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HR進階專項實務指南(案例精解版)
最新章節:
169. “一裁終局”案件適用范圍
本書涵蓋人力資源管理16個重點專題,包括確認勞動關系糾紛;勞動合同簽訂、續訂管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管理;試用期管理;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解除;勞動合同終止;勞務派遣;非全日制用工;服務期管理;薪酬管理;休息休假;競業限制和保密協議;社會保險;人事爭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和訴訟。精選收錄169個案例,涉及確認勞動關系、工資、加班、服務期、調崗、離職、辭退、勞動合同終止、勞動合同續訂、年休假、競業限制、保密協議、社會保險、工傷、人事爭議、爭議處理程序等眾多法律問題。本書圍繞真實案例和仲裁實踐中所發現的涉及人力資源管理重點難點問題,從用工單位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方案,以案說法,提示用工單位強化合法用工的法律意識,從源頭控制、防范勞動糾紛的發生,具有很強的實務指導性。
最新章節
- 169. “一裁終局”案件適用范圍
- 168. 工會可作為勞動仲裁或訴訟主體
- 167. 集體性爭議可選擇代表人參加訴訟
- 166. 承繼勞動關系的企業應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 165. 仲裁遺漏當事人,人民法院可直接追加
- 164. 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所在地不一致,勞動爭議的管轄地
品牌:法制出版社
上架時間:2020-11-14 18:06:10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169. “一裁終局”案件適用范圍 更新時間:2020-11-14 18:08:51
- 168. 工會可作為勞動仲裁或訴訟主體
- 167. 集體性爭議可選擇代表人參加訴訟
- 166. 承繼勞動關系的企業應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 165. 仲裁遺漏當事人,人民法院可直接追加
- 164. 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所在地不一致,勞動爭議的管轄地
- 第十六章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和訴訟
- 163. 事業單位與聘用人員解除勞動合同糾紛
- 162. 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變更糾紛
- 161. 人事爭議仲裁申請時效
- 160. 人事爭議仲裁案件受理范圍
- 第十五章 人事爭議
- 159. 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繳納生育保險,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生育保險待遇
- 158. 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繳納醫療保險,應當承擔勞動者患病發生的醫療費
- 157. 養老保險未投保糾紛
- 156. 非法用工發生事故后的責任承擔
- 155. 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在工作期間受傷后,申請工傷待遇問題
- 154. 企業內部承包后職工發生工傷的擔責主體
- 153. 工傷私了協議的效力
- 152. 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未果,可要求用人單位進行相應民事賠償
- 151. 上下班途中人身受到損害屬于工傷與民事侵權競合維權方式的選擇
- 150. 企業以低于實際工資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后果
- 149. 企業未按規定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的后果
- 第十四章 社會保險
- 148. 簽訂保密協議但未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員工離職,可以從事與原單位業務相同的工作
- 147. 僅約定了保密義務未約定保密費用,勞動者主張保密費用不能獲得支持
- 146.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并支付違約金后,仍需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 145.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競業限制條款仍然有效
- 144. 用人單位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有權單方面解除或放棄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
- 143. 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與勞動者離職原因之間的關系
- 142. 沒有約定競業補償費用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
- 第十三章 競業限制和保密協議
- 141. 非全日制用工
- 140. 執行綜合工時制的休息時間糾紛
- 139. 曠工的認定
- 138. 員工病假期間的糾紛
- 137. 婚假的糾紛
- 136. 未休年休假工資補償的計算
- 135. 可享受帶薪年休假天數的核算
- 第十二章 休息休假
- 134. 高溫補貼
- 133. 用人單位與患病員工解除合同應支付醫療補助
- 132.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此為普通債務提起訴訟
- 131. 拖欠工資的支付
- 130. 職工自愿加班無權向單位索要加班工資
- 129. 勞動者雙休日出差,加班工資的支付
- 128. 值班人員加班工資的支付
- 127. 加班和補休的關系
- 126. 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
- 125. 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加班工資的支付
- 124. 加班事實的舉證責任
- 123. 加班工資
- 122. 試用期內工資的支付
- 121. 發包單位或者勞動分包企業違法發包轉包而產生的拖欠工資的支付
- 120. 用人單位依法撤銷、破產或者解散時勞動者的工資支付
- 119. 勞動者受處分后的工資支付
- 118. 最低工資標準
- 117. 產假工資的支付
- 116. 年休假的工資支付
- 115. 探親假的工資支付
