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高效記憶方法(4)
- 學習強人與頭腦強人(北大清華學得到叢書)
- 凡禹
- 5582字
- 2014-01-14 09:57:26
結果表明,用整體記憶法記住這26個單詞,比分塊記憶用的時間短,正確率也比較高。原因在于,分塊記憶時,記每一組的5個字母可能比較輕松,但最后連貫背誦時,有許多人就搞亂了,互相銜接不上了。采用整體記憶時,因為把26個字母作為一個完整的東西掌握,各個字母之間的聯系和銜接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了。因此,當我們遇到數量不大而又比較容易的材料時,就可以采用整體記憶法把它一氣呵成地記住。
2.部分記憶法
當要記的內容又多又難時,整體記憶法就不利于準確快速地背誦,這時就要采用部分記憶法,這樣的記憶效果較好。而部分記憶法雖然較易于記憶,但往往不能很好地處理材料的銜接部分,不利于從整體上把握材料。可見它們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配合,互為補充的。這兩種方法在具體運用時缺一不可。
3.整體與部分相結合法
顧名思義,整體與部分相結合記憶法即為先對識記材料形成一個初步的綜合性認識,以此為聯系其各部分內容的線索,再將各個部分依次加以記憶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既有對記憶對象整體的全面把握,又有對記憶對象組成部分的“各個突破”,既吸收了整體記憶法的長處,使對記憶對象各部分內容的記憶能很好地銜接起來,又避免了因同時記憶的內容過多造成的困難。
【實驗支持】研究表明,將被試者分為三組,分別采用整體、部分、整體與部分相結合三種記憶方法識記同一材料達到熟記程度,結果平均需要時間為,部分識記組16分鐘,整體識記組為8分鐘,綜合識記組6分鐘。20天后進行回憶檢查時,平均需要提示的次數為,部分識記組7次,整體識記組4次,綜合識記組1.5次。
英語單詞的記憶特點是記憶量大,內容聯系不多。但是用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的方法,在課文中、語段中、句子中,通過語境來記單詞,既可以記住單詞的拼寫,又可以記住單詞的用法。多記單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語境。這樣學英語,就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用嘴說,用眼看,用腦想,各種器官都調動起來了,可大大提高記憶效果。
(1)整體與部分相結合法適用于難度大的材料。
整體與部分相結合記憶法適于用來記憶篇幅較長或難度較大的識記材料,如一篇較長的文章或一篇難記的古文等。在背誦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段背得很熟的文章,卻在一些詞上卡住了。這些詞有的是關聯詞,有的是新詞,有的是重點詞。這時,只要有誰提示一下,我們就能很快接上去。這說明記住關聯詞、新詞、重點詞,就能增強背誦效果。如果我們記住重點詞、句,把他們連成一條線,想著這條線回憶背誦,就容易背出來。在閱讀第一、第二遍時,找出各部分材料之間的邏輯聯系,在此基礎上確定幾個重點句、重點詞,以此作為線索加以回憶。然后,再找出重點句、重點詞與其他內容的聯系。在背誦時,即可借助重點句、重點詞,把各部分的片斷材料融為一體。
(2)整體與部分相結合法適用于運動員。
在實際中,有好多綜合運用整體與部分相結合來記憶的地方。如棋手記憶整盤棋局,導演記憶舞臺調度,演員記憶大段臺詞,體操和跳水運動員記憶一套運動動作等等。
