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保險代理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

■?深度指導

依據《保險法》第117條第1款的規定,“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托,向保險人收取傭金,并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關系屬于代理關系,不屬于《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范圍。雖然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簽訂的聘用合同含有必須遵守保險公司規章制度的內容,如不得無故缺勤、每天應參加公司的晨會等,保險公司也通常采用“除名”的方式來處理保險代理人的“曠工”行為,但保險代理人是依據保險公司的委托,在保險公司的授權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并向保險公司收取手續費的單位和個人。在報酬上,保險公司根據代理人的業務量支付一定的傭金而不是約定的工資數額,該傭金也不受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限制。保險公司不承擔保險代理人的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所以,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的關系屬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代理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因此,保險代理人與用人單位的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保險公司沒有義務為代理人辦理社會保險福利。

■?HR風險提示

1.企業應當準確把握勞動關系與委托代理關系的區別

(1)勞動關系與委托代理關系的區別

① 勞動關系中勞動力提供強調勞動者將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內交給用人單位,因而必須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與支配;而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代理人一方面受被代理人授權的限制,另一方面又有在特殊情勢下獨立決定的權利。

② 當事人不同,勞動關系的當事人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而委托代理關系的當事人則為委托人與代理人。

③ 兩者的時間過程不同,勞動合同具有繼續性的特征;而委托代理關系不以繼續性為要件。

④ 報酬支付的方式不同,勞動者的工資是按月支付的報酬;代理人的報酬由雙方協商,不一定均為有償契約,也不一定按月支付。

⑤ 勞動者不承擔商業經營的風險責任;而代理人則需自己承擔商業風險責任。

⑥ 危險責任的承擔不同,前者由用人單位就危險承擔無過錯責任,即工傷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委托代理關系中代理人從事代理活動只有在不可歸責于自己的事由受到損失時,才可以向被代理人要求賠償損失。

(2)以保險代理為例,深入分析委托代理關系與勞動關系的區別

① 從主體上看,勞動法律關系中的勞動者主要是以職工身份從事勞動,除特殊部門和特殊崗位外,一般不作資質限制,勞動者屬于單位編制內職工。保險代理人是以代理人的身份從事業務活動,應當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經過考核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批準,方能取得代理資格,不屬于保險公司職工編制之列。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應當具備金融監管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并取得監管部門頒發的經營代理業務的許可證或資格證書。保險公司應當設立本公司保險代理人登記簿。可見,保險公司對保險代理人實施登記簿管理,保險代理人依法不屬于保險公司的在職編制人員。

② 從依據的法律上看,勞動合同是根據《勞動法》和其他有關勞動法規而簽訂的,權利義務集中于勞動的付出(獲取)和工資、福利待遇的獲得(支出);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是獲得(解除)勞動的合同權利或賠償相應的損失;在合同爭議處理上,明確規定需到本企業主管部門或當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服仲裁可到法院起訴。保險代理合同是依據我國保險法律規定簽訂的,在違約責任方面,規定的也只是一方給另一方造成經濟損失時,應為對方承擔經濟損失賠償責任;發生爭議時,雙方應協商解決,若協商不成時,可直接到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③ 從取得報酬的方式上看,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只需要按規定參加用人單位的勞動,完成了規定的工作量,而不論單位的經營成果如何,勞動者都應享受規定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保險代理人的勞動報酬是按所收取保費的一定比例提取手續費,收入的高低完全取決于自己完成的保費數額,即使代理人的業務下滑,保險公司也無權降低代理手續費的支付標準,即不能取得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克扣工資或獎金的權利。

④ 從管理方式上看,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同一單位中盡管每個勞動者的職責可能不同,但其工作時間、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都是相同的,工作中需要互相配合、協作,其管理是有章可循的。保險代理人拓展業務實行單兵作戰的形式,代理人可自由掌握工作時間,保險公司唯一能夠掌握和考核的就是其工作業績,即收取保費的數額。盡管各家保險公司強調加強對保險代理人的管理,如實行早會制、夕會制,強化業務培訓,實行團隊編制等,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管理模式。