- 114. 婚假的工資支付
- 113. 員工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的工資支付
- 112. 病假工資的支付
- 111. 單位停工、停產、歇業期間的工資支付
- 110. 無效勞動合同的工資支付
- 109. 試用期期間的工資標準
- 108. 孕期女職工的工資支付
- 107. 非全日制員工的工資支付
- 106. 勞務派遣員工的工資支付
- 105. 員工離職時的工資支付
- 104. 工資支付的時間
- 103. 工資支付的形式
- 102. 工資結構中不屬于工資的項目
- 101. 年底雙薪的支付
- 100. 提成工資的支付
- 99. 勞動者符合年終獎支付條件,即使解除勞動關系仍可要求支付
- 98. 即使適用年薪制,用人單位也應按月向勞動者支付工資
- 第十一章 薪酬管理
- 97. 未明確約定服務期,但有簽訂培訓協議,勞動者違約應當退還合理的專項培訓費用
- 96. 用人單位可以放棄服務期
- 95. 專項培訓費
- 94. 培訓費用糾紛的違約責任
- 93. 培訓合同與勞動合同關于服務期約定不一致時,勞動合同續延至服務期滿
- 92. 享有住房、戶口等特殊待遇的勞動者服務期內違約,可能涉及賠償責任
- 第十章 服務期管理
- 91. 非全日制員工可以享有婚假、產假、醫療期等待遇
- 90. 勞務派遣公司不能招用非全日制員工
- 89. 非全日制用工與全日制用工的區別
- 88. 非全日制的勞動者發生工傷同樣享受工傷待遇
- 第九章 非全日制用工
- 87. 用工單位將派遣員工退回,勞務派遣單位不能以此為由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 86. 被派遣勞動者擅自離職,給用工單位造成損失,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 85. 原用人單位將老員工轉給派遣公司的程序應當合法
- 84. 勞務派遣中的賠償責任的主體
- 83. 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各自承擔的責任
- 第八章 勞務派遣
- 82.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終止情形
- 81. 勞動合同期滿,但須順延的情形
- 80. 達到退休年齡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終止問題
- 79. 勞動合同期滿后未續簽,勞動者以此為由提出解除合同,不能獲得經濟補償
- 78. 勞動合同期滿后未續簽,雙方形成事實勞動關系
- 77. 連續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無權單方選擇終止勞動合同
- 76. 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決定不予續簽,需要提前告知勞動者
- 75. 勞動合同期滿,勞動合同終止時,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 第七章 勞動合同終止
- 74. 勞動關系解除協議中無爭議承諾條款的效力
- 73. 用人單位在勞動者服務期內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不應支付違約金
- 72. 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71. 用人單位未通知工會即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要求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 70. 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要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 69.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后,勞動者可選擇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要求支付賠償金
- 68. 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及標準
- 67. 關于連續計算工作年限的問題
- 66. 用人單位辭退員工,應向員工送達解除通知
- 65. 勞動者因病、非因工負傷后解除勞動合同問題
- 64. 用人單位可以大規模裁員的條件及程序
- 63. “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是否合法
- 62. 女職工在“三期”期間違紀,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61. 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60. 經調崗或培訓后,勞動者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才可解除勞動合同
- 59. 解除勞動合同中的“代通知金”的適用問題
- 58. 用人單位或勞動者違背真實意思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57. 勞動者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56. 勞動者失職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55. 勞動者試用期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54. 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53. 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勞動條件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52. 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勞動者以此為由辭職,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 51. 因用人單位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金
- 50. 由用人單位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 第六章 勞動合同解除
- 49. “三期”女職工不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可以調整工作崗位
- 48. 勞動者不服合理的工作地點調整,用人單位可以作違紀處理解除勞動合同
- 47. 企業有權調整工資的情形
- 46. 職務任免
- 45. 用人單位不能轉讓勞動合同給其他企業
