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沃爾夫[1]宣布生殖細胞分裂現象的大發現時,他向世人展示了生命體誕生和成長的過程。同時他通過直接觀察,描繪出其內部力量驅動著生命體朝著預定目標靠近的生動、直觀的面貌。該研究成果徹底打破了萊布尼茨和斯帕蘭札尼關于生命體最終形態已存在于胚胎細胞中的觀點。當時的哲學家也普遍認為,雖然發育尚未完善,但在受精卵中已形成縮小比例后的生命體雛形。而后,當它遇到適宜的環境,就會發育成長。這種觀點源自對植物種子的觀察,因為在種子的兩片子葉間隱藏著帶有葉片和根莖的幼苗。只要把種子埋入土壤,植物胚芽就會按照預定形態成長為一棵植物。所以,那個時代的人推斷,該模式應該可以同樣套用在動物和人類的生長發育過程上。
顯微鏡的發明為沃爾夫觀察生命體的形成過程提供了有力工具。他從研究鳥類的胚胎開始,隨之發現,生命起源于單個的受精卵細胞。在顯微鏡的幫助下,人們可以觀測到先前無法看到的東西,從而證實細胞內并沒有預先存在生命的雛形。受精卵細胞(源自兩個細胞的結合)與其他種類的細胞無異,都是由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組成。除了它是以生命體原始形態顯現的單細胞,其他方面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任何生物,無論植物還是動物,都源自這種原始細胞。在顯微鏡發明之前,人們從植物種子中觀察到的幼株實際上是一個胚芽,它原本也是一個胚胎細胞,從果實內的原始生殖細胞發育而成,埋入土壤后就會繼續生長。
不過,受精卵有一個與其他細胞不同的特性,它會按照預設的進程表迅速分裂。但是在這個原始細胞中,無法找到關于該進程指令的任何物質證據。在細胞內部,僅可以觀測到一些微粒,即決定遺傳特征的染色體。
在動物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一開始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接著這兩個細胞又分裂為四個,這樣持續分裂下去,直到形成一個中空的球體,即“桑葚體”。之后,該中空球體內屈成兩層,中間為開口,形成一個雙壁的腔體(原腸胚)。通過一系列增殖、內屈、分化,胚胎細胞最終發育成為結構復雜的器官和組織。因此,盡管看似簡單、透明,觀測不到任何預設好的進程指令表,但胚胎細胞卻始終忠實地按照某種與生俱來的非物質指令運轉。就仿佛是一位忠心耿耿的仆人,為了嚴守主人的秘密,完全依照記憶執行各項指令,不需要任何書面文字。人類只能通過不知疲倦的細胞活動窺探到細胞發育的內在進程,而且只能在所有工作都完成之后,才能對其活動有所察覺。除此之外,毫無線索。
所有哺乳動物的胚胎,包括人類在內,第一個形成的器官是心臟,更確切地說,是即將成為心臟的一個組織,最初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卵泡,按照固定的節奏搏動,母體心臟每跳動一次,它跳動兩次。如同生命的引擎,不知疲倦地持續跳動,為正在形成中的各器官提供養分。
胚胎發育是一項隱秘的系統性工作,從無到有,各個工序都自主完成,堪稱大自然的奇跡。那些充滿智慧和活力的細胞從來不會出錯,它們按照各自分工發育,有的發育成軟骨細胞,有的發育成神經細胞,有的發育成皮膚表層細胞,各司其職,使每個器官和組織都各就各位。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尤其是宇宙奧秘的奇跡,被深深藏匿其中。自然界把它的秘密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不輕易顯山露水。每當自然親手打開這個秘密,都代表著一個新的生命降臨到這個世界。
