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兒童,社會問題

近些年,對兒童的研究悄然成為一場社會性運動。我們無法確切地指出是由哪位偉人為這場運動吹響了號角。確切地說,它就像火山爆發時噴出的巖漿,自然而然地把火種帶到各個角落。其實,所有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的誕生過程大多如此。毫無疑問,科學在這場巨變中功不可沒,它是促成兒童研究運動的決定性力量。最初,得益于衛生學的進步,兒童死亡率大大降低。而后,科學研究又揭示了沉重課業壓力對兒童造成的巨大傷害,兒童淪為教育的犧牲品,幾乎可以視為被判了有期徒刑的囚犯,因為人類的童年時期恰恰是隨著校園生涯的結束而畫上句號的。

在當時的兒童衛生學研究中,兒童全是一副副可憐的形象,緊繃的神經,昏沉的大腦,疲憊的背影,壓抑的內心,一副準備好要受苦難折磨的模樣。

在長達三十年的研究之后,我們得出這樣的觀點,兒童作為人類群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其成長過程中接連地被給予他們生命、撫養他們成長的父母,以及整個社會生活所扭曲。“兒童”意味著什么?對于被焦慮和疲憊雙重施壓的成年人而言,兒童意味著無盡煩惱的來源。

在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中,面積有限的房子里沒有屬于兒童的空間,外面到處都是川流不息的車海和行色匆匆的人群,自然也無法滿足兒童的需要。大人們為生活各自奔波,無暇顧及孩子。父母們或是被工作占據,或是由于沒有工作而使得整個家庭陷入焦慮。即便是在那些經濟條件寬裕的家庭,兒童也只能被托付給陌生的保姆們,活動區域只局限在自己的房間,甚至連親生父母的地盤也不被允許靠近。兒童始終找不到讓自己心靈得到放松的避風港。處處都有神圣不可違犯的規則,哪里都貼著“成年人專屬,兒童勿碰”的標簽。什么是屬于他們的?沒有。就在幾十年前,甚至都沒有兒童座椅。“來,坐我腿上抱著你”是那個時代孩子們常常聽到的話。

當時兒童只能選擇坐在成人的座椅或者地板上,卻又常常因此受到責備。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被人抱在腿上。兒童就只能在成人世界的夾縫中小心翼翼地生存。若是有哪位大膽的兒童想要試探著進入大人的領地,會被毫不留情地驅逐出場。兒童仿佛是成人社會里那些被剝奪了人權的群體,被擠壓到社會的邊緣,蝸居在不屬于自己的空間,任何人都可以對其呼來喝去,毫無尊嚴。兒童的世界被大自然授予的某種權力隨意操控,該權力叫作大人的特權。

我們還注意到一個古怪的心理現象,成年人從來不關心如何為自己的孩子營造專屬空間,或在社會組織結構中為兒童空出一片預留地,他們對此不屑一顧。在制定社會規則時,成年人將自己的小小繼承者們拋諸腦后,毫不關心,兒童被隔離在規則之外。這種現象的本質實際上是出于每個成年人內心隱藏的專制本性,這使得他們隨心所欲地對孩子的人生隨意插手。我們必須要說的是,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都帶來了新能量,恰恰是這些能量推動了社會的不斷變革,也為人類繁衍過程中由于種種錯誤累積而滋生的沉悶氛圍注入了新鮮空氣。

不過最近,從人類誕生伊始一直延續到最近幾個世紀的社會環境有所變化,人們對兒童命運的認識也開始逐漸轉變。最初,衛生學關注的是大量兒童所面臨的生命威脅,不計其數的兒童難以存活。衛生專家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降低一歲以內兒童的死亡率。那個年代死亡的兒童數量巨大,能活下來的兒童幾乎被視為遠古大洪水中的幸運兒。到了20世紀初,專家們開始深入社會不同階層,研究兒童的新特征。學校的形象也在發生轉變,溫和、包容的教育原則在學校和家庭中得到傳播。

現今社會中,科技進步給兒童生活帶來了諸多改善;另一方面,社會建設中越來越體現兒童的重要性。社會改革者們在工作時常常能夠以兒童為出發點,城市建設規劃里給兒童預留了花園、公園、廣場和游樂區域。文化方面,建設兒童劇院,出版專門的報刊圖書,組織旅行,設計、制造符合孩子身高要求的家具。教育家們開始把兒童組織起來,參與分組活動,帶領他們體驗社會行為準則,認識自身價值,產生了諸如美國男孩俱樂部和兒童共和國等兒童團體。