現在,整體與部分綜合記憶法越來越多地被用在運動員訓練中。例如,有些國家采用自我暗示法訓練舉重運動員時,先是向運動員講解整體的、連貫的動作,并且做示范,運動員試做幾遍,然后再進行分解動作的教學。對試做中出現的缺點和不足,采用自我暗示法糾正:運動員躺在地板上,閉上眼睛,回憶整個動作的形象,檢查自己動作的不足之處。
【實驗支持】美國教練員用這種方法進行籃球訓練實驗:A組在20天期間,每天進行20分鐘的實際投籃訓練;B組在這20天中每天進行30分鐘的描繪投籃動作的整體形象訓練;C組在這20天中,每天進行20分鐘的實際投籃訓練和30分鐘的描繪投籃動作的整體形象訓練。結果,A組的得分能力提高了26%,B組的得分能力提高了24%;C組的得分能力提高了41%。
美國的國際象棋冠軍阿魯卡因在成為冠軍之前,曾把自己關在農村的一座房子里,戒了煙和酒,每天除做一些身體活動之外,就是進行這種形象訓練,把以往的冠軍作為假想敵,反復思考怎樣擊敗他們。
日本國際象棋名手木村義雄說,優秀棋手不是像初學下棋的人那樣走一步看一步,只考慮局部,而是用棋譜抓住全局描繪形象。他們能根據對手的走法,對幾十回合以后的局面加以想象,因而能夠記住成千上萬的招數和棋譜。
3.運用整體與部分相結合法的方法步驟:
①先將識記材料讀一兩遍,做一下“鳥瞰”式的考察,粗略地掌握整篇材料的大意或脈絡,作為將識記材料全部內容串連起來的線索,某些段落中的關聯詞更是起到這個作用。
②將識記材料分成若干意義完整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記憶,并注意每個部分與前后兩個部分之間的聯系。
③利用已掌握的貫穿整篇識記材料的線索,把已記住的各部分聯結起來,形成對整篇識記材料的完整的記憶。連接時相當重要,切不可生搬硬套。請記住:依據材料的性質、難度、長短,合理運用這種方法才會取得較好效果。
譬如背誦一篇文章,我們先通讀全文,然后讀兩段,背第一段,然后讀前三段,背第二段,總之在以某段為中心內容來記憶時,同時給其上下的段落以一定的注意,每段都背完后再通背兩遍全文,這應是揚長避短,找到了二者的最佳結合點。
在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的方法下,無論是邏輯能力,或是分析能力突出,都將成為我們記憶的好幫手。努力起來,發揮我們的潛能,記憶將不再是難題!
▲多種感官同時“上陣”來記憶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用兩種方法讓三組學生記住十張畫的內容,對第一組的同學只給他們說畫的內容,不讓他們看畫;第二組同學只讓他們看畫,不給他們講畫的內容;第三組學生既給他們看畫,又給他們講解。過了一段時間,檢查這三組同學對這十張畫的記憶情況,結果第一組記得最少,只有60%;第二組稍多,有70%;第三組記得最多,達到86%。實驗說明,學習時調動的感覺器官越多,記憶的效果就越好。
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以前所學過的溜冰、舞蹈、畫畫之類的與動作相聯系的內容最不容易忘記;詩詞、歌曲等吟唱的內容次之;光用眼睛看過的書籍、畫報等的內容最易忘記。學習外語,光看不讀、不寫的單詞,比較容易忘記,既看又讀、寫、用的單詞,不容易忘記。其原因在于它們屬于不同的記憶。
光用眼睛看的默記,是大腦對視覺符號的記憶,謂“視覺符號記憶”,讀、寫和運動性的記憶,包含著專管運動的小腦對肌肉運動的記憶,稱為“運動記憶”。“視覺符號記憶”遺忘速度較快,而“運動記憶”遺忘速度較慢,甚至終生不忘。
通過小腦記住的運動動作,并不限于軀干、四肢的運動,也包括身體各局部肌肉的細微運動。如小提琴家一連串準確、持久、迅速的動作,能不假思索地再現出來,幾乎成為習慣性的動作,還有書法家、畫家、雕刻家嫻熟、準確的動作,莫不與運動記憶有關。
1.多通道記憶效果的實驗證明和原理