但是,誕生的生命體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的機體,它如同“受精卵細胞”一樣,也有其特定的內在心理機能。這個新機體,不僅通過各個器官發揮功能,同時還具備其他各種本能。這些本能并不存在于某個特定的細胞之中,而是存在于已誕生的生命機體內部。跟受精卵細胞天生具備的內在預設進程表一樣,我們無法事先觀察到它。但每個新生的機體,無論屬于哪個物種,身體內部都隱含著能指引它去適應周邊環境的預設進程。所有生物皆是如此,昆蟲也不例外。
蜜蜂神奇的本能引領著它們形成一個復雜的群體組織。這種本能不會在蟲卵或幼蟲時期表現出來,而是只在成熟的蜜蜂身上才發生作用。小鳥也只有在孵化出來后才會展現出飛翔的本能。諸如此類的例子,舉不勝舉。
一個新生命降臨后,被某些神秘的本能引導,被它們決定其活動、特征、工作,去適應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不僅為生命機體提供了存在手段,還具備引導其執行其自身神秘使命的功能。自然交給生命體的任務不僅僅是生存,更在于通過各自適合的方式,與外界環境和諧相處。因此,每個物種都有與自身匹配的外部環境。
每種生命機體都擁有與其內在超級天賦本能相適應的身體特征,這也屬于宇宙秩序的一部分。每個生物降臨那刻,其天賦本能就已經確定,這點在動物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某只剛出生的哺乳動物溫順安靜,因為它是羔羊;某種動物暴躁兇猛,因為它是幼獅;某只昆蟲勤勞守紀,因為它是螞蟻;另一只則喜歡在孤獨中歌唱,因為它是蟬。
同樣,新生兒不只是簡單的活動軀殼,而是具備潛在心理本能進程指令表的胚胎。如果有人認為,人類的心理世界遠比其他生物豐富,是唯一不具備內在本能預設進程表的生物,那簡直就是荒謬至極。
與動物的本能有所不同的是,人類的精神世界往往能被深深隱藏。動物在確定的、固定的本能進程表指引下展開活動,而人類行為自由的基礎則需要特殊建構。每個個體的成長過程都曲折艱難,充滿創造性,因而不可預見。綜上所述,兒童的內在靈魂中暗藏著秘密,如果它們不一點一點地展示出來,我們是不可能捕捉到的。這和在機體形成、被我們觀測到之前,沒有人能解釋受精卵細胞的分裂模式,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只有兒童才能夠向我們揭示“人類的本能預設進程表”。
每種生物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都非常微妙,而兒童的心理生活必須得到保護,并且需要適宜的環境,這跟大自然用層層外衣來保護生物胚胎是同樣的道理。
大地上傳來
一個顫抖的聲音,
這個聲音前所未聞,發自喉嚨,
從未顫動的喉嚨。
我聽說了這樣一個人,曾生活在黑暗之中;仿佛在無底深淵,眼睛看不到一絲光明。
我聽說了這樣一個人,曾生活在寂靜之中;沒有聲音,哪怕最微弱的音響,也不曾傳入他的耳朵。
聽說這個人,曾一直活在水中,溫暖的水中。突然某天,他從冰凌中探出頭。
他說,他的肺從未嘗試過呼吸的滋味(與他相比,坦塔羅斯[2]的日子要好過得多)。但他卻活著。空氣突然在一瞬間充滿了那原本閉攏著的雙肺。
他大吼一聲,
聲音傳遍地球。
那個顫抖的聲音,
那個從未聽到過的聲音發自喉嚨,發自從未顫動的喉嚨。
他之前一直在休息,
堪稱絕對的休息,
超乎想象的徹底休息。
不必為進食浪費力氣,因為別人在為他咀嚼;
他把身體徹底放松,因為有其他組織為他提供必需的力氣;
他甚至不需要防御病毒和細菌,因為有其他組織為他工作。
他身上只有心臟在工作。在他存在之前,就已經在跳動的心臟。沒錯,當他還未來到這個世界前,他的心臟已經開始跳動,比其他心臟跳動快兩倍。我知道,那是一個人的心臟在跳動。
現在,他出現了,
承擔起所有的工作,
光線和聲音的侵擾,
工作的辛勞,
連那顆小小的心臟也能感受得到。
他發出怒吼:“你為什么拋棄了我?”
注釋
[1]沃爾夫(Kaspar Friedrich Wolff,1733—1794),德國解剖學家,現代胚胎學奠基人。——編者注。
[2]坦塔羅斯,希臘神話中宙斯之子,起初甚得眾神的寵愛,后因驕傲自大,侮辱眾神,被打入地獄,永遠受著痛苦的折磨。——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