- 44. 用人單位無權依據企業規章制度單方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
- 43. 用人單位改制后勞動者未安置也未補償糾紛
- 42. 用人單位變更但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未改變糾紛
- 41. 勞動者不能請人代為履行勞動合同
- 40. 企業被租賃、承包或者更名后,用人單位的確定
- 第五章 勞動合同變更
- 39. 試用期滿后,用人單位不能以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 38. 勞動者試用期不合格不得延長試用期
- 37. 試用期內用人單位需要繳納社會保險費
- 36. 勞動者試用期辭職應當賠償單位招收錄用的費用
- 35. 對《勞動合同法》第21條的解讀
- 34. “試用期間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界定
- 33. 試用期約定的服務期合同在超過試用期后才有效
- 32.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患病,病假、調崗、離職等問題
- 31. 試用期條款的無效情形
- 30.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口頭約定的試用期的效力
- 29. 試用期約定的次數
- 第四章 試用期管理
- 28. 用人單位因勞動者的過錯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仍然需要支付雙倍工資
- 27. 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時效起算點
- 26. 符合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的勞動者可以主動要求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25. 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沒有主動要求終止合同的權利
- 24. 用人單位應與符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第三章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管理
- 23. 勞動合同期滿后,用人單位選擇不與勞動者續訂勞動合同的法律后果
- 22. 勞動者就用人單位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主張雙倍賠償的時效
- 21. 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權利
- 20. 訂立勞動合同需要約定的條款
- 19. 勞動合同訂立遵循的原則
- 18. 招聘條件與錄用條件的區別
- 第二章 勞動合同簽訂、續訂管理
- 17. 企業與個人的某些交易關系或勞務關系較為容易混淆成事實勞動關系
- 16. 企業停薪留職、內退、下崗待崗的人員與新的用人單位之間的爭議屬于勞動爭議
- 15. 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 14. 軍人隨軍工企業一起安置于地方國有企業的勞動關系歸屬
- 13. 設立中公司的用工行為發生的爭議是勞動爭議
- 12. 員工在母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交叉任職的勞動關系歸屬
- 11. “長期兩不找”勞動關系的處理
- 10. 公司董事與公司之間的關系需根據具體情況認定
- 9. 確定勞動關系起算點的標準
- 8. 發包組織、個人承包者與直接招用的人員之間的關系
- 7. 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與未通過涉外就業服務單位直接招用的雇員的關系
- 6. 用人單位與聘用的退休人員之間的關系
- 5. 駕駛員和出租汽車公司之間糾紛的性質認定
- 4. 保險代理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
- 3. 外派勞務企業與勞務人員勞動關系的認定
- 2. 勞動關系用工主體資格
- 1. 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分
- 第一章 確認勞動關系糾紛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確認勞動關系糾紛
- 1. 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分
- 2. 勞動關系用工主體資格
- 3. 外派勞務企業與勞務人員勞動關系的認定
- 4. 保險代理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
- 5. 駕駛員和出租汽車公司之間糾紛的性質認定
- 6. 用人單位與聘用的退休人員之間的關系
- 7. 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與未通過涉外就業服務單位直接招用的雇員的關系
- 8. 發包組織、個人承包者與直接招用的人員之間的關系
- 9. 確定勞動關系起算點的標準
- 10. 公司董事與公司之間的關系需根據具體情況認定
- 11. “長期兩不找”勞動關系的處理
- 12. 員工在母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交叉任職的勞動關系歸屬
- 13. 設立中公司的用工行為發生的爭議是勞動爭議
- 14. 軍人隨軍工企業一起安置于地方國有企業的勞動關系歸屬
- 15. 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 16. 企業停薪留職、內退、下崗待崗的人員與新的用人單位之間的爭議屬于勞動爭議
- 17. 企業與個人的某些交易關系或勞務關系較為容易混淆成事實勞動關系
- 第二章 勞動合同簽訂、續訂管理
- 18. 招聘條件與錄用條件的區別
- 19. 勞動合同訂立遵循的原則
- 20. 訂立勞動合同需要約定的條款
- 21. 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權利
- 22. 勞動者就用人單位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主張雙倍賠償的時效
- 23. 勞動合同期滿后,用人單位選擇不與勞動者續訂勞動合同的法律后果
- 第三章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管理
- 24. 用人單位應與符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25. 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沒有主動要求終止合同的權利
