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效學習方法(2)
- 學習強人與頭腦強人(北大清華學得到叢書)
- 凡禹
- 5781字
- 2014-01-14 09:57:26
成功和失敗之間只是一線之隔。當我們運用學到的知識時,應該把握機會加以自我檢討——有哪些地方還可以改善和加強,如何修正原來沒有做好的地方。這樣就可以調整錯誤的角度,使我們朝一個正確的方向繼續努力,而不會始終在原地踏步。常常不斷地檢討、思考,不僅將原來沒有做好的地方加以調整、改進、做好,也要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對了,可以往更好的方向擴展。
6.與家人朋友及周圍人多分享
分享是最好的學習,很多東西學會之后,如果只是自己運用、自己得到、自己發展,只能運用在自己或自己公司的身上。知識應該不斷地傳播運用,才能改造或改善一個更好的社會。這是一個靠學習能力決定高低的知識經濟時代,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可以勝出。無論我們在學校受過多少教育、不管是什么貧富貴賤的家庭背景,只要能夠學習,都有機會獨占鰲頭,前瞻趨勢。所以,我們必須把所學會的東西不斷地分享,分享知識的速度越快、分享知識的人數越多,能帶給別人的影響也越大,領導的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就越強。
▲循序漸進學習法
人的認識是由淺到深,由未知到已知,由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過程。反映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書本知識,當然也有其深淺、高低層次之分。間接吸取知識必須與其直接的認識過程相一致,讀書一定要注意書的深淺程度和層次性,循序漸進。
所謂循序漸進,就是要按照自己已有的認知程度,選擇適宜的書籍、文章閱讀,由淺入深,從低到高,一步一步地學。讀書須掌握尺度,掌握步驟,無論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還是讀社會科學的書都要先讀初級的,再讀中級的,然后才能攻讀高級的。
循序漸進,還要適量。一般地說讀書的分量不要過重,一次不要讀得太多。初學一門知識,初讀一種書籍時,進度要放慢些,切勿貪多求快。
前蘇聯作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一個趕車卻未曾把貨捆結實的醉酒的車夫,他不往后面看,只是往前趕,趕回家去的僅是一輛空車,反而夸獎他走了很長的路程?!蓖瑯拥牡览砦覀冏x書可不能像醉酒車夫那樣,只顧快讀、多讀,而不管到頭來的實際收獲如何。
1.循序漸進符合認識規律
直到今天,循序漸進法也是我們在學習中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因為學習必須由最基本的內容開始,按照知識的結構體系和個人的接受能力,有層次、有步驟地向更高的知識層次發展。循序漸進法正好符合了知識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因為任何知識都是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感性向高級理性發展,最后形成一個嚴密的有順序性的體系。同時,循序漸進法也是符合人的認知的發展規律的。人的認知是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由現象上升到本質,由具體上升到抽象,具有順序性。因此,循序漸進法是由知識的有序性和人的認知能力的層次性決定的。只有按照規律進行學習,才能保證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循序漸進法反映了“序”和“進”的統一,學習必須保持“序”和“進”的相對統一,即按照科學知識的邏輯體系和人的認識過程與認知能力的規律進行。
從名稱上看,一般來說循序漸進法應該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法。因為它從最基礎的相關知識入手,逐步把我們帶入深層次的學習境界。運用循序漸進法時也可以采用循環學習的方式,即當你對各個部分的知識有了基礎性的了解后,再進行深入的學習。
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的缺點是趣味性差和學習成效慢,特別是學習初期往往要靠毅力才能堅持下去。當然了,一旦入門真正地掌握這種方法后,這些缺點也就自然消失了。實踐表明,這種學習方法一旦完成,其效果是最好的,因為我們已經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在實際應用(包括創意)中自會有一種八面逢源的感覺(這可是真正的辛苦換來的)。
2.循序漸進記憶法的原理
心理學家認為,新知識的學習受已有知識經驗的制約,這一原則曾經是數世紀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原理。因為新知識是通過它們在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取得了地位而獲得的。新知識的掌握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安排學習時就應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少到多,一步一個腳印,逐漸積累才能收到較好的記憶效果。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向學生出示一系列幾何圖形,要求甲組按圖形順序記憶,對乙組只提出盡可能多地記,沒有提出按順序記憶的任務。結果,甲組學生平均記住圖形的70%,乙組學生只記?。玻福ァ:芏嗫茖W家也都諄諄教導我們,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必須打好基礎。還記得第一個生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巴甫洛夫的教導嗎?他說:“我對我國有志于科學的青年有什么祝愿呢?首先,循序漸進。我一說起有成效的科學工作這條最重要的條件時,就不能不感情激動。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在未掌握前一項時決不要開始后一項。但是,切勿成為事實的保管員。要透徹地了解事物的奧秘,持之以恒地搜尋支持它們的法則?!?