多通道協同記憶法就是在記憶的過程中,把各種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都動員起來,協同配合、共同參與記憶的方法。人們認識事物有多種通道,各通道的配合有利于把握和記憶事物,更易于在大腦內部建立各種便于回憶的聯系。這種方法廣泛應用于學習實踐,主要應體現在把聽、說、讀、寫、思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適用于記憶各種材料。
研究表明,根據國外科學家的實驗和研究,各種感覺吸收知識的比率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健全的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五種感官器官吸收知識的比率如下:視覺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3.5%、觸覺占1.5%、味覺占1%。從記憶的效率看,單靠聽覺獲得的知識,3小時能記住60%,3天后只記住15%;只靠視覺獲得的知識,3小時后能記住70%,3天后記住40%;視覺、聽覺并用獲得的知識,3小時后能記住90%,3天后仍可記住75%。
這說明從總體上看,多種感官并用記憶的效用好。這是由于多種感官同時接受知識,就可使同一內容的大腦皮層上建立許多通路,留下多種痕跡,即使某一痕跡淡薄了,還有其他痕跡在,可以使記憶重現。此外,因為多種感官以多維度、多層次的方式感知識記材料,立體地反映一個對象,信息就會通過不同的感覺神經通路傳入大腦,起著不同角度的復述、強化作用,從而使印象加深。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左腦側重于抽象思維,主管語言、代數、邏輯等;人的右腦側重于形象思維,主管直觀圖像、音樂、幾何、綜合創造等。心理學家理查德·湯普森和醫學家斯凱爾研究證明,人的小腦中被稱為“下橄欖核”的部位對記憶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充分調動人腦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運動中樞等各個部位的積極性,協同記憶,對于提高記憶質量效果顯著。
應該特別強調的是,通過實驗、制作等實際操作,不僅可以增強感性知識,提高記憶效果,而且由于經常活動手指,還可以使大腦溝回增多變深,提高智能,防止或延緩腦衰老。在大腦運動中樞,與一個拇指相對應的大腦皮層面積相當于與一條大腿相對應的大腦皮層面積的10倍。大腦控制整個軀干的腦細胞數量只相當控制雙手的腦細胞數量的1/4。特別是左手參與實驗、制作等,有利于開發右腦,培養創造力。
2.出聲朗讀有助于記憶
這是由于讀出聲來能使精力集中,同時由于自己發出聲音和聽自己的聲音這兩種活動同時進行,兩種器官協同作戰,所以,對大腦的刺激效果就能增強。
因發掘特洛伊遺址而聞名的H·修利曼,以語言學的天才而被人們熟知。他從學習希臘語開始,到精通幾國語言,其學習方法就是朗讀。而且常常讀到深夜。據說,他曾因此而被人從公寓趕出多次。他僅用3個月~6個月就能完全記住、精通一門外語。
我們在用字典查閱英語單詞時,如果嘴里一面念一面翻書的話,就能很快查到;如果不出聲,相類似的詞就在旁邊,很容易弄錯。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查找時,突然一個使人注目的單詞跳入眼簾,我們會先看這個詞,結果,把自己本來想查的詞也忘了。如果總是念叨著要查找的單詞,就能直接去查找。讀出聲來隨時都能判斷自己查單詞是否正確。
3.做筆記能輔助記憶
馬克思“時常在自己的抄本里,記下他想豐富自己的記憶力的各種實際資料”,“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作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的非常強的而且精確的記憶”。馬克思在寫作《資本論》的過程中,讀過和做過筆記、摘錄的書有1500多種,寫的筆記本(包括手稿、摘錄、提綱、札記)有100多本。凡是和政治經濟學有關的學科,他都細心地研究。他孜孜不倦,花了40年時間,才完成這部光輝著作。
