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決定你企業的未來
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作者的話
《聚焦:決定你企業的未來》是我在女兒兼合作伙伴勞拉(LauraRies)的幫助下完成的第一本書。
在我們的合作開始十年以后,勞拉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營銷策略專家?!度A爾街日報》(TheWallStreetJurnal)和《紐約時報》(NewYrkTimes)等媒體大量引用她的觀點。
2002年10月,《商務2.0》雜志(Business2.0)提名勞拉為該年度的“管理大師”。同獲提名的還有拉里·博西迪(LarryBssidy)、諾爾·迪奇(NelTichy)和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等知名作者。
她也成了我在寫作方面的好搭檔。自從《聚焦》首次出版以來,勞拉和我還寫了另外四本書,包括《品牌22律》《互聯網商規11條》《廣告的沒落,公關的崛起》和最近出版的《品牌的起源》。
但《聚焦》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著作。很多讀者告訴我們,在所有“里斯”書籍中,他們最喜歡的還是《聚焦》,因為這本書提綱挈領地概括了我們所有的營銷理念。
在我們自己(主要服務于《財富》500強企業)的咨詢業務中,《聚焦》也是最有用的一本書。我們采納自己的建議并建立了聚焦。在我們的信箋、名片和網站上都寫著:“里斯伙伴公司(Ries&Ries),聚焦顧問?!?
我也希望看到,自從《聚焦》于1996年出版以來,美國企業的聚焦程度總體上有所提高,但事實并非如此。美國企業總是能找到借口,去尋找新目標,開展新業務,進入新市場和開拓新領域。
我們的忠實讀者應該非常熟悉多元化發展(diversificatin)、品牌延伸(lineextensin)、協同效應(synergy)和融合效應(cnvergence)這四位“啟示錄騎士”。它們還在繼續禍害美國企業。
第一位“騎士”是多元化發展。郭思達(RbertGizueta)是可口可樂公司(Cca-Cla)已故的前董事長,因為沒有像百事可樂(PepsiC)收購必勝客(PizzaHut)、塔可鐘(TacBell)和肯德基(KentuckyFriedChicken,KFC)那樣為公司開拓其他業務,他曾經受到批評。
郭思達回應說:“在美國有一種觀念,認為兩攤爛生意勝過一攤好生意,因為它分散了風險。這太愚蠢了。”我們也有同感。
請看第6章“兩瓶可樂的故事”,我們建議百事可樂分拆餐廳連鎖業務?!毒劢埂烦霭嬉荒暌院?,他們的確這樣做了。
第二位“騎士”是品牌延伸。很多公司根據“利用品牌價值”的習慣做法,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如何將品牌用于其他品類。結果往往以失敗告終。
例如,IBM將大型計算機品牌用于個人電腦(IBMPC)。根據報道,IBM在經營個人電腦業務的23年里虧損達150億美元。最后他們終于認輸,將個人電腦業務以15億美元低價賣給了聯想電腦公司(Lenv)。既然IBM都無法搞定品牌延伸,你憑什么覺得自己行呢?
IBM本來應該怎么做?當然應該給個人電腦業務另取一個名稱。請看第12章“建立多梯級聚焦”。
可能你也應該看看第13章“化混沌為有序”,我們建議IBM聚焦于“開放式”操作系統,幾年前,他們的確這樣做了。據媒體報道,IBM每年投入10億美元開發并推廣Linux戰略。祝福他們。
第三位“騎士”是協同效應。如果多元化發展和品牌延伸不能為公司的擴張策略辯護,那么“協同效應”一定會成為借口。1加1等于3。(可惜1加1經常等于1.5。)以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前CE卡莉·菲奧莉娜(CarlyFirina)主持的惠普與康柏(Cmpaq)的合并案為例。據《經濟學人》雜志(TheEcnmist)報道,“菲奧莉娜女士頂住批評,固執地為康柏合并案辯護,并堅稱‘協同效應’最終會讓電腦業務發展成為惠普公司最大的一項業務?!?
協同效應再次失敗。如果你什么都想做,你就會失去聚焦。與康柏合并以后,龐大的新惠普什么都想做,從企業數據庫和服務器到咨詢和外包服務。當然,還有打印機和個人電腦。
比較一下與康柏合并以前和以后的惠普公司:合并前7年,惠普的收入和稅后利潤分別為2963億美元和187億美元,銷售利潤率為6.3%。合并以后呢?它們的利潤率下跌到2.4%。難怪卡莉·菲奧莉娜被炒了魷魚。
最后一位“騎士”是融合效應,它最具影響力,惹來的麻煩可能也最多。請看第3章“分化的動力”。(現在我們說“發散”,以示與“融合”的區別。)消費電子行業最流行融合效應。幾乎每家大的消費電子公司都公開主張這一理念。
索尼公司(Sny)最近在廣告上說:“融合:聲音、視頻和信息科技的理想搭配。”如果你像索尼那樣什么都生產,融合效應似乎可以令人欣慰。
不幸的是,索尼什么都生產,就是不生產利潤。在過去10年,索尼的稅后利潤僅占收入的0.9%。
在消費電子領域,任天堂(Nintend)是一家聚焦的公司。該公司只生產視頻游戲和視頻游戲機。
比較一下聚焦的任天堂和不聚焦的索尼。任天堂收入僅為索尼收入的1/13,但它在過去10年卻比索尼更賺錢。任天堂的平均銷售利潤率達13.9%。
事實上,任天堂在過去10年的利潤超過日本前六大消費電子公司的總和,盡管后者的收入加起來達到任天堂的70倍。
這就是聚焦的力量。
艾·里斯
2005年于佐治亞州亞特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