循序漸進記憶法是在不斷復習和鞏固已識記過的內容的基礎上,以累進的方式逐漸擴大記憶量,以記憶更多的內容的記憶方法。
3.循序漸進的方法
循序漸進方法可用于各門知識的學習。具體做法是:把要學習、記憶的內容分成A、B、C、D、E等部分,先學習A部分,記住后,再學習A、B兩部分,記?。虏糠趾?,再學習A、B、C三部分……如此循環往復,達到邊記憶邊復習的目的,直到掌握了要學習、記憶的全部內容為止。于是學習者始終知道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效果。
4.循序漸進法的優點所在
循序漸進記憶法是一種慢中求快的方法,其特點是學習、記憶過程的重復。這從表面上看似乎多費了些時間,但它有很多優點。
在具體做法上,首先要找出材料的順序。順序的排列,一般是根據各部分內容的重要性、難度大小確定的,但有時也可根據看問題的不同角度、闡述問題的不同層次而確定。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注意各部分之間相互轉化、相互銜接、相互過渡的特征,這是很重要的。
如記憶英語單詞,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單詞的先后記憶,最終達到全部掌握單詞的目的。先假設如果學生對某一單詞能說出它的所有漢語意思和用法,那么本單詞對他來說就是最簡單的。如果能說出它的部分意思,就把它定義為中等難度的詞。如果不能夠說出它的任何意思和用法,就把它定義為最難的詞。記憶的順序是由簡單到中等,中等的記住以后,再記憶最困難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記憶,一部分最困難的詞就變成了中等難度的,在以后的記憶中,困難的不斷地變為中等的,中等的不斷地變成簡單的,最終所有詞匯都變成自己熟識的詞了。這是第一層面上的循環。
另一個層次上的循環是,在記憶中等難度和困難的詞時,可以將單詞按一定的標準分組,規定第一天記憶第一組,第二天記憶第二組,第三天記憶第三組,復習第一組,第四天記第四組復習第二組,
(1)它能使學習過的東西在頭腦中鞏固下來,形成牢固的記憶,并且能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避免記了新的忘了舊的,解除了后顧之憂,因而能有效地擴大記憶成果。
(2)運用循序漸進記憶法還有助于記憶內容的前后銜接,避免各部分記憶內容脫節的現象,從而形成對一個識記材料整體的完整記憶。
5.在平時學習中做到循序漸進要注意
(1)要勤。
知識的增長,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眼勤,處處留心;又要手勤,不怕麻煩,諸如做筆記、做摘要、抄資料、制卡片、搞剪貼等。平時不論讀書報、看電影、參觀訪問、與友人談話,都要做有心人,一發現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就隨手記下來。積累知識光憑腦子不行,要代替腦子儲存起來,由腦子指揮應該儲存哪些信息,也由腦子取舍哪些信息現在不用,哪些信息現在可用。
歷史上勤于涉獵、隨時隨地積累知識的趣聞軼事何止萬千。中國唐代青年詩人李賀,經常天一亮就騎驢出門,身上背著一個錦囊,遇有所得,就用紙記下來,投入囊中,晚上回家,就把它整理成詩。他的詩在唐代詩壇上大放異彩。俄國作家果戈理無論走到哪里,總是隨身帶著筆記本,把他所聽到的或者見到的傳說、故事、民歌、諺語、俚語和各地的風土人情、奇聞軼事記錄下來。有一次,他和朋友上飯館,飯菜都擺好了,他還在埋頭抄寫一張菜單,而且一邊抄一邊贊嘆:“太好了,太有用了!”這份菜單后來被他用在一篇小說里。
(2)要廣。
學貴博而能專,因為各種知識是互相聯系、互為作用的,掌握的知識越廣,就越能左右逢源,豁然開朗?!都t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果沒有極其豐富的園林、服裝、醫藥、詩詞等知識,他能繪制出那么瑰麗多彩的歷史畫卷嗎?奠定經典力學理論基礎的牛頓,倘若只懂得伽利略的物理學,而不精通開普勒的天文學,他能提出牛頓力學三定律嗎?所以,要在科學事業上有所突破,除了遵循一定的專業目標外,還要觸類旁通,兼收并蓄。
(3)要恒。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這副對聯正好說明了這第三個要點。積累知識是一個長期積累、鍥而不舍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貴的是持有恒心和毅力。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在當印刷工的時候,利用工作間隙,學習正在印刷、裝訂的書刊,又利用與書鋪學徒熟悉的關系,從那里借書看,抓緊業余時間攻讀,多年一直如此。后來又自學了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終于獲得了各種豐富的知識,成為電學巨匠。
(4)要理。
既然積累是為了用,就不能光是看、抄、摘,還必須加以整理。注意及時整理不僅可以幫助記憶,加深理解,有助消化,而且便于查找,要用時一翻就能找到。如果亂麻一堆,不能分門別類,就很難達到這個目的。如何整理、歸類,可以因人、因學科不同,采用各種適合于自己的方法。
▲聯想學習
