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古代士人的品格和風骨永遠激勵著國人,是一筆價值無限的精神財富。本書按照歷史發展順序寫來,以正史為主,兼采野史稗乘,筆記小說,詩詞文賦,既概述士人的精神風貌,又記載他們的生活樣態;既有某一時代士人群體的總體描繪,又詳述了個別士人的具體形態,將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包裹在有趣的闡釋和敘述中。知識準確可靠,可作為學術著作來閱讀引證;而語言生動簡明,趣味性強,又可以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得以吸收豐富的知識。
畢寶魁 ·隨筆 ·16.6萬字
南京人偏愛“把個小禽當大肉吃”?南京人餐桌上的“七頭一腦”,還有燉生敲、皮肚、美人肝,都是什么?誰知道旺雞蛋,其實是“忘雞蛋”?走過小籠湯包“每客八只,貳元伍角”的年代,誰還記得馬頭牌、大三元、三星糕團、老廣東等字號?一位南京“饞人”的飲食札記。四十余篇妙趣文章,描摹金陵名饌、市井風味,暢談南京吃的個性、吃的記憶,從鹽水鴨、烤鴨,到吃鴨的副產物鴨油燒餅、鴨血粉絲湯,再到“馬鞍橋”、美齡粥、十樣菜、梅花糕……將老南京舌尖和心頭的味道匯于一編。
余斌 ·隨筆 ·15.5萬字
《特洛伊》與前作《神話》《英雄》組成的“神話三部曲”,是英國喜劇大師、有聲書領域的大師級人物“油炸叔”斯蒂芬·弗萊為成人重新講述的希臘神話。在這套書中,斯蒂芬·弗萊以演員和作家的雙重身份,重新梳理了希臘神話的脈絡,并用戲劇線索將它們串聯起來,完全摒除了希臘神話的生硬感和學術感,為希臘神話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情節、更加鮮明的個性和具有吸引力的電影質感。如果說《神話》是由希臘眾神組成的“復仇者聯盟”,《英雄》是為每位英雄拍攝的獨立電影,那么《特洛伊》就是由全明星陣容上演的顛峰巨作。當美麗的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綁架時,史上zui傳奇的戰爭開始了。讓我們懷著敬畏的心情看著一千艘戰船向偉大的特洛伊城進發,感受戰場上的憤怒,當特洛伊人堅決對抗希臘人整整十年;再見證史詩般的高潮——那座被希臘人以大師級的欺騙手段送達的傳奇木馬……特洛伊的沒落令人類世界出現了一個或許永遠無法被填補的空洞,
(英)斯蒂芬·弗萊 ·隨筆 ·17.8萬字
這是一套看著看著饞蟲會叫的書,這是一套讀著讀著心向往之的書。書中,蔡瀾以尋味為目的,開啟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僅僅記錄美食、美景,更記錄人生百態,體味人間煙火氣。那味,是珍饈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間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態萬千,豈INTERNET可以盡覽。若是不能親歷,那么自是翻開這套書,看蔡瀾說說也好。愛美女,愛美食,愛玩樂,愛享受的風流大才子蔡瀾帶我們尋趣、體味“南半球”。暢快游遍東南亞、南亞、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大吃大喝,大玩大樂,大快人心、大俗大雅!他愛珍饈佳肴,也愛路邊小食;他結交高朋雅士,也流連漁市菜場。以食為詩,以酒為歌,以景為伴,真乃人生大暢快!
