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吃食物治百病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食物是人體獲取營養的源泉,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所以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對人類的重要性超越一切。
食物的養生效用,我們的祖先早有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就為人們的合理飲食提出了原則和模式,如“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意思是說,稻、麥等五谷,內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糖份),為人體提供必要的熱量和能量,應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主食;五果、五畜、五菜等為副食。五果,指的是各種水果;五畜為豬、羊、牛、雞、鴨之類,為人體提供必要的蛋白質、各種氨基酸和脂肪;五菜是指各種蔬菜,內含各種維生素、纖維素以及微量元素。只有各種食物搭配合理,才能滿足人體機能活動的各種需要,人才能少生疾病,使生命長久。
另外,中醫學歷史表明,食物與中藥本出一源,都屬于大自然的產物。從中國醫藥學的觀點看,中藥的性質可以用“四性”(四氣)和“五味”來說明。每一種中藥,都具有“四性”中的一種“性”,并具有“五味”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味”,如黃連性寒、味苦,附子性熱、味辛。而每一種食物也都可以用這種分析中藥性質的方法來說明它的性質,如苦瓜味甘苦、性寒,干姜性熱、味辛。
同理,不同性質的中藥,具有治療不同疾病的效用,如苦寒的中藥能夠治療溫熱病。不同性質的食物,也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類似性質的中藥的治病作用,如苦寒性質的食物與苦寒的中藥一樣,可以用來輔助治療溫熱病。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藥和性質類似的食物,對于治療某種疾病都能起作用,食物雖然不能取代中藥,卻也具有養生和治病的功效。
本書根據這種認識,用中國醫藥學的觀點來分析各種食物。這里,將食物分作谷物類、豆類、蔬菜類、水果類、干果類、肉食禽蛋類、水產類、飲品類和調味品類等九大類別。對各類中每一種食物的性味與歸經、主治疾病、采購與保存、烹調須知、食用宜忌、藥膳食譜等諸項一一作了說明,使廣大的讀者朋友能夠輕松閱讀查找養生治病的知識和方法,從而方便地將人體保健、康復寓于日常飲食之中,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