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食物:防未病,療已病(1)

食物可以防治病患

大自然可真是給人類以無微不至的關懷,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氣候,就會生長不同蔬菜瓜果,以適應不同人群的生活需要,既能營養人體還能防治病患。

我國南方氣候屬于亞熱帶,生長的瓜果終年不斷,如香蕉、菠蘿、柑橘、椰子等,其性涼,可清熱;西南多雨潮濕,山嵐瘴氣,當地盛產辣椒、胡椒、川椒,其性燥,可祛濕;西北地高風動,草地連綿,牛羊成群,人們以牛羊肉為主食,其性熱,可去寒;北方寒冷時間居多,盛產大豆、土豆、大白菜、蘋果,其性溫,可扶中固表;東南雨水充沛,而又偏熱,則產時令蔬菜瓜果,如莧菜、茄子、青椒、冬瓜、黃瓜、西瓜、梨子等,其性平,能利濕、祛熱、解燥。長江與黃河中游,屬于中原地區,蔬菜瓜果隨氣候而生長,四季不斷,如春季小白菜,夏季苦瓜,秋季蘿卜等,以適應人們生活的需要,既可防病,還可治病。

因此,不同蔬菜、瓜果、肉食品,都具有與藥物一樣的寒、熱、溫、平(涼)四性,以其寒可祛熱、熱可散寒、溫可扶中、涼可潤燥的功能,預防和治療很多疾病。實際上很多食物就是藥物。中醫用來治病的藥物,絕大多數是自然界的植物和動物;人們日常吃的食物,也多是自然界的植物和動物。食物具有與藥物相類似的性能,只不過食物的偏性(藥性)不如藥物那么顯著。很多食物具有可食可藥的雙重性,如山藥、桂皮、大棗、薏苡仁等,既是中醫常用的藥物,又是平日常吃的食物。

從日常飲食的經驗中,人們可以體會到食物的性能,比如,吃了西瓜、梨子等食物,有清涼滋潤的感覺,能夠解暑去熱,對防治發熱、口渴、煩躁、尿赤及咳吐黃痰等火熱性的疾病很有效;又如盛夏時吃羊肉、狗肉會引起燥熱煩渴,而在嚴冬時食之則能增強人體抗寒能力,對陽氣不足、怕冷、小便清長頻繁、疲倦乏力及其他虛寒性疾病的防治甚為有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現代醫學發現,人體如果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會產生疾病。比如,缺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會引起肝功能障礙;缺乏維生素會引起夜盲癥、腳氣病、口腔炎、壞血病、軟骨癥等;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也可生病,如缺鈣會引起佝僂病,缺磷會引起精神衰弱,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缺鐵會引起貧血,缺鋅和鉬則會引起身體發育不良等。而通過食物的全面配合,或有針對性地食用含有相應營養成分的食物,能夠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如食用動物肝臟預防夜盲癥,食用海帶防治甲狀腺腫大,食用谷皮、麥麩防治腳氣病,食用水果和蔬菜預防壞血病。

有些食物具有特異性作用,可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防治,如蔥白、生姜、豆豉、芫荽等可以防治感冒;大蒜能殺菌和抑制病毒,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腸道傳染病等;綠豆湯可防治中暑;荔枝可預防口腔炎和胃炎引起的口臭癥狀;胡蘿卜粥可預防頭暈;生山楂、紅茶、燕麥能夠降血脂,故可防治動脈硬化。近年來,人們還發現,玉米粥可預防心血管病;薏苡仁、大蒜、苦瓜、蘆筍、馬齒莧等有防癌抗癌作用。

實踐證明,食物不僅具有營養、保健的價值,而且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

是藥三分毒,食物最安全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就是糖尿病、高血壓病、心臟病等各種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雖然藥物是同疾病作斗爭的有力工具,不過當我們往嘴里送服各種苦口的藥片、藥湯時,你有沒有想過“是藥三分毒”呢?

一般來說,藥物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毒副作用。目前幾乎所有的西藥都是由不同的化學成分所組成,這些化學成分進入體內后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代謝才能被機體排出,在治病的同時也給機體器官尤其是肝臟帶來了巨大的負擔,許多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肝功能損害就是最好的見證。

西藥不安全,中藥也不例外。在我國的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共收載藥物365種,根據藥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不同,該書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一般說是毒性小或無毒的,多屬于補養類的藥物;中品120種,有的有毒,有的無毒,多系補養而兼有攻治疾病作用的藥物;下品125種,一般多是具有毒性而專用于攻治疾病的藥物。這說明古人對這些藥物的治療作用、毒副作用已有相當的了解,并且初步提出了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概念。

與服用藥物相比,食用食物則安全了很多。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食補文化源遠流長。達官貴人家里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的奢侈豪華,而一般的老百姓家中也有“夜雨春韭,新炊黃粱”的喜悅。

可見,無論窮富人們都是如此喜愛美味、重視飲食。這不僅僅因為食物能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食物能使人體達到營養機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防病抗病的養生目的。