而一些政治改革家則蓄意將兒童作為實現其自身理想規劃的有力工具。無論如何,不論是動機單純的關愛,還是動機不純的利用,兒童這個話題在當今社會中無處不在。兒童不再僅僅代表著家庭中的一個小小成員,不再只是周日穿上漂亮衣服,牽著爸爸的手出門游玩,處處小心翼翼不把身上弄臟的小孩兒。不,兒童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如今,圍繞童年生活展開的各種活動背后都蘊藏著巨大深意。如前文所提到的,這不是某位偉人的發明創造,或是某個組織的刻意運作,只能說,屬于兒童的時代已經到來。與此同時,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隨之凸顯,即童年階段的社會屬性問題。

盡管上述活動屬于零星的偶發事件,不足以體現整體趨勢,但也證明了在社會中自發出現了傾向于社會變革的愿望。這種變革意味著新的時代、新的文化。在過去的時代,人們普遍只關注如何給自己創造便利、舒適的環境,他們考慮的只是適宜于成年人的環境。

如今新時代的曙光初現,新的時代下,我們需要為兩類人努力,即大人和兒童。在這個新社會的文明中,需要預備兩種社會環境、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即大人的世界和兒童的世界。

我們面臨的任務并非是從各類社會活動做表面的、粗暴的調整,推動各種涉及兒童的公共、私人活動協調發展,因為一旦如此,就意味著把人的兒童時期孤立起來,將其視為獨立于成年世界之外的不相干部分。

童年階段的社會屬性問題已滲入人類社會內部,深入我們成年人的生活,提醒我們要與時俱進,更新理念。兒童并不是能用客觀視角審視的外人。兒童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足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人類在生活中表現出的善與惡都與其自身童年階段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全部錯誤都歸因于童年的經歷,而這些錯誤又會對下一代產生反作用力。我們終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我們所犯下的錯誤對兒童心靈造成的不良影響卻永久地保留了下來。如此循環往復,一直傳遞下去。觸碰兒童就意味著觸碰到整個群體中最敏感的一個部分。該群體來源于過去,又朝向未來。觸碰兒童就意味著觸碰到一個最脆弱、最有活力的部分。一切都可能在瞬間發生改變,一切都充滿著活力,蘊藏著未知的秘密,等待著教育的力量去挖掘培養。

懷揣關愛兒童的偉大愿望,自覺投身兒童教育,并將這份事業堅持到底,我們就能獲取人類的秘密。歷史上,人類正是憑借這樣的努力從自然界中獲取了一個又一個秘密。

童年階段的社會屬性問題就像一棵小小的植物,剛剛破土而出,我們被它的稚嫩所吸引,同時也發現,它已經牢牢植根于泥土之中,想要拔出來并非易事。必須努力地、努力地向下挖掘,它的根在地下縱橫交錯,伸向各個方向,如同一座迷宮。要想把這棵植物連根拔起,就得把整片土地翻個底朝天。

這些根莖就是人類潛意識的象征。必須要把人們腦中那些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東西抹去,才能去理解兒童,直覺地認知兒童的心理。

大人們的盲目自大和對下一代的漠視被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每個成年人在兒童時期的親身經歷又完整地傳遞給他的孩子。毋庸置疑,成年人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他們又常常無意識地傷害到他們。盡管不易被察覺,但兩者間的沖突已然成了一個普遍現象。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性問題,理解該問題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人類發展規律,同時獲取新的自我意識,為自己的社會生活找到新的方向。

譯者:陳晶晶
上架時間:2024-01-12 15:59:09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洞头县| 南川市| 城步| 紫金县| 泰来县| 遂昌县| 吉木萨尔县| 浮山县| 丁青县| 西乌珠穆沁旗| 镇赉县| 施甸县| 车险| 海兴县| 金平| 台北县| 香格里拉县| 墨江| 保定市| 汝南县| 陆川县| 漯河市| 克东县| 顺平县| 威信县| 宜宾县| 泌阳县| 达尔| 尤溪县| 玉树县| 韶山市| 金坛市| 凭祥市| 调兵山市| 林周县| 曲阳县| 根河市| 吴堡县| 昔阳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