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終身學習的人生目標如何計劃(2)
- 學習強人與頭腦強人(北大清華學得到叢書)
- 凡禹
- 3674字
- 2014-01-14 09:57:25
如果有人選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目標,無異于讓一個科研工作者去賣茶葉蛋,“牛頭”不對“馬嘴”,風馬牛不相及。這又談何發揮、談何成就?沒有興趣而硬性要求去做,就像“強扭的瓜,甜不了”。我們應該做的是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專長,然后使其充分發揮。
一位李姓博士,他的專長是“做事講究方法,善于規劃與整理,具有說服力,從專科到博士所學的都是工業工程與管理”,此外,他對實務的應用比對理論的探討有更濃厚的興趣,所以他為自己定的人生目標是:“發展一套處理事情的有效方法,幫助個人或組織運用所發展出來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進而節省時間。”
事實上,每個人都極富潛力,只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專長與興趣,設定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能盡情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把握好目標的方向
設定好人生目標后,還必須決定通往人生目標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所謂的“中期目標”。
我們可以用“方向”這個簡單、易解的名詞,來取代時間長度不甚明確的“中期目標”。
方向好比指南針,工作得再快,再有效率,如果走錯了方向,不但徒勞無功,而且浪費了無法彌補的時間。全球暢銷書《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說:“我們辛辛苦苦一級一級爬上成功的階梯,沒想到爬到頂端才發現梯子擺錯了方向。”這真是一語道破了方向的重要。
王君20歲中專畢業,開始服兵役,就經常思考自己以后的方向。由于王君擔任的是財務工作,所以每個月只有發餉的那段時間比較忙碌,其余的時間可自行運用。
原先王君計劃準備高考,以便退伍后有個穩定的工作。有一天,當王君與其導師談話時,導師說:“以你的情況,直接出國跳讀研究所應是最適合你的方向。”在仔細考慮了幾個星期,并得到家人的支持后,王君決定將所購買的用以準備高考的書籍全部束之高閣,專心準備考托福。同時也準備了工科研究所所需的GRE和商科的GMAT。在退伍前夕,王君三個考試都順利高分通過,并獲得多所美國大學研究所的入學許可。
王君出國不到一年的時間,順利取得碩士學位,回國后自行開設翻譯社,也同時開始申請美國學校的博士班。這時,王君中專的同班同學們正好補習完,準備考技術學院的兩年制大學部。如果順利的話,他們需要花兩年的時間讀完大學;更順利的話,需要再花兩年的時間讀研究所。因此,以時間來說,王君已經比他的同學快了四年。
這里想強調的是,王君不見得比他的同學聰明或是經濟情況好,只是他所走的“方向”和他們不同而已。如果他們和王君走同樣的路,大多數也會節省四年的時間。
回國一年后,王君順利申請到美國博士班的全額獎學金,又再次赴美開始另一階段的求學過程。
▲逐個擊破各項具體目標
一個人的成就最主要在于——是否能根據自己的人生目標,設定正確、具體可行且適合自己的各項目標。
事實上,一個人在半年后的成就,是完全可以預知的,因為他只是達到他的目標而已。可是如果所設定的目標,與人生目標并不相關,那么一生仍然不可能有所成就。
耶魯大學的目標設定有如下七個步驟:
1.先擬出個人期望達到的目標;
2.列出好處:達到這個目標有何好處?例如自己有一個目標想買房子,列出買房子對自己有哪些好處;
3.列出可能的障礙點:要達到此目標的障礙,可能是錢不夠、能力不夠等,一一列舉;
4.列出所需資訊:思索需要哪些知識、協助、訓練等;
5.列出尋求支持的對象:一般而言,很難靠自己一個人即能達到目標,所以應將尋求支持的對象一并舉出;
6.制定行動計劃:一定要有一個可行的行動計劃;
7.制定達成目標的期限。
這樣的目標設定十分科學、細致,并且對目標的達到較為有效。
這里我們還需要再強調如下幾點:
目標必須是正確、適合自己的。
沒有比錯誤的目標更浪費時間的了!不是嗎?
1.是否曾經努力學習一套電腦軟件,并參加了該軟件的訓練課程,結果發覺在工作上完全派不上用場?
2.是否曾經認真閱讀了好幾本書,讀完后才發覺這些書對自己沒有什么幫助?
3.是否曾經一時興起,自己開過服裝店、花店或餐廳,但是經營了幾個月后,發覺自己并不喜歡這工作,而關門大吉?
4.是否曾經努力賺錢買車,買了后才發覺沒地方停車,結果還是搭公車上班?
