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寒夜之啼
萬歷三十八年臘月二十四日的雪,是裹著硫磺味飄下來的。
后來欽天監(jiān)的記事簿里寫著,那夜有赤星見于東南,紫微垣犯太陰。但景陽宮里的劉選侍看不見這些,她只看見雕花窗欞外越來越暗的天光,和接生婆王嬤嬤袖口磨出的毛邊。陣痛從午時初就開始了,現(xiàn)在酉時已過,她咬著的軟木上全是牙印。
“娘娘再使把勁!“王嬤嬤的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劉選侍恍惚想起去年這個時候,她還在御花園的梅樹下?lián)旎ò昱莶瑁又斐B遄眭铬傅貜募偕胶筠D出來,腰間的羊脂玉佩碰在太湖石上叮當作響。
又一波劇痛襲來時,她聽見殿外鄭貴妃派來的管事太監(jiān)王安在問:“還沒生?貴妃娘娘等著回話呢。“那聲音尖細得像根針,扎得她渾身一激靈。她知道鄭貴妃為什么關心這個——太子長子朱由校已經(jīng)八歲,若再添個健康男丁,皇上廢長立幼的心思就更難成了。
“炭!再加些炭!“王嬤嬤朝縮在角落的小宮女喊。叫翠桃的宮女哆嗦著去掀炭盆蓋子,里面三塊銀絲炭早已燒成白灰。按宮規(guī),選侍分娩只配五斤炭,申時就用完了。
劉選侍在劇痛中想起自己入宮那年冬天。萬歷三十三年冬至,她和三十個姐妹站在仁壽宮前的月臺上,內(nèi)監(jiān)拿著名冊一個個唱名。輪到她時,突然刮起一陣穿堂風,把她的裙裾吹得獵獵作響。端坐在鸞座上的鄭貴妃忽然笑了:“這丫頭腰肢倒像會跳舞的。“就這一句話,把她從淑女降成了選侍——貴妃嫌舞姬出身的女子輕佻。
“頭出來了!“王嬤嬤突然大喊。劉選侍感覺有熱流涌出體外,緊接著是撕心裂肺的疼痛。在意識模糊的瞬間,她聽見一聲微弱的啼哭,像幼貓的嗚咽。
“是小皇子!“王嬤嬤的聲音發(fā)顫,用早就準備好的黃綾子把我裹起來。后來她告訴我,當時我渾身青紫,怎么拍打都不哭。是她在銅盆里舀了半瓢冷水,在我腳心狠狠掐了三下,我才發(fā)出第一聲啼哭。
這聲啼哭驚動了殿外的人。門簾一掀,冷風夾著雪粒子灌進來。鄭貴妃身邊的崔嬤嬤跨進門檻,石榴紅的馬面裙掃過門檻上的積雪。
“貴妃娘娘問,皇子可康健?“崔嬤嬤的眼睛像兩粒黑豆,在我身上來回掃視。王嬤嬤趕緊把我往她跟前送:“您瞧,小皇子天庭飽滿......“
崔嬤嬤突然伸手撥開我的眼皮,又掰開嘴巴看了看牙床。她的指甲很長,刮得我臉頰生疼。“哭聲跟蚊子似的。“她撇撇嘴,從袖中取出個錦囊放在枕邊,“貴妃賞的如意鎖,給小皇子壓驚。“
等崔嬤嬤走了,王嬤嬤才敢打開錦囊。里面是個鎏金銀鎖,正面刻著“長命百歲“,翻過來背面卻是“早登極樂“。王嬤嬤倒吸一口涼氣,趕緊把鎖塞到妝奩最底層。這事她二十年后才告訴我,那時鄭貴妃的尸骨都在承恩寺塔園里爛透了。
我出生第三天,按例要行“洗三禮“。本該由皇帝欽定的典禮,最后只有東宮派來個七品典膳。儀式在景陽宮正殿舉行,王嬤嬤抱著我跪在蒲團上,聽著遠處隱約傳來的絲竹聲——那是鄭貴妃在翊坤宮給福王辦生辰宴。
“太子爺?shù)健?
突然的唱名聲驚得典膳打翻了香爐。我父親朱常洛穿著杏黃色常服走進來,身上帶著酒氣。后來我知道,他是剛從皇上那挨了訓斥,回東宮路上臨時起意過來的。
“這就是我的第五子?“父親的手很涼,指腹有練字磨出的繭子。他盯著我看了很久,突然對隨侍太監(jiān)說:“比由校出生時胖些。“這句話讓在場所有人都變了臉色——太子長子朱由校是忌諱,他的生母王才人就是被鄭貴妃杖殺的。
洗三禮潦草結束后的深夜,劉選侍拖著產(chǎn)后虛弱的身子,悄悄來到西偏殿。這是我出生后她第一次被允許見我。王嬤嬤后來回憶說,娘娘的手指在將要碰到我臉頰時突然縮了回去,只敢隔著襁褓描摹我的輪廓。
“嬤嬤看他的眉毛,“劉選侍的聲音輕得像嘆息,“是不是像極了太子爺閱奏章時的樣子?“月光從窗紙透進來,照著她單薄的素白中衣,衣領處還留著昨日淚漬的淡黃痕跡。
王嬤嬤正要答話,突然聽見外間有動靜。李選侍帶著兩個宮女闖進來,手里提著盞羊角燈。“妹妹好大的膽子!“燈光下李選侍的護甲閃著冷光,“皇子也是你能隨便看的?“
劉選侍跪在地上不住磕頭,發(fā)髻散亂開來。李選侍用腳尖抬起她的下巴:“既然精力這么旺盛,明兒開始就替本宮抄《女誡》吧。一天十遍,抄不完不許吃飯。“
我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度過人生最初時光的。景陽宮的冬天特別長,屋檐下的冰溜子要到三月才化盡。王嬤嬤說我有次發(fā)高熱,太醫(yī)署推說忙著給福王世子看疹子,拖了兩天才來個見習醫(yī)士。是張氏——我后來的乳母,連夜去御藥房偷了犀角粉,混在羊奶里喂我喝下。
萬歷三十九年元宵節(jié),紫禁城里張燈結彩,景陽宮卻連紅燈籠都沒掛。劉選侍抱著我在回廊下看遠處天空炸開的煙花,突然一滴溫熱的水落在我臉上。很多年后我站在煤山上,看著李自成的軍隊在城里放火,忽然想起這滴眼淚的溫度。
“五哥兒要記住,“她貼著我的耳朵說,聲音淹沒在遠處的爆竹聲里,“在這地方,笑的時候別出聲,哭的時候別掉淚。“那時我不知道,這是母親留給我的最后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