這就是多通道協同記憶法,應用最廣泛而又有效的記憶方法之一。要記得關鍵的“五到”——眼里看到,心里想到,手里寫到,嘴里念到,耳朵聽到。
▲形象記憶法
形象記憶法就是利用事物形象或頭腦中的表象進行記憶的方法。一般來說,形象的顯著特點是具有直觀、鮮明、穩定和有整體感及概括性,它能給人深刻的印象,能夠幫助人進行聯想,觸景生情,引發人的情緒色彩。通過聯想還可能產生跳躍式的想象,這種想象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缺乏邏輯性。所以說,借助形象來記憶事物能夠增強記憶的效果。
研究表明,直觀形象的材料比枯燥抽象的材料容易記得多,這也是記憶活動的一條規律。
形象記憶的基本技巧是借助于鮮明的形象進行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使之達到增強記憶效果的作用。其實質就是,不僅要把具體的記憶材料形象化,而且還要把抽象的難記的材料形象化,以增強記憶效果。
例如,要記憶雞、鴨、牛、羊、房子等具體名詞時,如果在腦中僅出現這些名詞的漢字,記憶印象不如出現這些具體事物的形象容易記住。又如將人名與人的外貌特征結合起來容易記。這就是說具體名詞形象化記憶效果好。而那些抽象名詞,如愛國、科學、幸福等,沒有直接形象,要想使之形象化,那就要靠想象聯想,人為地賦予某些形象,如將愛國與愛國的英雄人物聯系起來記。少女貞德是個救國英雄,一想起貞德就想起愛國這一抽象名詞。將幸福與幸福的家庭生活聯系起來,科學與家用電器發展聯系起來,就是說將沒有直接形象的抽象名詞,借助想象或聯想,人為地賦予它們形象,使之形象化就好記了。這些都是形象記憶法的基本要求和做法。
1.形象化的方法途徑。
在形象記憶法中,還可以分出一些具體方法。
(1)形象比喻。用自己熟悉的東西比喻記憶的材料,記憶起來生動直觀,效果好。
如中國地形圖像只大公雞,某某地方在雞頭,某某地方在雞尾,這樣就好記多了。這樣一來,可以利用形象特征記地圖。
羅馬尼亞:像握緊的拳頭;
意大利:像只皮靴;
貝寧共和國:像一個火炬;
多哥:像“1”字;
越南:像“3”字;
朝鮮:像“5”字;
索馬里:像“7”字;
日本九州島:像“9”字;
又如某人愛說,人們就稱他“烏鴉嘴”;某人瘦得可憐,比喻為“電線桿”;某人頭腦靈就比喻為“猴精”等等。這樣用比喻使之形象化就容易記住了。
(2)形象描寫。把一般材料,特別是對抽象材料加以生動描繪說明,就好記多了。
優秀的作家都是語言大師,他們能栩栩如生地勾畫出人物和事件,讓它們在讀者心中打上印記,經久難忘。請看莎士比亞《皆大歡喜》關于人生7個時期的精彩章節:
最初是嬰兒時期,他在保姆的懷里嗚嗚地啼哭、吐奶;接著便到了上學的年齡,背著書包,滿臉紅光,像蝸牛一樣慢慢騰騰地拖著腳步,哼哼唔唔很不情愿地去上學;接下來便到了尋找意中人的時期,經常唉聲嘆氣,宛如爐灶的風箱,并當著她的面朗誦自己創作的充滿哀怨的詩歌;然后是入伍參軍,豹子一樣的胡須下面滿嘴都是古怪可笑的誓言,愛惜名譽,動不動就要打架,在炮口找尋像泡沫一樣轉瞬即逝的功名。
(3)形象圖解。我們都知道,冗長繁瑣的文字材料或數字材料不易記憶,但如果對它們加以組織處理,用圖形、圖表、圖畫、網絡圖、樹形圖或實物、模型、標本等具有空間形狀特點的圖表示,使記憶材料由繁到簡,由抽象到具體,可大大提高記憶效果。
形象記憶法應用廣泛,方式方法很多,例如漢字是象形文字,在記漢字時就常用形象記憶法。“攀”字筆畫多,小學生很難記住,一位特級教師教“攀”字時,形象地說:“一雙大手抓住陡峭山峰上的樹枝和荊棘,使勁往上爬”。這樣一講,絕大部分學生都記得很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