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經濟法學的叢林與寶藏
經濟法學有兩大“叢林”——理論的叢林和法規的叢林,經濟立法的爆炸式發展生成了法規的叢林,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第三法域”立法繁榮所致,我國因改革開放和融入經濟全球化更是成為經濟法復興的福地,經濟法理論也因應歷史的潮流而興旺發達,被譽為中國法學能對世界法學發展有所貢獻的一個重要方面。
經濟法的價值在于其實乃“經世濟民”之法,是確立一國經濟體制、經濟運行和發展的基本法律部門,是實現“國家干預經濟”、“政府經濟管理”以及調整“市場失靈”、“政府失敗”的“縱橫統一”之法,也是協調經濟可持續發展、穩定增長之法,更是維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之法,因而經濟法是國計之重器、民生之根本,其中蘊藏大量可供發掘的“寶藏”。經濟法學的學習和研究,從大處可以說是經濟法學人致力安邦定國的“志業”,從個人實際情況看可能是賴以安身立命的飯碗,故此經濟法學是可資探采的富礦寶山。
經濟法學固然蘊藏豐碩,但經濟法學的叢林讓人目不暇接,在學習和應用上感到難以適從、不好掌握。于是乎,初涉經濟法學叢林的“菜鳥”尋寶者,總想能找到某些“藏寶圖”、“路線圖”或者“實戰寶典”、“紅寶書”,希望能一冊在手,可“按圖索驥”以“走遍天下”而應付自如,期望有一本書能夠摒棄門戶之見包容各家各派學說,包含基本的原理、典型的案例、重要的法律、法規甚至是各種相關考試的真題。
達松這本經濟法原理與案例,述評經濟法的代表性學說以闡釋基本原理,選取典型案例以分析相關實務,結合主要知識點提出思考題目,還收集了相當部分高校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學試題、司法資格考試題和注冊會計師資格考題,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甚為貼近,另其“延伸閱讀”和“相關法規”等又為進一步探討點出了路向,不失為一本較為切合經濟法教學實際的教科書。當然,由于時間投入、資料收集和篇幅等因素所限,它也存在部分探討不夠深入完整、作者本人觀點不夠明晰等情況,期待他能通過日后的教學科研予以進一步完善。
文龍 謹識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