營養學家告訴我們,食物中貯存了大部分的人體必需營養素,只要合理搭配飲食,人們從一日三餐中就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從而保證人體健康。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藥物能夠替代食物中的所有營養成分。如對于胃腸虛弱的人,常常用百合、大棗、蓮子、山楂等食物進行調理,而不用藥物,其目的就是通過食療來補充人體所缺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起到藥物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果人們不依據自身的體質狀況而盲目服用藥物進行補養,不僅會造成自身原有營養的失衡,甚至還會對自身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從這一點來說,食補是十分有益的。

食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可進行,并且食補材料易得,制作簡便,食匝淘煙匝淘褅用方便。如吃大棗、百合等可提神醒腦、改善人們的抑郁情緒;多吃狗肉、栗子、豬腎、胡桃肉、甲魚等可補腎抗衰老;多吃黑木耳、芹菜、海帶、菠菜等可防止高血壓、冠心病等癥狀。因此,只要在日常飲食中多加注意不同食物的各種功效,并合理加以食用,就可以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而藥補則不同,不僅需要專門咨詢醫生,既費時費力,還費錢,碰到庸醫還會損害自己的健康。并且一旦長期靠藥補來維持健康,身體還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性,這對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食物雖然有偏性,但一般不存在毒性問題。況且又經過數千年的嘗試、篩選而留傳至今的食補之物,不僅易為人體消化、吸收,而且營養價值比較高,這也是食補比藥補的優勝之處。“以食治之,食補不愈,然后命藥”,這是大多數醫生給體虛和有小傷小病的人的主張??傊允秤檬澄锒蟮玫慕】?,是養生長壽的良方。

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在自然界,可供人類食用的食物有數百種,但沒有哪種食物能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為了滿足機體的需要,人們總是將多種食物混合食用,這樣只要食物搭配得合理,人體就能從膳食中獲取種類齊全的營養素,從而保證人體正常的發育與健康。反之,就可能造成某些營養素的不足或缺乏,引起營養素缺乏的各種疾病。然而,欲提高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素含量、食用特點和如何合理利用等。

一、糧谷、薯類

我國居民最常食用的糧谷為稻類和小麥,其次為玉米、小米、高粱、大麥、燕麥等。糧谷類是膳食中供給熱能的主要來源(約占全天總熱能的60%耀80%)。此外,糧谷類還可供給膳食中約50%的蛋白質,在膳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被稱為主食。

糧谷類的營養素以碳水化含物(淀粉)為主。經過加工可制成各種米、面食品。淀粉很容易消化,利用率也高,是最經濟的熱能來源。糧谷類的另一大貢獻是供給膳食中約半數的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高的依次為燕麥、白青稞、小麥、糙米、秈米(稻米的一種)。但是,糧谷類蛋白質中賴氫酸含量較低,尤其小米和面粉中含量最少。此外,糧谷類還供給無機鹽和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中的維生素B1和尼克酸。

富含淀粉的薯類如甘薯、馬鈴薯、木薯、山藥、芋頭等根莖類食物,僅次于糧谷類食物,食用價值很高,既可當主食,又可當副食。但因大多為鮮品,蛋白質含量比糧谷類少,除可供給熱能外,還可供給較多的鉀鹽和維生素C,而這是糧谷類所不及的。例如,甘薯的主要營養成分為糖類,多是淀粉,還有蔗糖、麥芽糖、甘露糖等。甘薯中含有較多纖維素及鈣、磷、鉀、鎂等無機鹽類。甘薯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稻米相似,而蛋白質的含量是大米的7倍,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等。

二、豆類

豆類在我國居民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價格較低廉,且含有豐富的賴氨酸,除可彌補糧谷類蛋白質的不足外,還可增加膳食中的無機鹽和B族維生素。因此,應提倡糧豆混食。豆類按其所含的營養成分可分為大豆類和雜豆類兩類。

大豆類(包括黃豆、青豆、黑豆等)含有約40%的必需氨基酸、組成與動物性蛋白質相似的蛋白質及約18%的脂肪。其所含的必需脂肪酸較豐富,并含有磷脂及維生素E。此外,還含有無機鹽鈣、磷、鉀等以及微量元素銅、鋅、錳、鉬等。大豆中維生素B1含量較多,并含有維生素B2和尼克酸,但不含維生素C。

雜豆類(赤豆、綠豆、豇豆、豌豆、蠶豆、菜豆等)約含20%耀25%的蛋白質,其數量與質量均較黃豆為差。

脂肪含量約為0.5%耀2.0豫。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達55%耀60%。此外,還含有無機鹽鈣、磷、鐵和B族維生素,但不含維生素C。

三、蔬菜類

蔬菜可分為葉菜類(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菠菜等綠葉蔬菜)、根莖類(馬鈴薯、芋頭、胡蘿卜、蘿卜、芥藍、蔥頭、蒜等)、鮮豆類(豇豆、扁豆、蠶豆等)、瓜茄類(冬瓜、黃瓜、苦瓜、南瓜、絲瓜、西葫蘆、茄子、柿子椒、番茄等)、花菜類(菜花、黃花菜、各種豆芽等)。新鮮蔬菜含大量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含量均少,但為人體無機鹽以及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