要節省時間,就要仔細思考目標是否正確、有意義,這樣才不至于白白浪費時間與精力。
正確目標另一層面的含義,是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些人很努力工作,所設定的目標也往往順利達到,可是一生并沒有什么成就,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所設定的目標對人生目標的達到,并沒有太大或直接的幫助。因此,設定目標時要考慮該目標是否對自己人生目標的達到有貢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這目標就不是自己的正確目標,也就不值得花時間去努力了。
1.目標要具體、適度
例如:“我想要在半年內升為副教授”或“今天下午我要完成演講稿”。
而像那種“爭取在工作上跨上一個臺階”之類的空洞的目標是堅決不應提倡的。空洞、不具體的目標容易使人有松懈的借口,不利于目標的執行,對個人的生活改變不會產生什么效果。
目標也不是越具體越好。如果規定自己某時刻到另一時刻必須要做完某件事,那未免有些被動,為了定目標而定目標,結果往往由于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干擾而達不到預期計劃,產生心理上的障礙和不良情緒,影響下一個目標的完成。
因而,制定目標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到具體、適度,這樣才能激發自己的積極性,順利完成目標。
曉雯是地方報紙的專欄作家,專門報道事件內幕,薪水很高。朋友都覺得她很幸運,然而她從來就沒有感覺到成功。為什么?因為她非常重視人道主義,她喜歡幫助別人,她需要幫助別人。寫這種專欄不但不能滿足她幫助人的欲望,反而令她有“剝削”別人的感覺。也許別的人不會有這種感覺,然而曉雯有不好的感覺,她根本不喜歡寫這種專欄。
成功不成功,其實標準很多。它完全是一種個人的愿望。只有個人所完成的事情和他的價值觀相符,才會感覺到目標制定的正確性,有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2.寫下個人的目標
為了清楚自己各方面的目標,應該安排一個安靜的環境,一個人獨處,讓自己冷靜思考自己的各項目標,然后將目標具體地寫在隨身攜帶的記事簿上。這樣做可以讓自己隨時參考,并加以檢查、修正。
雖然很多人也曾經思考過他們的目標,但很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人并沒有將他們的目標寫下來,只是在腦海里反復思考。然而,想法稍縱即逝,隔天也許就不記得了,即使記住也可能不夠完整。所以對于自己目標這么重要的事,一定要寫在記事簿上,這樣,才能不斷加深對目標的印象,進入自己的潛意識,更自覺地向目標邁進。
3.不時思考、檢查目標
高瞻遠矚的人必定經常“思考與檢查自己的目標”。如果每天忙著處理一大堆瑣事,而沒有時間做這方面的思考,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思考、檢查自己的目標是極有必要,也極有效果的。
每天不時想到自己的目標,可以保持高昂的士氣,并培養積極的心態。不必特別安排時間來做這件事情,可利用等人的空當,或者利用洗澡與睡前的時間思考。
有的人喜歡每天早上重寫一遍自己的目標,每天晚上審查這些目標,讓心里感到每天都有成就和進步,并可以在目標完成情況不盡如人意時鞭策、提醒自己。
4.尋求良師益友的建議
對于個人目標的決定,“良師”的指點和“益友”的討論,是非常重要的。
19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A·薩繆爾森說:“我可以告訴你們怎樣才能獲得諾貝爾獎金,訣竅之一就是要有名師指點。”據統計,美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半數以上跟前輩諾貝爾獎獲得者學習過。這些跟獲獎者學習過的人,比沒有這種經歷的人的獲獎時間,大約提前7年。當然,并不是高徒全部出自名師之手,但重視名師指點是節約時間、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徑。
良師或益友也許是我們的親人、老師、長輩或朋友,不論他們是誰,他們應是那些最了解自己或是許多方面都值得學習的人。由于他們閱歷豐富,思考問題比較全面,因此可以給你提供一些相關資訊、客觀的見解和比較合理的建議,這是自己進行正確的人生設計的捷徑。
當自己方向未明、猶豫或彷徨時,就應該將自己的目標告訴他們,尋求他們的協助,多聽他們的意見,然后自己做最后的決定。
當自己要決定某個目標的時候,可以將想法和太太討論,也可以向同事訴說。當自己這樣做時,會感到自己有些壓力,驅使自己努力達到。
另一方面,當自己表達的同時,會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方向,并借此整理、修正自己的目標,使目標更周全、更具可行性。當然,因為他們對自己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所以他們也經常會提供一些中肯、有建設性的意見。
3.要定下目標完成的期限或時間
沒有期限或時間的目標,不會給人絲毫的壓力,這和設不設定目標沒有兩樣!因此:
(1)“我要學習視窗軟件Word”要改為“我要在未來一個月內,熟悉視窗軟件Word,并用以處理日常文書工作”。
(2)“我要閱讀管理方面的書籍”要改為“我這個月要讀兩本管理方面的書。”
(3)“我要自己開家顧問公司”要改為“我要在未來的三年內,自己開家顧問公司”。
定下完成期限不但更具體,而且會產生適當的壓力,鞭策自己去實踐。
有些目標是長期性的,并沒有所謂的完成期限,對于這類目標則應定下“時間”。例如:
“我要陪太太、小孩一起散步”要改為“我要每天晚上和太太、小孩一起到附近的公園散步、聊天、嬉戲一小時”。
只有可衡量的目標,才具有實際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