了幾份卷子,做為“銀舉”的考題。
他找來韋金彪,開門見山。
“你的兄弟們,不是害怕露相嗎?這樣,明天縣衙出布告,凡愿學采銀者,官府包教包會。嗯,本縣聘你為啟蒙先生,一堂課一錢銀子,怎么樣?”
韋金彪目瞪口呆:“這……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既為大明開銀礦,你當然要教出一些礦丁。否則,本縣親自去挖嗎?”
韋金彪急道:“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如何能教給別人。”
“你老祖宗的手藝,能比本縣的手藝強嗎?老實跟你說吧,本縣還有三大采銀秘技,你把差事辦好了,本縣就傳給你。”
陳子履拿出剛剛寫成的《天工開物》,遞給了對方。
韋金彪一臉迷惑:“回稟堂尊,罪民不識字。”
“二弟,你來念。”
孫二弟拿起一看,也十分為難:“好些字不會。”
陳子履扶著額頭,向韋金彪嘆道:“你不用管了。反正本縣的手藝,比你強十倍,比你那些徒子徒孫,強一百倍。
本縣會廣發布告,誰都能學,凡考核及格者,可錄為學徒;優異者,或為礦丁、可為礦頭。千百人報名,你那些弟兄,總不擔心露相了吧。”
韋金彪一腦袋漿糊,不知該不該答應好。
過了好久,才小心翼翼地問道:“那些兄弟都不識字,如何考得過呢?”
“無妨,你告訴他們,無論哪一題,不會就選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