蔡瀾 ·隨筆 ·9.6萬字
本書是梁曉聲先生解讀中國文化的重磅作品,是一部梳理傳統文化的讀書筆記與思考心得。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學、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的解讀,既有以時間為線索的宏觀歷史考察,也有對文藝作品的微觀解剖,力圖從中整理出一條關于中國文化、中國人精神氣質總結性的內容線索。作者站在當下社會現實的立場,對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角度新穎、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本書曾獲第十四屆文津獎推薦圖書,本次增訂版,增加了近些年來梁曉聲對于中國人文化心理圖景新的觀察、思考,以及對世道人心的理解和追問。
梁曉聲 ·隨筆 ·14.5萬字
有人說,孤獨是21世紀的流行病。我們想方設法擺脫孤獨,它卻依然如影隨形。孤獨從何而來?人類注定與孤獨相伴嗎?歷史學家費伊·邦德·艾伯蒂認為,孤獨是一種現代情感。從宗教的衰落到工業革命,再到數字革命以來社交媒體與線上社區的蓬勃興起,孤獨觀念的演變史,也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理解孤獨如何“被發明”,有助于我們理解為何如今孤獨盛行。《孤獨傳》融合了文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與經濟學等,力圖還原孤獨的隱秘歷史與復雜意涵。本書的每一章聚焦孤獨的某種形態,探究孤獨與個人和社會、情感和身體之間的關聯。在書中,艾伯蒂旁征博引,梳理了19世紀至今的信件與日記、哲學文本、政治論述、醫學文獻等,研究了包括西爾維婭·普拉斯、維多利亞女王與弗吉尼亞·伍爾夫等人的經歷,并分別探尋青少年、獨居者、老年人、無家可歸者等不同人群的孤獨體驗。孤獨不僅是一種個體感受,它還與婚戀、醫療、教育、養老、社會福利等議題息息相關。從更宏觀的角度,《孤獨傳》審視現代社會如何被孤獨改變,幫助人們學會與孤獨共存,以平和澄明之心面對自我與世界。
(英)費伊·邦德·艾伯蒂 ·隨筆 ·16.3萬字
《一碗茶的詩禮禪》從一碗中和純粹的茶湯展開中國茶文化的敘事——中國文化宇宙生命觀觀照下的“味”中之“道”,既是生命情態的詩,也是人道世俗的禮,還是終極追問的禪,內涵中國傳統文人的生命哲學、價值、情態、信仰。由此,一碗真色、真味、真香的茶湯,就成為中國傳統人文思想的大集合,演繹的是中國文化關于“和”的情趣與理趣,于舌畔心頭品啜的是中國人心領神會的“道”的妙味。
余亞梅 ·隨筆 ·21.4萬字
本書通過“情事”“草木”“動物”“婚事”“器物”“城市”“男人”“女人”等八個篇章寫詩經中的世界,再現了流傳三千年的萬物百態。“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首席專家劉冬穎在吸納和借鑒前人“以詩說史”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詩經》中的“變風變雅”現象;同時,將詩經與西周末年及春秋時代社會變革聯系在一起,融合自己獨特的女性視角,加之對今時今世的反思,引導讀者從中國傳統經典閱讀中尋找人類精神家園。
劉冬穎 ·隨筆 ·8.3萬字
本書是著名媒體人、作家、美食家汪朗談吃的隨筆集。文章圍繞各類美食乃至日常食材信筆寫來,從古人筆記所記到親身經歷,看似漫無邊際,實則是從一個有趣的角度談中國文化。作者的父親汪曾祺是著名作家,也是美食家。耳濡目染,汪朗的文字有乃父的從容,也有媒體人的嚴謹。他在美食圈也有頗多交際,可謂見多識廣,所寫此類文章言之有物,語言幽默、通達,余韻悠長。
汪朗 ·隨筆 ·9.5萬字
《野味讀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書里書外”,“書里”收錄孫犁自述的讀書經過;“書外”則是可能影響孫犁精神成長的文化生活。如果我們把文化生活的內容也算作一種“讀書”,則“書外”的部分也算該是孫犁讀書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輯“書前書后”,部分是孫犁的讀書筆記。因為愛書,孫犁常在書上施以封皮,而因書衣多在書前書后,我們就為本輯取了這個名字。“書前書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雜亂,但除去不多的孫犁對文學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評論,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屬于史部。第三輯“書長書短”,是愛書人孫犁在買書、得書、藏書等方面長長短短的敘述,進而延伸至新的契機境界:“讀中國歷史,有時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讀圣賢的經書,雖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話,有時卻是開人心胸,引導向上的。古人有此經驗,所以勸人讀史讀經,兩相結合。這是很有道理的。”
孫犁 ·隨筆 ·19.9萬字
19—20世紀初葉,正處于中亞地理大探險、考古大發現的時代。西方列強不斷入侵中國;而在中國的西部敦煌藝術卻征服了西方世界,引來了西方的竊掠者、覬覦者和探險者。小說從普爾熱劫天馬起筆,到梵歌與香音之戀,并遭暗殺,引出斯坦因的辨別古書,王道士的打開藏經洞,斯文·赫定的撿到靈光玉,伯希和的北京辦展覽,河口的進西藏,榮赫鵬與1904拉薩的槍聲,最后,以終身未婚的大探險家斯文·赫定得到了羊皮地圖而收束。
馮玉雷 ·隨筆 ·51.5萬字
實體書店曾是人們獲取圖書的主要途徑。雖然在網絡競爭之下,實體書店不復往日繁盛之勢,但在愛書人眼中,這些散布于城市或者鄉村各個角落的書店,始終是最具溫情的理想之地。在《我的書店》中,數十位當代美國作家各自選取一家自己鐘愛的書店,將他們與書店之間甚至長達數十年的情誼凝結為文字。這些書店支持了作家的寫作之路,讓其作品為更多讀者所接受;同時,書店也作為社區中心融入作家的個人生活,變成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東北的佛蒙特,到西南的加利福尼亞;從大都會紐約,到愛達荷州小城凱徹姆,遍布全美的一家家書店聯結起一個個社區,默默支撐著文學世界的繁盛。