⑤ 從參考要素上來看,我國稅收政策對此從側面也有所反映。我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提供非有形商品推銷代理等服務活動取得收入征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代理人需征收營業稅,這與受勞動法調整的企業職工僅限于征收超標部分個人所得稅是完全不同的。

2.用工單位應當注意勞動關系與委托代理關系時常混同的情況,妥善選擇用工關系

現實中的勞動關系與委托代理關系并非如此涇渭分明。一方面,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往往會派生出委托代理關系,即當事人之間委托代理關系與勞動關系并存,從勞動法角度觀之為勞動關系,從民法角度則存在委托代理關系。例如,商店營業員與商店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但營業員又以商店的名義與顧客訂立契約,成為商店的代理人。這就意味著兩者之間可能會同時存在具備勞動關系和委托代理關系的特征。對此進行區分的意義在于,不能因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而斷然排除勞動關系。另一方面,一些隱蔽的勞動關系,可能在表象上具有委托代理關系的特征,僅簡單參照筆者上述的區別標準難以作出科學的界定。因此,用工單位應當注意勞動關系與委托代理關系時常混同的情況,妥善選擇用工關系。

■?典型案例

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關系屬于民事代理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

案情簡介

原告:趙某

被告:某知名保險公司

趙某與某知名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公司)于200811日簽訂了《保險代理人合同書》以及《財務輔助計劃協議書》。《保險代理人合同書》約定保險公司聘任趙某為保險代理人,并約定了保險代理費的支付標準、趙某需遵守保險公司制定的《保險代理人基本管理辦法》等,合同有效期為三年。《財務輔助計劃協議書》中約定:“財務輔助津貼基數為每月稅前人民幣16000元,在本協議有效期內(18個月),除本計劃收入外,趙某不再按照《保險代理人合同書》的約定取得其所列明的包括保險代理費在內的其他各項收入。”在上述兩份協議中,雙方明確簽約依據為《民法通則》《合同法》《保險法》《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該規定已被《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監管規定》(2009925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9年第5號發布)廢止]。任何時候雙方均不構成雇主與雇員的關系。20094月,保險公司以趙某未達到約定的業績要求為由解除了雙方的代理關系。趙某不服,于20095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認為《財務輔助計劃協議書》關于財務輔助津貼的約定實質上是保險公司同意向其發放固定勞動報酬,《財務輔助計劃協議書》與《保險代理人合同書》實質上使雙方建立了勞動關系,而非代理關系;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保險公司對趙某實施管理,《保險代理人基本管理辦法》實質上是保險公司作為用人單位制定的對趙某具有約束力的勞動制度。所以,趙某要求確認與保險公司存在勞動關系,要求保險公司支付20093月和4月的工資、解除勞動合同代通知金、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共計80000元,并要求保險公司繳納其自入職之日起的各項社會保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趙某遂訴至法院,訴請同勞動仲裁之請求。

審理結果

法院認定,趙某與保險公司不存在勞動關系,趙某要求支付工資、解除勞動合同代通知金、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以及要求繳納社會保險的訴訟請求均不成立,判決駁回趙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法條鏈接

《保險法》

第117條 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托,向保險人收取傭金,并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

保險代理機構包括專門從事保險代理業務的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和兼營保險代理業務的保險兼業代理機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将乐县| 林西县| 沈丘县| 五华县| 土默特左旗| 梁河县| 两当县| 尼木县| 汪清县| 府谷县| 龙南县| 云浮市| 清新县| 唐河县| 浮山县| 绥棱县| 陆川县| 潼南县| 水富县| 雷波县| 郎溪县| 洪洞县| 遵义市| 桂平市| 南乐县| 江门市| 兴安县| 澄江县| 巴彦淖尔市| 万山特区| 安仁县| 石棉县| 阿城市| 平舆县| 普格县| 华亭县| 阳西县| 札达县| 崇明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