- 26. 符合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的勞動者可以主動要求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27. 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時效起算點
- 28. 用人單位因勞動者的過錯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仍然需要支付雙倍工資
- 第四章 試用期管理
- 29. 試用期約定的次數
- 30.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口頭約定的試用期的效力
- 31. 試用期條款的無效情形
- 32.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患病,病假、調崗、離職等問題
- 33. 試用期約定的服務期合同在超過試用期后才有效
- 34. “試用期間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界定
- 35. 對《勞動合同法》第21條的解讀
- 36. 勞動者試用期辭職應當賠償單位招收錄用的費用
- 37. 試用期內用人單位需要繳納社會保險費
- 38. 勞動者試用期不合格不得延長試用期
- 39. 試用期滿后,用人單位不能以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 第五章 勞動合同變更
- 40. 企業被租賃、承包或者更名后,用人單位的確定
- 41. 勞動者不能請人代為履行勞動合同
- 42. 用人單位變更但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未改變糾紛
- 43. 用人單位改制后勞動者未安置也未補償糾紛
- 44. 用人單位無權依據企業規章制度單方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
- 45. 用人單位不能轉讓勞動合同給其他企業
- 46. 職務任免
- 47. 企業有權調整工資的情形
- 48. 勞動者不服合理的工作地點調整,用人單位可以作違紀處理解除勞動合同
- 49. “三期”女職工不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可以調整工作崗位
- 第六章 勞動合同解除
- 50. 由用人單位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 51. 因用人單位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金
- 52. 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勞動者以此為由辭職,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 53. 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勞動條件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54. 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55. 勞動者試用期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56. 勞動者失職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57. 勞動者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58. 用人單位或勞動者違背真實意思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59. 解除勞動合同中的“代通知金”的適用問題
- 60. 經調崗或培訓后,勞動者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才可解除勞動合同
- 61. 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62. 女職工在“三期”期間違紀,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 63. “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是否合法
- 64. 用人單位可以大規模裁員的條件及程序
- 65. 勞動者因病、非因工負傷后解除勞動合同問題
- 66. 用人單位辭退員工,應向員工送達解除通知
- 67. 關于連續計算工作年限的問題
- 68. 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及標準
- 69.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后,勞動者可選擇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要求支付賠償金
- 70. 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要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 71. 用人單位未通知工會即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要求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 72. 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73. 用人單位在勞動者服務期內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不應支付違約金
- 74. 勞動關系解除協議中無爭議承諾條款的效力
- 第七章 勞動合同終止
- 75. 勞動合同期滿,勞動合同終止時,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 76. 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決定不予續簽,需要提前告知勞動者
- 77. 連續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無權單方選擇終止勞動合同
- 78. 勞動合同期滿后未續簽,雙方形成事實勞動關系
- 79. 勞動合同期滿后未續簽,勞動者以此為由提出解除合同,不能獲得經濟補償
- 80. 達到退休年齡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終止問題
- 81. 勞動合同期滿,但須順延的情形
- 82.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終止情形
- 第八章 勞務派遣
- 83. 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各自承擔的責任
- 84. 勞務派遣中的賠償責任的主體