(美)羅納德·賴斯 ·隨筆 ·17.5萬字
沒有真正的大智慧,再怎么迎卷而上,也卷不出你想要的生活!本書提煉南師90年修心經驗,助你修煉從容強大內心,不再自我消耗!南懷瑾先生認為:十九世紀威脅人類的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癌癥,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的一定會是精神疾病!物質文明雖進步,帶來許多生活的方便,卻并沒有為人類帶來幸福,只是帶來更多心靈上的痛苦,這種痛苦又導致心理變態、精神分裂而至于現在已開始增加的精神疾病。
南懷瑾 ·隨筆 ·11.3萬字
本書從南懷瑾先生的四十余本著述中,精心摘錄出南先生講述的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老話、格言、諺語等共近二百條。全書分為上下冊,上冊為內養篇,包括德行之本、改命之基、學習之竅、躬行之要四個主題,下冊為外用篇,包括齊家之寶、處世之方、明辨之法、經綸之道四個主題,涉及修身養性、家庭教育、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不同于大部頭的紙質書,本書采用小開本的設計,精致文雅,體例明晰,如同手冊,方便現代人隨身攜帶,或置于案頭床邊,利用空閑或碎片化時間隨時學習,隨時體悟,皆有所得。
南懷瑾講述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編 ·隨筆 ·10.8萬字
除了植物學以外,可能沒有哪一領域比民俗研究對植物更感興趣。本書圍繞植物五花八門的傳說做了簡短而系統的總結。比如白花預示著死亡?在這本書中,作者綜述了各個方面的植物傳說,包括植物崇拜、植物與惡魔學等。直至今日,此書仍是植物傳說的經典之作。通過了解植物背后的故事,認識植物在歷史與文化中的地位。
(英)西斯爾頓·戴爾 ·隨筆 ·13萬字
《晚清中國游記:“中央王國”的游歷與調研》一書,憑借作者威爾遜深厚的軍事、工程和地理知識背景及其親身經歷,為我們回顧晚清中國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穎而獨特的視角。他的足跡遍布中國的廣袤土地,從繁華的滬上到古樸的荊楚,從遼闊的臺海到荒涼的塞外,細膩地描繪了中國的自然風光、人文地理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同時深入剖析了東西方文明在交匯與碰撞中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要言之,《晚清中國游記》不僅是一本記錄旅行見聞的游記,更是一部兼具史實價值和文化內涵的著作。對于歷史和東西方文化研究者而言,該作品的翻譯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而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它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閱讀珍品。
(美)詹姆斯·哈里森·威爾遜 ·隨筆 ·14.3萬字
江南風物清嘉,蔬菜應時而出。正是善烹菜蔬,讓江南人的生活清雅如詩、獨有魅力。以蔬菜和素食材為線索,娓娓介紹以姑蘇為中心的江南風情。字里行間別有韻味,閑讀幾頁,就仿佛置身江南,人在青山綠水間、粉墻黛瓦中,聽評彈、飲香茶……
嵇元 ·隨筆 ·26萬字
林洪所寫的《山家清供》是一本富有文學韻味和醫學養生知識的飲食筆記。全書分上下兩卷,共104則食譜。所謂“山家清供”,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時所用的清淡田蔬。作者以此作為書名,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對清淡菜蔬由衷的推崇與喜愛之情,也體現了其追求“清”“雅”的飲食美學思想。這本書是讀者了解傳統飲食文化與生活美學的佳作。
(宋)林洪 ·隨筆 ·2.6萬字
本書被認為是李宗吾的扛鼎之作,這些文字在成都《華西日報》,連載發表,以后同名結集單獨成書。書中先談老子與程明道,再述宋儒與蜀學,主要包括儒門易學、道教學派、佛學禪宗與川蜀文化的關系、淵源及影響,接著闡釋宋儒之道統,最后指出中西文化之融合是學術發展總趨勢。李宗吾是中國近現代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為中國現代思想所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貢獻。
李宗吾 ·隨筆 ·5萬字
作者志在“知日”。曾長年旅居日本,發愿做中日文化互相理解溝通之浮橋。工讀之余,行走四島,勤學多思,并時時調整角度和距離,對日本的山川風物,世相百態乃至一花一木取景描摹,書里書外往來出入。從琵琶湖畔最美的老書店,到書香社會的蔚然成風;從江戶小漁村的華麗轉身到浪漫時代的作家富豪榜;從邂逅黑澤明的“夢鄉”到筑地魚市的今夕滄桑……對日本文化這道風景線,作者既出入其中,給讀者種種鮮活的知識和體驗;又能出乎其外,從學理上闡釋了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繁復的人文關聯,澄清了諸多誤會。行文如行云流水,一以貫之,追求“知識與趣味并重,文化與情懷齊飛”的文章境界,字里行間,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觀與洞見力也依稀可見。本書為讀者了解日本,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和側面,構成一種紙上的日本風景。
周朝暉 ·隨筆 ·2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