四、鮮果類

新鮮水果含大量水分,蛋白質、脂肪含量很低,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為果糖、葡萄糖、蔗糖,所含無機鹽和維生素一般不及新鮮蔬菜多,故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新鮮水果均富含維生素c,以柑橘類、獼猴桃、酸棗、草莓等含量最多。水果多生食,故維生素C損失較少。所含較多的鈉、鉀、鎂等堿性元素,有利于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可中和動物脂肪等酸性食物;所含膳食纖維和果膠類物質有促進腸道蠕動和通便的作用。水果獨具的芳香和鮮艷的色彩可增進食欲,鎮定情緒,所含的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可促進消化、吸收。

五、干果類

干果類因其香酥可口,質感頗佳,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常見的堅果可分為兩類,一類富含脂肪和蛋白質,如花生、核桃仁、杏仁、榛子、松子、葵花子、榧子等。另一類則含碳水化合物多而脂肪較少,如白果、栗子等。這些堅果食物營養很豐富,它們含有豐富的脂肪,其中大部分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對人體生理功能具有特殊作用。堅果食物除板栗含碳水化合物較多(40%~50%)外,其余一般含油脂和蛋白質較高,其油脂含量可達50%~70%,蛋白質為15%~20%。堅果還含有鈣、磷、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例如,杏仁、胡桃、山核桃和榛子是鈣的良好來源,也是磷和鐵等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另外,堅果也是微量元素鎂、鋅、銅等的豐富來源,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六、肉類、禽蛋類肉食類的營養價值很高,對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維持生理代謝、保持體力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肉類所含的營養主要是蛋白質、脂肪、多種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

在肉類食品中,瘦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即使含脂肪較多的肥肉中,也都含有不少的蛋白質。肉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很接近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所以對人體有很好的營養作用。

肉類脂肪的含量比較高,肥肉的脂肪含量就更高了,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畜肉的脂肪熔點比較高,它的成分主要是飽和脂肪酸較多的甘油三酯,此外還有少量的膽固醇、卵磷脂、游離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禽肉的脂肪熔點相對比較低,它們的飽和脂肪酸含量也較少,易于消化吸收,此外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

肉中的硫胺素、核黃素和炯酸等含量較多,它們都是脂溶性維生素的良好來源。畜肉中的硫胺素含量比較高,禽肉中的硫胺素含量雖然較少,但是煙酸含量較高,所以對人體各有不同的滋補營養作用。

肉類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主要是以糖原和乳酸的形式存在。新鮮的肉類糖原含量較高,但是存放較久后糖原的含量就會下降,乳酸含量則相應增高,因此其口味會發生一些變化。

瘦肉中的鈣含量比較低,但是它在人體的吸收率較高。牛肉、豬肉、羊肉和雞肉都可以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它們也都含有血紅素鐵,其利用率很高,此外,豬肉和禽肉還是鋅的良好來源。

禽蛋類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等。禽蛋類含蛋白質為11%~15%,蛋黃含蛋白質高于蛋白,蛋白主要是卵清蛋白質,蛋黃主要是卵黃磷蛋白質。禽蛋類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其他氨基酸,其氨基酸的組成與人體組織的蛋白質最為接近,是完全蛋白質,是天然食物中最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且易于被人體吸收。每人每日攝取80~120克雞蛋,即可滿足人體必需氨基酸的需要。

禽蛋類的脂肪含量約為11%~15%,主要集中在蛋黃內,蛋白中很少。蛋類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如雞蛋脂肪中含58%,鴨蛋脂肪中含62%。蛋類脂肪主要由液體脂肪酸構成,故在常溫下為液體,易于消化吸收。蛋類脂肪含有大量的磷脂,其中約有一半是卵磷脂,這些成分對腦及神經組織的發育有重大作用。

禽蛋類是維生素含量較豐富的動物性食品。除維生素C外,幾乎含有所有維生素,而且絕大部分集中在蛋黃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2、硫胺素等。蛋白中的維生素以B族維生素較多,其他較少。

禽蛋類含有鈣、磷、鐵,蛋黃中無機鹽比蛋白中多,如雞蛋蛋黃中鐵的含量比蛋白中高出4倍多,是人體鐵的良好來源,而且人體利用率也高。

七、水產類

水產類是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是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食品,是人類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副食品之一。大多數魚肉含蛋白質18%~20%,主要由肌原纖維蛋白和肌漿蛋白組成。魚肉結締組織含量較少,肌纖維細而短,所以組織柔軟細嫩,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其消化率一般為87%~98%,特別適合于兒童和老人食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乐县| 商洛市| 沁水县| 双流县| 姚安县| 大城县| 义马市| 荥阳市| 渝北区| 托克逊县| 新绛县| 柳河县| 延吉市| 嘉义县| 墨竹工卡县| 大连市| 瓦房店市| 高阳县| 游戏| 屯门区| 九龙县| 扶余县| 福贡县| 海门市| 安国市| 诏安县| 仁寿县| 肥西县| 霍邱县| 安平县| 兴国县| 堆龙德庆县| 同江市| 合山市| 轮台县| 东海县| 长岛县| 唐海县| 凌源市| 原平市|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