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8評論

第1章 終身學習是人生的需要(1)

適應新時期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斷學習甚至終身學習。只有做到終身學習的人,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不斷獲得高能力、高素質,才能夠不停頓地走向成功。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有家電視臺曾舉行了這樣一種民意測試,“你是愿意在過去生活100年呢,還是在未來生活100年?”令人十分驚訝的是,居然有2/3的觀眾選擇了過去!而這個電視欄目是以20歲左右的青年觀眾為主的時尚節目!

這說明了一個十分深刻的問題,即面對信息及競爭的日趨激烈和瞬息萬變,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心深處的危機感。所以“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成為今天的時髦語。

因而,要使我們的思想適應新情況,就要學習,一旦學習停滯了,適應就停滯了。適應新時期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斷學習甚至終身學習。只有做到終身學習的人,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不斷獲得高能力、高素質,才能夠不停頓地走向成功。

在談終身學習之前,先談另一個話題——終身教育。終身教育突破了傳統教育的定義,動搖了傳統教育大廈賴以存在的物質和精神基礎,給教育事業帶來了革命性影響,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終身學習就是每一個人的一生一世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它始于生命之初,終于生命之末,從搖籃到墳墓,持續不斷。因此現代社會,學習正成為各國新世紀新挑戰的高能武器,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視。

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了“面向21世紀教育研討會”。當時各國人士就已認識到,由于技術的進步,從未受過教育的人也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學習者,因此會議的主題是“發展一種面向21世紀的新學習觀”。

學習的重要性在20世紀90年代更是得到了升華,1994年6月,在日本成功召開了第三屆經濟技術合作與開發組織(OECD)大會,會議提出了一個更加發人深思的主題——終身學習,面向未來的戰略。

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羅馬舉行了“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提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強調如果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就難以在21世紀生存。

在21世紀的今天,人類知識的積累和增長與科技文明的進步,已經到了日新月異的地步。任何一個人如果僅靠學校階段的學習或年輕時候所學得的智能,來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競爭及個人生涯發展的需求,是注定要失敗的。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可以使自己多習得一些知識,更在于可以使自己不斷地與時俱進以至開闊更大的人生視界與生命內涵,令自己的生涯發展與規劃有更多的機會及實踐的可能性。

換言之,通過終身學習可以使每個人在面對自己的健康、人身安全、心理衛生、職業工作、人際相處、家庭生活、兩性關系、休閑運動、生命意義的追求等個人生涯發展相關課題時,能有更好的規劃、更正確的認知、更多元的探索、更充分的準備、更有效的實行、更良好的調適,以及更進一步地再發展。

▲建設學習型社會

現代社會是一個生理壽命延長,知識壽命縮短的社會。目前男性的平均壽命已達72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已達78歲,而且個人的平均壽命還會繼續不斷的延長。昔日古人求長壽仙丹,以延長性命的期望,現在已逐漸成為不必用仙丹也可見到的事實。相對地,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卻大為縮短。不但以一本書治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而且個人用十幾年接受教育所得的知識,竟然也還在短短的時間就已過時。姑不論一般知識的價值,就連高級的專業知識,約在五年內也會失去價值。高級科學技術、醫學知識、心理知識……等,約在五年之間就已更新。一個在某一領域很有學問,或有充足專業知識的人,如果停滯不再學習,在五年之間,馬上就進入所謂的“知識半衰期”。換句話說,他的基礎知識仍然可用,其他約有一半的人類新知則已完全落伍。在這種知識壽命縮短的社會,如果個人不再學習,一定落伍。如果停止學習的時間太久,則活得愈老,可用的知識愈陳舊,愈與社會脫節,愈沒有活力。如果不斷學習,則腦力激蕩愈頻繁,理念愈新,個人的生命力愈強,社會的活力也愈豐沛。

于是,學習型社會(the learning society)的形成越來越迫切。學習社會就是生理壽命大為延長、知識壽命大為縮短的社會所形成的。人生已經不能截然分為接受教育及從事工作兩個階段:個人自少至老都要不斷的學習。在學習社會中,有三件事情變得特別重要。

1.建立終身教育(life long education)的體系。

如果大家都要終身學習,而社會仍然用傳統的學校施教,當然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從1965年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倡導終身教育。目前除了學校教育配合終生教育理念予以改革外,各類開放學習渠道、各類新型態教育機構、及各類非正式教育渠道,都與改革后的學校教育建立一個完整有機的終生教育體系。

2.第二次教育機會(education for second chance)的理念大為盛行,措施也日趨普遍。

個人因為下列十一項原因,都需要獲得第二次教育機會:

(1)壽命的延長;

(2)新知識的獲得;

(3)職業的轉換;

(4)以前學習失敗后的再學習;

(5)工作后教育的延續;

(6)停止工作后再工作的需要;

(7)專業成長;

(8)社會地位的提升;

(9)職業、工作成長過程中的升遷;

(10)教育機會均等的需求;

(11)休閑及維護個人尊嚴的需要。

基于以上的需要,除了少數沒有學習意愿者外,大部分的社會成員都在要求接受第二次教育的機會。因此,大部分進步的國家都為社會成員提供第二次教育機會,發展新途徑,提供新渠道。

3.建立回流教育(recunent education)體系。

眾多離開學校,工作有成,再想回到學校就讀的社會成員,常常求助無門。要求他們通過年輕朋友所需通過的入學考試,更是他們的心頭重擔??荚嚨哪康膽强隙▊€人的成就,發展個人的潛能,而不是考出個人的缺陷,挫傷個人的學習動機?;亓鹘逃哪康木驮谑谷雽W渠道多元化,使個人或家庭早日脫離升學主義的夢魘,讓個人能在學習——工作——學習之間,走出快樂的康莊大道;而不要在狹窄的升學渠道中,制造無謂、孤寂、繁雜的個人、家庭及社會問題。

