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總序:馬克思與我們同行(1)
袁貴仁 楊耕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壯麗日出,它使哲學的理論主題、思維方式和社會功能發生了根本轉換,其思想之深刻、方法之科學、影響之廣泛都是無與倫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150多年來,追隨者有之,贊同者有之,批評者有之,反對者有之。梅林、考茨基、伯恩施坦、拉布里奧拉、普列漢諾夫等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過深刻論述,盧卡奇、柯爾施、葛蘭西、霍克海默、馬爾庫塞、阿爾都塞、哈貝馬斯等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了新的探索,羅素、杜威、薩特、海德格爾、福科、伽達默爾、德里達等人也直接或間接地研究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中不乏深刻的見解。在這個論述、探索過程中,許多觀點不很一致,甚至很不一致,爭論持久而激烈。
一個偉大哲學家逝世之后,對他的學說進行新的探討并引起爭論在歷史上不乏先例,但像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樣在世界范圍引起廣泛、持久、激烈的爭論卻是罕見的。這本身就表明,馬克思仍然活著。甚至可以說,在倫敦海格特公墓中安息的馬克思,比生前在大英博物館埋頭著述的馬克思,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柯林武德在《歷史的觀念》中說過一段頗有見地的話:“對某種學說進行激烈的論戰,乃是爭論中的學說在作者的環境中形象高大、甚至對他本人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的一種確實的無誤的標志?!瘪R克思主義哲學所蘊含的思想資源為當代哲學家提供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和多維的闡釋角度,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當代“不可超越的意義視界”。
無論是馬克思所處的時代,還是現時代,都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信奉者、實踐者以及愈來愈多的研究者。在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性影響,不僅是通過馬克思的理論和實踐活動而實現的,而且是通過其后繼者的理論和實踐活動來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又往往因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文本的不同解讀而形成不同的理論傾向和思想流派、不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在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無疑已經成為一種“世界的哲學”,翻譯的文本愈來愈多,研究的范圍愈來愈廣,其探討的問題之宏廣邃微,概念范疇之洗練繁多,理論內容之博大精深,思潮迭起之波瀾壯闊,學派形成之層出不窮,實為任何一種哲學研究無法比擬。就研究主體和理論傳統分屬的國度和地區來說,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四種路向:
第一種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學,以及一些既不屬于西方馬克思主義,也不屬于西方馬克思學的當代西方哲學家。西方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初產生的一股思潮,其基本特征是把現代西方哲學中的各種學說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在淡薄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本性的同時,將其理論努力指向文化批判,主要思潮有弗洛伊德的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分析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現象學的馬克思主義以及法蘭克福學派,等等。西方馬克思學則立足文獻考證,從事文本解讀,強調要用嚴格的客觀態度研究馬克思的文獻和思想,從而建立一門特殊的嚴密的科學,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呂貝爾、德國的費切爾、英國的麥克萊倫、美國的胡克等人。除了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學,在西方還有一批哲學家如羅素、海德格爾等人,根據不同的理論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過深刻闡述,這些哲學家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的問題以及研究問題的方法和角度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也有啟發意義。例如,海德格爾認識到“馬克思完成了對形而上學的顛倒”以及這一顛倒的深刻性、超前性和巨大的優越性,并在《關于人道主義的書信》中斷言:“馬克思在體會到異化的時候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馬克思主義關于歷史的觀點比其余的歷史學優越。但因為胡塞爾沒有,據我看來薩特也沒有在存在中認識到歷史事物的本質性,所以現象學沒有、存在主義也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資格和馬克思主義交談?!?
第二種是蘇聯模式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蘇聯模式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宣揚整個世界的客觀性、可知性的世界觀為主要內容,以斯大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藍本,主要代表人物有尤金、米丁、康斯坦丁諾夫等。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50~60年代在東歐非斯大林化過程中涌現出來的一種理論思潮,其基本立場或理論基點是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和異化理論,實踐、生存、異化、人道主義、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這一理論思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彼得洛維奇、馬爾科維奇等人為代表的南斯拉夫實踐派,以赫勒、馬爾庫什等人為代表的匈牙利布達佩斯學派,科拉科夫斯基等人所代表的波蘭意識形態批評流派,科西克等人所代表的捷克人本主義流派,在總體上都屬于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內容上存在著交叉性,但蘇聯模式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表現為對斯大林哲學體系的弘揚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闡發,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則表現為對斯大林哲學體系的批判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建,二者各有自己的理論內容和理論特征。
第三種是俄羅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即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哲學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反思和再認識。以1991年蘇聯解體為標志,俄羅斯社會發生了重大轉折。重大的社會轉折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的心靈動蕩,使俄羅斯哲學在短暫的“休克”之后表現出未曾有過的活力。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注重的世界觀,對客觀規律和科學認識的追求,逐漸退出了哲學舞臺的中心。對蘇聯歷史的反思,對俄羅斯發展道路的探索,對人類未來的關切,成為俄羅斯哲學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反思,對西方工業文明的批判,對全球性問題的探討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深刻而富有新意的思想。隨著蘇聯的漸行漸遠,俄羅斯學者們已經逐漸改變了對馬克思主義激情式的徹底否定態度,重新以客觀的、理智的、冷靜的心態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中既可以看到以謝苗諾夫為代表的“正統”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可以看到斯焦賓等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分析批評,并從社會生物學的角度對唯物史觀進行了系統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