所謂聯想,就是由當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關的另一事物。心理學認為,聯想實際上反映了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它在促進人的記憶、想象、思維等的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成為了人的思維的一種形式,成為學習的一種方法。學習的一種主要機能就是在有關經驗中建立聯系,思維中的聯想越活躍,經驗的聯系越牢固。經常地形成聯想和運用聯想,可以增強學習效率。
1.運用聯想法進行學習的步驟
(1)運用接近聯想。
就是由于客觀事物在空間上接近、在時間上同時或相連續而建立起來的一種聯想。
(2)運用類似聯想。
就是由于客觀事物在現象或本質方面有相類似的地方而建立的一種聯想。
(3)運用對比聯想。
就是由于客觀事物存在著對立性而建立起來的一種聯想。
(4)運用因果聯想。
由于客觀事物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而建立起來的一種聯想。在學習活動中,應當盡量想辦法使新知識和自己頭腦中原有的東西聯系起來。
2.聯想法的八種分類
在實際中,運用這些聯想的步驟運用可以得到多種聯想的學習方法。一般來說,常見的有以下八種:
(1)故事聯想法(story of the association)
故事聯想是最簡單的聯想,就像看電影一樣,只要看過電影的劇情,就能回憶電影的細節。的確,電影的情節應該比書本的知識容易記,除了電影有聲光畫面外(聽覺記憶+視覺記憶),豐富的故事更是快速記憶的關鍵。
【聯想舉例】今天如果我需要別人幫我買電池、馬克杯,同時連貫成一個故事呢?我們這么練習,比方我現在錄音機的電池快用完了,未雨綢繆,我就先到商場買些電池,買電池時碰到一個朋友,所以就一起到咖啡廳用馬克杯喝咖啡,然后朋友跟我說下星期一定要找機會買票坐火車去桂林看看。在這個過程當中,整個劇情包含為什么要去買電池,碰到朋友的過程中用漂亮的馬克杯喝咖啡,然后朋友建議我買火車票去一個風景好的地方旅游。
(2)圖像聯想法(visualization association)
如果看到一個男孩子,剛好他的相貌有一點像影星湯姆·克魯斯,起碼會記得,和湯姆·克魯斯差不多,他的個子不高,而且蠻帥的,他笑的時候有酒窩,眉毛是濃濃的,然后總是有個露牙笑容,等等。因為用聯想的方法來記這個人的樣子,就可以避免弄混這個人的樣子,會借由別人的某些特征,提升新的印象,這個就叫做圖像聯想。
(3)兩兩圖像聯想法(2-picture association)
剛才我們已經學會圖像聯想,現在要練習的是將兩個圖像連接(這是連鎖記憶的基本動作),就是把兩個圖案設計成一個視覺可以看到的圖像連接。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回憶一個圖案(兩個圖像的結合)時,自然會連接到下一個圖案。例如,看到一幅畫,里面有一個老虎爬到石頭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起就成為一個聯想,將來想到石頭會很容易想到老虎。
(4)流程聯想法(pattern association)
流程就是一個基礎、一個過程,例如我們日常生活都有流程?起床、刷牙、吃早餐、上學、上班等這一方面的流程,這種日常生活的固定模式讓我們很容易從起床聯想到刷牙,聯想到吃早餐,聯想到上學上班。
所以若是記憶的事物有流程可循,或是我們可以創造出類似流程的聯想,就能產生牢而不破的記憶鏈,可以從頭記到尾,自然也能從尾記到頭。
(5)聲音聯想法(sound association)
除了聲音本身的特質,如音色、音質、音量可以當作聯想的線索外(例如人的聲音低沉,我們可能會聯想這人很沉穩;尖高的聲音可能聯想到緊急、恐懼等情景),諧音或譯音也可以成為聲音聯想的素材。例如“諧音”,一位老師的名字叫“何景峰”,如果倒過來講就變成“峰景何”(風景河),就像一條有漂亮風景的河,所以頭腦很容易聯想到名字的發音、諧音等。
(6)韻律聯想法(rhythm association)
也叫節拍聯想,或是旋律聯想(melody association),我們知道節奏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時獲得提示。有些人不贊成讀書時聽音樂,生怕這樣讀書會不專心,卻不知這些節奏、旋律可以幫助記憶呢!大家都知道一種音樂風格叫做Rap,這是一種節奏快、動感強的青少年音樂,有人翻譯成“饒舌歌”,倒還挺傳神。歌曲除了旋律會讓人自然聯想到歌詞,為了順口起見還多半“押韻”,例如“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另外節拍也能起到提示的作用,除了唱歌外,有人想不起事情時,會習慣性地彈指節或是用手指敲桌面,這些節拍可以幫助人們“喚醒”記憶。
(7)口訣聯想法(pithyformul association)
口訣是利用關鍵詞、押韻、節奏、圖像等聯想的元素組成的“雞尾酒”聯想法,漢字的特色讓口訣更能發揚光大。很多口訣是5個字或7個字。例如,G8(八大工業國家高峰會,包括俄羅斯、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及英國),即“俄德法美日加意英”,然后可以用諧音或是轉移來協助我們聯想,比如“肚子餓的話(俄德法),每(美)日加一(意)只老鷹(英)在飲食里。
(8)自然聯想法(natural concep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