如果我們要為未來的社會與教育有一幅新的圖像:它是一個人人在處處一輩子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中。在這種社會中,結合正規學校、非正規教育機構、及非正式教育環境的終身教育體系明顯存在。每個人都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第五次的學習機會。回流教育體系的建立,使個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有便捷的渠道再回到學校接受教育。升學主義的不當枷鎖及長年累月為升學準備的測驗煎熬將離我們而去!重要的是:徒有合理、進步的教育體系,不足以進行終身教育。

在學習型社會,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的說法,顯得特別有意義。更重要的是:學校只是學習的一種場所,其他還有很多非正規和非正式的學習渠道。在學習型社會中,考試、資格與文憑,雖然仍有價值,但是它們的價值漸失其絕對性,僅有相對的意義。在學習型社會中,一輩子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經驗的創意過程,而不是充滿壓力的受教育過程。在學習型社會中,個人應該活得更積極、更客觀、更前瞻、更健康。

▲以獲知識的能力為中心的學習

人必須學習,學習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也是終身的活動。學習如同呼吸一樣,是一種終身的活動,它意味著生命的存在。

終身學習是以能力為中心的學習,它有很多優點。

1.獲取知識靠能力。

由于知識爆炸、知識更新速度極快,大學生畢業沒兩年,其所學知識就過時了一大半。有了獲取知識的能力,就能一勞永逸?!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

2.運用知識靠能力。

知識是死的,只有具備運用知識的能力,才能使知識活起來,才能解決實際問題,產生實際效益。知識的獲取、運用、創新均靠能力,無論從哪些方面看,能力都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名言“想象比知識更重要”。而懂得如何學習,似乎比想象和知識都更重要。因為重視知識是對的,但是如果只重知識,則是對知識經濟十分淺薄、十分可笑的誤解。在知識經濟時代,不是看人們知識記憶量的多少,而主要在于是否具有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否具有尋找知識、重組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

大多成功人士似乎都對傳統的知識獲取方式十分反感,實際上,他們卻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獲取知識的能力。

有人攻擊汽車大王福特是個“無知的人”,于是律師提出了許多“常識性”的問題來考問福特,如“美國憲法的第五條內容是什么?”……福特對此一無所知,可他卻說:“我的辦公室桌上有一排電鈕,只要我按下某個電鈕,他能夠回答我的企業中的任何問題。”

時代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而且是令人驚嘆的加速變化。彼得·圣吉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未來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笨墒?,學得再快,也沒有知識更新快及時代變化快,如此而言,那么適合生存的根本應變之道是什么呢?

應萬變的本領是什么?本領千千萬萬,簡易而言,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即根本的生存方式乃學習,學習的生存方式乃簡易地獲取知識的能力。

下面舉一個招聘的例子:一家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外企在北大招生。

這家事務所的招聘條件并不要求會計專業出身或者有會計實務經驗,而要求有較強的英語能力與計算機能力。公司解釋道,這并不是因為他們需要英語與計算機人才,這兩項能力出眾只是意味著一個人已經具備學習的能力。在經理人員之眼中,英語、計算機熟練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自己學出來的。要學習這兩項基本技巧,必須自身具有很高的學習能力,所以他們把這作為選才的標準。這就說明,企業最看重的不是一個人現在擁有什么,而是他有沒有學習能力。因為只有學習能力才是應對高速發展變化的21世紀的根本應變之道!

然而學習能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維持舊知識的學習能力;一種是創造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前者僅僅簡單地繼承過去自己已有的知識,而創造性學習最大的特點是面向未來,既能夠根據自己的創造需要主動地進行學習,又能夠同時進行知識的重組與創新。兩種學習能力最本質、最根本的區別便是以繼承性學習的積累知識為主要特征,為創新知識做準備,而學習知識,推動發展知識,還要依靠創新知識的能力!

在創新能力方面,中國海爾集團的擇業觀是:善于總結。海爾所要的不是一個有多么豐富經驗的人,而是一個善于總結經驗的人。善于總結經驗的能力,就是學習能力。如果沒有學習能力,有再多的經驗,也不能轉變為智慧。相反海爾認為一個人一旦有了這種學習技巧及綜合的能力,即使現在沒有經驗,只要做成一件事,就會去總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樣的人就會有一套自己的東西,發展的速度會很快。

某知名企業老總也曾說過:“學歷文憑代表一個人的靜態能力,而學習能力才是一個動態、實用的能力?!睙o論知識和技能及技術在當代是多么的新,但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年代里都可能在短短的時間里折舊得干干凈凈,然而,學習技巧是永遠年輕的,它永遠不會折舊。

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中國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學,這種體制下走出來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學許多東西,這對于他進大學考試有許多幫助。但這種教法的主要缺陷是學生只宜于考試,不宜于做研究工作,因為研究工作所要求的路與傳統的學習方法完全不一樣。傳統的學習法是別人指路自己走,而新的學習方法是自己開路自己走。”

▲終身學習的學習觀念九大轉變

品牌:金石海納
上架時間:2014-01-26 18:50:07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金石海納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古田县| 光泽县| 韶山市| 思茅市| 噶尔县| 沅陵县| 黑河市| 唐山市| 芮城县| 法库县| 清原| 外汇| 额济纳旗| 龙门县| 曲靖市| 卢氏县| 晋城| 高尔夫| 芦山县| 游戏| 云梦县| 留坝县| 赫章县| 文登市| 牡丹江市| 镇江市| 石泉县| 江安县| 松原市| 金阳县| 桦川县| 理塘县| 库尔勒市| 黎川县| 佛学| 恩平市| 增城市| 曲阳县| 章丘市|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