- 85. 原用人單位將老員工轉給派遣公司的程序應當合法
- 86. 被派遣勞動者擅自離職,給用工單位造成損失,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 87. 用工單位將派遣員工退回,勞務派遣單位不能以此為由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 第九章 非全日制用工
- 88. 非全日制的勞動者發生工傷同樣享受工傷待遇
- 89. 非全日制用工與全日制用工的區別
- 90. 勞務派遣公司不能招用非全日制員工
- 91. 非全日制員工可以享有婚假、產假、醫療期等待遇
- 第十章 服務期管理
- 92. 享有住房、戶口等特殊待遇的勞動者服務期內違約,可能涉及賠償責任
- 93. 培訓合同與勞動合同關于服務期約定不一致時,勞動合同續延至服務期滿
- 94. 培訓費用糾紛的違約責任
- 95. 專項培訓費
- 96. 用人單位可以放棄服務期
- 97. 未明確約定服務期,但有簽訂培訓協議,勞動者違約應當退還合理的專項培訓費用
- 第十一章 薪酬管理
- 98. 即使適用年薪制,用人單位也應按月向勞動者支付工資
- 99. 勞動者符合年終獎支付條件,即使解除勞動關系仍可要求支付
- 100. 提成工資的支付
- 101. 年底雙薪的支付
- 102. 工資結構中不屬于工資的項目
- 103. 工資支付的形式
- 104. 工資支付的時間
- 105. 員工離職時的工資支付
- 106. 勞務派遣員工的工資支付
- 107. 非全日制員工的工資支付
- 108. 孕期女職工的工資支付
- 109. 試用期期間的工資標準
- 110. 無效勞動合同的工資支付
- 111. 單位停工、停產、歇業期間的工資支付
- 112. 病假工資的支付
- 113. 員工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的工資支付
- 114. 婚假的工資支付
- 115. 探親假的工資支付
- 116. 年休假的工資支付
- 117. 產假工資的支付
- 118. 最低工資標準
- 119. 勞動者受處分后的工資支付
- 120. 用人單位依法撤銷、破產或者解散時勞動者的工資支付
- 121. 發包單位或者勞動分包企業違法發包轉包而產生的拖欠工資的支付
- 122. 試用期內工資的支付
- 123. 加班工資
- 124. 加班事實的舉證責任
- 125. 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加班工資的支付
- 126. 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
- 127. 加班和補休的關系
- 128. 值班人員加班工資的支付
- 129. 勞動者雙休日出差,加班工資的支付
- 130. 職工自愿加班無權向單位索要加班工資
- 131. 拖欠工資的支付
- 132.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此為普通債務提起訴訟
- 133. 用人單位與患病員工解除合同應支付醫療補助
- 134. 高溫補貼
- 第十二章 休息休假
- 135. 可享受帶薪年休假天數的核算
- 136. 未休年休假工資補償的計算
- 137. 婚假的糾紛
- 138. 員工病假期間的糾紛
- 139. 曠工的認定
- 140. 執行綜合工時制的休息時間糾紛
- 141. 非全日制用工
- 第十三章 競業限制和保密協議
- 142. 沒有約定競業補償費用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
- 143. 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與勞動者離職原因之間的關系
- 144. 用人單位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有權單方面解除或放棄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
- 145.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競業限制條款仍然有效
- 146.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并支付違約金后,仍需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 147. 僅約定了保密義務未約定保密費用,勞動者主張保密費用不能獲得支持
- 148. 簽訂保密協議但未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員工離職,可以從事與原單位業務相同的工作
- 第十四章 社會保險
- 149. 企業未按規定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的后果
- 150. 企業以低于實際工資為基數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后果
- 151. 上下班途中人身受到損害屬于工傷與民事侵權競合維權方式的選擇
- 152. 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未果,可要求用人單位進行相應民事賠償
- 153. 工傷私了協議的效力
- 154. 企業內部承包后職工發生工傷的擔責主體
- 155. 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在工作期間受傷后,申請工傷待遇問題
- 156. 非法用工發生事故后的責任承擔
- 157. 養老保險未投保糾紛
- 158. 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繳納醫療保險,應當承擔勞動者患病發生的醫療費
- 159. 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繳納生育保險,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生育保險待遇
- 第十五章 人事爭議
- 160. 人事爭議仲裁案件受理范圍
- 161. 人事爭議仲裁申請時效
- 162. 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變更糾紛
- 163. 事業單位與聘用人員解除勞動合同糾紛
- 第十六章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和訴訟
- 164. 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所在地不一致,勞動爭議的管轄地
- 165. 仲裁遺漏當事人,人民法院可直接追加
- 166. 承繼勞動關系的企業應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 167. 集體性爭議可選擇代表人參加訴訟
- 168. 工會可作為勞動仲裁或訴訟主體
- 169. “一裁終局”案件適用范圍 更新時間:2020-11-14 18: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