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前言
“詩至唐,無體不備,亦無派不有。”《四庫全書總目》如是云,故前人盡言“詩莫備于唐,詩莫盛于唐”。唐代歷國二百九十年,是詩歌的壯盛期,其間名家輩出、佳作紛呈,盛景空前未見。
這座藝術高峰并非平地而起,而是根植于前幾代肥沃的文化土壤。國家統一、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國富民強,這是唐詩發展的現實原因。民族融合的大趨勢,促成南北、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頻繁展開,為文學藝術的嬗變注入了新鮮活力。科舉取士增強了詩歌的社會功能,開明的文化政策與多元的哲學意識,把社會各階層人士紛紛推至詩歌創作的大潮中。唐詩如一顆珍珠,在這樣的歷史扇貝中孕育而生,綻放出奪目光彩。
唐詩今存的五萬余首詩歌,本書遴選唐詩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詩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時期為人耳熟能詳的名篇,亦有此前為其他選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讀語言曉暢明白,深入淺出,兼顧文學性和權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強的唐詩選本。在選編時,本書除了考慮唐詩自身的影響力與地位外,還參考中學教材中的唐詩選用情況。因此本書的賞析注重配合中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要,注釋詳盡,詮釋到位,有利于讀者把握唐詩語言的準確意義與其使用的修辭技巧。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于特設的“大師導讀”版塊。版塊中集合近當代多位大師(如蕭滌非、俞平伯、施蟄存、馬茂元、袁行霈等)的觀點,幫助讀者全面掌握詩歌的寫作背景,語言技巧,藝術表現手法,思想內涵等。
在此基礎上,本書還整合歷代唐詩選集及詩歌評論專著中的評論。通過前人評論,讀者能本詩的藝術價值,在詩歌發展過程中的地位等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們沒有機會現場聆聽大師們的指導,但擁有本書就好像時刻與大師為伴,隨時聽大師講讀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