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謝苗諾夫等(7)

這類語言模式不僅是一種失去了與自己意義和真實的實際現實聯系的刻板公式,它們同時還是特定思維方式和具體方法論立場的體現。這是一種教條主義的、非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它們體現在反歷史主義的、世界終極論和社會烏托邦性質的觀念和論斷之中。只要留心一下一些宣傳性的,也就是闡述共產主義理想或新人形成問題的專業哲學文章,也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在這些文章中,新社會和新人似乎是由割斷歷史的、把人類帶入自由王國的某種奇跡造就的結果,或者是人自身受到奇跡般的改造而產生的結果。比如,我們今天仍然往往用注定的、自動實現的必然性的概念,來談論新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創立和確定的歷史必然性,好像關于未來的東西都是不可更改的。換句話說,這里用的語言不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語言,而是天命論的、世界終極論思維的語言,是對社會生活未來形式具有先定性和對人類歷史、生活道路的幸福結局的非理性信仰的語言。這些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世界終極論和天命論的論斷和觀念,它們不僅與現代世界的實際、與社會歷史過程的邏輯本身相矛盾,而且也與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原則和世界觀原則相抵觸。它們尤其是與承認社會歷史規律是一種趨勢性規律這一馬克思主義的著名原理不相容,這種趨勢性規律揭示的是社會過程的一般趨向及其某些最一般的發展路線,同時也考慮到歷史中必然具有的各種不同的客觀趨勢,它們往往是相互對立的,體現這些趨勢的是各種不同的、相互對立的階級和社會勢力。在今天比任何時候都更為明顯的是,歷史的自身發展盡管具有規律性,但卻不能預先以命中注定的方式,規定人類未來的生存方式和保證人類在核時代能夠生存下去。歷史只表明它對于人們的自由的和自覺的創造活動來說是坦蕩無阻的。

反歷史主義和思維終極論還表現在哲學文獻中,表現在一系列著作所采取的哲學史分期中。譬如,在這些哲學史著作中,不管實際的歷史時代分期,把所有哲學劃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前馬克思主義哲學。按照這種分期,我們同時代的任何人,按此邏輯,也包括未來的思想家,只要達不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高度,那么就是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代表。在這些著作中,哲學史本身被描述為人類思想的謬誤史,只是19世紀中葉產生的真正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才結束了這些謬誤,而且,現代非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也沒能擺脫這些謬誤。這種分期的反歷史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它也體現在對各種哲學思想的科學性和非科學性的評價中。在這種場合,非歷史的、超越具體時代及其文化的所謂絕對科學性的形式,成了評價的標準。我們在論述現代西方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著作中,就經常遇到這種抽象的反歷史主義的評價標準,在這些著作中,現代西方哲學由于采用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觀點,而被先入為主地判定其具體學說也是沒有根據的。

哲學語言、文章的文體以及喪失了自己真正含義或原有含義的語言表達的模式化和程式化,與行為方式程式化一樣,不僅是以往和當前的缺點,而且也可能是將來的缺點。有足夠的根據說,類似的現象今后仍有產生和蔓延的危險。

(黃裕生摘譯澤林校)

A.A.科盧尚諾夫(哲學副博士、蘇聯科學院哲學所學術秘書):必須用鮮明的實例來判斷哲學的改革,但這種實例目前還沒有

我們這次會議命名為“哲學與生活”。這表明我們今天關心的是要使生活能夠充實我們和充實哲學思想,同時要使哲學積極地影響生活,豐富生活。我們討論了許多重要而有趣的問題,但我們談到的多半不是哲學與生活,而是生活與哲學,即有關生活是怎樣在影響哲學和決定哲學的發展。我們這里實際上談到的只是哲學本身的生活,是就哲學談哲學,而生活本身卻不知為什么并沒有被邀請到會上來,我們仍然把生活忘在腦后了。難道在這里發言的只有黨的工作者、自然科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文學工作者嗎?那些愿意并善于運用哲學創造成果的專家在哪里?那些應向我們提出社會訂貨(需要)的專家又在哪里?因此,我們這個會議乃是我國哲學中已經形成了的那種局面的典型縮影。

