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王勃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即“初唐四杰”。王勃未成年即被贊為神童,由舉薦授朝散郎。后因戲寫諷文遭貶外出游歷。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賦詩作文崇尚實用,風格“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對扭轉以上官體為代表的宮廷詩風發揮了很大作用。今存詩80多首,《全唐詩》錄其詩兩卷。

·送杜少府①之任蜀州②

城闕③輔④三秦,風煙望五津⑤。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①少府:官職,管理山海地澤收入及手工制造,唐時縣尉也稱少府。

②蜀州:即今天的四川崇州,有的詩集版本中也作“蜀州”。

③城闕(què):皇宮門前的望樓。指唐都長安。

④輔:拱衛。

⑤五津:指岷江上的五個渡口,這里泛指蜀川一帶。

【賞析】

這首詩是王勃初仕于長安時為送友人杜少府所作。詩的情感濃厚,格調高揚,將送別郁事寫得充滿活力,為后人喜聞樂讀的名篇。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律”很有氣勢。“三秦”指三秦之地,“五津”指蜀地岷江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大渡口。這兩句的意思是,國都長安城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衛著,盡顯雄渾。友人將前往蜀川,遙遙路途雖被煙波籠罩一派浩渺,卻一眼能夠望透。“輔三秦”,“望五津”分雖點出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赴任的地方,將長安和蜀川牽連在一起。將遙遠的前去之地拉近,造成宏遠遼闊天下一體的意境,鋪陳開特殊的送別氛圍。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意為:你我都是宦游他鄉,出來博取功名的人。古時在外求仕,往往身不由己隨著差遣四處漂泊多年不能歸鄉。這兩句中詩人雖對這種宦游生涯表達了無奈,但更多的是勸勉友人:既然走進仕途就不要過于在意離別,人人皆是一樣,都要看開一些。

在微露傷感之后,詩人橫揮一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氣勢頓時高昂。人生自古傷離別,文人雅士更愿在別時遣舒傷感,但詩人此時豁達對待別離:即使是海角那樣渺茫也有知心好友,就算在天涯路的遙遠也如相鄰而居。千里萬里我們的情意都在,知音者心心相印何必咫尺,真正的友情永遠不破。此兩句立意深遠,氣度雄渾,余韻悠長,成就了千古名句。

末尾“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中“無為”指不要為;“歧路”是岔路口,指送別之地。詩人勸慰友人,不要為了道別在此如小兒女般哭哭啼啼讓人難為情,言外之意是,長遠的目標才是最終的追求。“共沾巾”三字既有表明雙方情誼深厚之意,又在規勸友人莫以離別傷懷。這兩句緊扣送別之題。

好詩皆情、境、藝三佳。情即感情,是詩的靈魂;境即境界,是詩的骨架;藝即表達的方式技巧,是詩的血脈。該詩送別友人的情感極為濃郁,天涯咫尺的坦蕩友誼盡顯境界高遠,精警洗練的語句又引人喜愛,自是一篇膾炙人口且為后人所師法的杰作。

【大師導讀】

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鏡。

——胡應麟《詩藪·內編》

至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直是理至不磨,人以習聞不覺耳。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

前句言所居之地,次言送友所往之處。先將本題敘明。以下六句,皆送友之詞,一氣貫注,如娓娓清淡,極行云流水之妙。……唐人律詩,無不氣脈流通,此詩尤顯。

——俞陛云

這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作者的名句,也是唐詩中數一數二的名句。但這兩句并非王勃的創造,他是從曹植的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變化而成,他利用“萬里猶比鄰”這個概念,配上“海內存知己”,詩意就與曹植不同。

——施蟄存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開始把詩歌導向典型洗練;技巧聲色都結合在思想感情的表現上,這就是統一了南北文風的具體發展。

——林庚

“同是宦游人”的贈別,心情本來是復雜的,但他卻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開朗壯闊的詩句把纏綿的兒女之情一筆撇開,變悲涼為豪放,表現了他不平凡的胸懷抱負。

——蕭滌非

·滕王閣①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②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③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注釋】

①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②佩玉鳴鸞:身上的玉佩、響鈴等飾物。

③帝子:指滕王。

【賞析】

王勃少年才名即著。約二十歲時,他遠道交趾探望父親,歸途經過洪州(今南昌),州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上宴請賓客,他參加宴會并即席寫出著名的《滕王閣序》。這首詩是《滕王閣序》末所附的詩,因寫得瑰麗工整而被傳誦。

滕王閣是唐高祖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建造的,矗立贛江岸邊,號稱江南第一閣。首句“滕王高閣臨江渚”,點出了滕王閣高聳巍峨的形態,描述了高閣踞江望遠與江嶼對應的地勢。次句“珮玉鳴鸞罷歌舞”,是遙想當年滕王建閣后,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的玉佩去閣上宴歌行樂,過后竟都一切成虛。句中 “罷”字指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昔日的豪奢早已不在,嘆息之意頗深。詩的第一聯就點畫出世事興衰的變幻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是寫《滕王閣》接空攬云的氣勢及瑰秀華麗。閣的畫棟上在朝霞的映照中飛進了南浦的云,珠簾在暮色晚照里卷進了西山的雨。“畫棟”、“珠簾”是閣中的美,朝云染彩、暮雨披虹是天光的美,高高的閣亭與天光云影接融,當然美不勝收。在此,詩人形象地讓云和雨飛入閣中,既描繪了閣的氣勢,又渲染了它的美麗。然而“朝飛”與“暮卷”又在暗喻時光朝朝暮暮的無情飛度。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云朵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漂游,映在地上的潭水里隱約浮動更顯悠閑,時光卻在這悠悠中很快流逝;世事交替,星移斗轉,季節年華在不知不覺中變換。詩人以大自然的景象物候比喻人生的短暫,古奧而富有哲理,引出人的無盡遐思。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最后一聯可以看做是一聲長長的慨嘆。當年建造這雄偉秀麗高閣的滕王如今在哪呢?展望眼前欄桿以外,長長的江水兀自默默向東流去。“今何在”意為顯然今已不在,“閣中”句是反問自明。擲重蒼老的詩句,悼古韻味無窮。末聯與首聯呼應,慨嘆盛衰變換的世事。

這首詩把閣、江、棟、云、雨山、浦、潭、日、物、星、秋等諸多物、事、景柔和在一起,構成了行云流水一樣的句子和詩韻,意境美和韻律美適宜結合,如悠揚蒼遠的行歌。

【大師導讀】

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閣》為冠。

——胡應麟《詩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海淀区| 乌兰浩特市| 鸡西市| 富平县| 陵水| 子长县| 正定县| 威海市| 舞钢市| 新野县| 老河口市| 洪雅县| 合江县| 香格里拉县| 北川| 西安市| 永安市| 库伦旗| 喀什市| 许昌市| 玛曲县| 罗定市| 万年县| 邯郸市| 汉川市| 武宁县| 穆棱市| 公主岭市| 三门县| 仙桃市| 康定县| 吴忠市| 盐城市| 福泉市| 视频| 拉萨市| 准格尔旗| 绥宁县| 南丹县| 汉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