當然不應片面地看待哲學與生活聯系的問題,把這種聯系只看成是哲學家應當滿足實踐家的要求。當前突出的問題是:我們對哲學影響社會生活的可能性和途徑這一理論問題研究得很不夠。一方面,可以聽到一種說法,即哲學不能直接影響鋼鐵生產,它影響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近來哲學獲得了一種異乎尋常的聲望(當然是從否定的意義上說的),被說成是每一工作場地和每個人所需要的一門科學,只不過它現有的形式不符合自己崇高使命的要求而已。

有人說,不錯,哲學是創造性智慧的結晶,但是從原則上說沒有它也不影響大局,先進生產者照樣可以取得好成績。但是,我們知道,哲學是革命行動的“代數學”,因此要想使它付諸實現,當然是需要花費很大力氣的。對這些問題應當盡快地進行討論和研究。

(澤林摘譯)

M.C.卡岡(哲學博士、列寧格勒大學教授):什么是哲學改革

蘇聯哲學科學的歷史表明,哲學的發展方向主要依賴于它同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的直接聯系。為什么是這樣呢?對此,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本性來解釋,而必須用哲學必須滿足實踐、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向它提出的要求來說明。在20世紀20年代,哲學之所以被引向社會學——注意力集中在分析社會結構及其發展規律——這是由當時需要對革命實踐,對新社會的經濟、政治、法律結構的形成進行思考決定的。20世紀30年代,提到首位的哲學研究課題是有關反映論、認識活動的規律這樣一些新問題;這是我們時代的“第二次革命”——科學技術革命所要求的。這兩種傾向在后來仍然構成哲學知識結構的特點,直至把辯證唯物主義歸結為認識論,這種認識論又被歸結為分析自然科學知識的規律性,而完全否定了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的合法地位。歷史唯物主義則被理解為“一般社會學”,即被歸結為研究社會結構,而沒有把人看作哲學知識的一個獨立的對象,因為人僅僅被看作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認為社會關系的總和僅僅是人的本質,而不是人的存在的全部,即本質與存在的統一)。只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在我們的哲學中才開始出現新的課題,即對人、人的活動、文化、精神生活的價值、人文科學開展初步研究。這些研究盡管受到囿于教條主義方式思考問題的哲學家的強烈抵制,但它卻體現了我們社會對于哲學思想新取向的業已成熟的要求。但是,在談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人學時,某些權威哲學家至今仍然心有余悸,令人不解的是,不知為什么他們總是把這種人學與人本主義哲學混為一談。而另一些人則把這種價值哲學等同于心靈學,因為他們把價值與真理混為一談。第三種觀點認為,“文化”概念是唯心主義的范疇,而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范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對哲學知識進行根本改革的歷史必要性應使這種知識得到重新建構,也即使哲學轉向人文課題。我的意思不是指用某些新問題來簡單地“補充”舊有的問題,而是要把“人與世界”的問題放到哲學的最中心的位置上。這意味著不僅應就自然界的規律本身去看待自然規律,還應從自然界與人的聯系方面去看待自然規律;不應把社會發展僅僅看成是自然歷史過程,還應從社會發展與人的活動的相互關系方面去看待它: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哲學才不致消融在物理學、生物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的理論思考之中,它面向人本身,幫助人思考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動,意識到自己生命活動的價值取向,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即最終幫助每個求助于它的人意識到自己是有充分價值的主體,而不是客觀地展開的社會過程的“齒輪和螺絲釘”。而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使主客體關系問題本身超出直至今天還把它純粹歸結為認識論領域問題這一界限,使之顯示自己的全部豐富內容。黑格爾關于在人類意識活動中反映與創造相統一的思想,在我們的某些哲學家看來是唯心主義的,但是,恰恰只有這一思想,才能全面地理解主客體的關系。

承認和探討作為活動主體的人的真正作用,使我們的哲學能夠揭示主客體的關系即人與人(個人、社會集團、階級、民族以及作為其體現的文化)之間交往關系的真正意義。要知道,人的活動總是主體間性的,也即建立在不同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基礎之上的。用C.Л.魯賓施坦的一句精辟格言來說,個人甚至也是一種“主體的共和國”,他的意識是一種內心的對話,或者說是“自我交流”。

因此,為了從理論上論證“人的因素”的思想,我們的哲學應當闡明人多方面地表現出來的主體能動性的真實意義。這意味著我們的哲學應當回答所有有關所謂存在的問題——人的個體性的本質,精神個性的內容及其與世界、社會、自然界和與自身(作為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設計、自我交流的統一體)的關系。同時還應當回答生與死的問題,以及可能以人的精神永生來“揚棄”其肉體的死亡——這乃是文化(它把人類創造的對象化成果永恒化)的最重要的職能之一。因此,只要我們的哲學還沒有提出和研究這些問題,它就拿不出任何東西來與宗教意識、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家的存在主義哲學或人格主義哲學相抗衡。我們的大多數大學生對于學習哲學都抱著冷漠應付的態度,因為他們從哲學中找不到能夠幫助年輕人思考自身,思考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思考自己存在和活動的意義、自己的價值系統、與他人交往的意義、創造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的東西。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就在于高等學校的教程、教本乃至近年出版的多卷本辯證法著作,對于我們哲學的內容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半個世紀前的水平。然而,今天必須徹底改變哲學參與我國困難重重的實際事務的方法,而要做到這一點,哲學必須首先對那些以釋放“人的因素”所蘊含的巨大能量為目的而采取的步驟進行理論的論證。

對哲學進行這種人文改革,將使它最終成為對人進行綜合的、跨學科研究的方法論方面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正是基于對這種研究的必要性的認識,前不久科學院主席團建立了人的問題綜合研究委員會。但是,只有當關于人的哲學學說能夠成為把各門“相關”科學聯結在一起的紐帶的情況下,這種研究才可能是有效的。

(黃裕生摘譯澤林校)

A.M.科瓦廖夫(哲學博士、教授、莫斯科大學科學共產主義部主任):改革條件下的哲學研究

請允許我就這里討論的三個主要問題,即哲學的狀況、哲學狀況需要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途徑、在加速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哲學如何完善,談一些看法。

在討論過程中,在評價近年來哲學的狀況與發展方面,有兩種極端意見,一者帶有過分虛無主義的成分,另一者則帶有過分樂觀主義的成分。我認為,以往只用玫瑰色描繪一切是不正確的,然而現在如果把以往的活動和哲學的發展一筆抹煞,同樣也是不正確的。

蘇共中央一月全會(1987)指出:我國有關社會主義社會的理論觀念停留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水平上,現在已經相當陳舊了。我認為這一評價也適用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造成哲學領域目前狀況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種意見認為,哲學本身、哲學干部及其濃厚的教條主義和煩瑣哲學等應對此負責。但是原因當然并不僅僅在哲學自身之中。社會科學中已經形成的那種不利于進行創造性探索的形勢也是必須加以注意的。一種觀點只要與眾所周知的觀點稍有不同,往往就被看成是背離馬列主義原則。我就此有親身體會。

因此要想發展社會科學,首先必須為它創造一個能夠進行創造性探索和開展不同學術派別競賽的環境。此外就是要對我們的方法論原則進行一定的改革。

在現時條件下,某些方法論問題已經與社會發展新過程及具體科學的成果發生矛盾,因而其自身需要得到創造性的發展。

有一個原理是大家公認的,即盡管原理的形式正在發生變化,然而其原則卻是不可更改的。然而不能不看到,即使原則也可能隨著條件的變化和具體知識的積累而發生改變和得到完善。隨著客觀現實的變化,個別原理自然也將得到發展,然后其整個方法論基礎也將得到發展(否則便不足以包容和說明新的社會過程),這是不言而喻的。

應當說,迄今為止,馬克思關于在共產主義中人將變成社會發展的目的本身、關于發展人性的全部豐富性是新制度發展的目的的論斷,仍然沒能被社會科學充分地加以利用。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對社會科學來說,人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發展生產的手段,而不是把生產看成是發展人的個性的手段。因此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只研究交換價值而不研究使用價值,它變成一門關于物質財富的科學,而不是關于人的生產關系和關于人是社會主要財富的科學。因此無論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都存在著對社會的社會領域不予重視的毛病,而且至今把人的因素仍看成是應促使人更好和更自覺地工作的一種東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延长县| 哈密市| 县级市| 抚顺县| 商水县| 察哈| 永仁县| 德安县| 铜山县| 仙游县| 抚远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万盛区| 灵武市| 平乐县| 邳州市| 屯留县| 定安县| 怀远县| 车致| 泰兴市| 海城市| 克拉玛依市| 久治县| 博野县| 蕉岭县| 汉中市| 乌海市| 广昌县| 乌兰县| 苍梧县| 长武县| 仪征市| 林芝县| 金山区| 越西县| 岳池县| 南昌县| 阳西县|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