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九門泣血
- 最后那一抹斜陽
- 慕明者
- 4715字
- 2025-08-06 16:59:07
景陽鐘的余音還在京城上空回蕩,我已經站在午門的城樓上。鎧甲壓得肩膀生疼,這套永樂年間打造的御用盔甲,自從英宗皇帝親征瓦剌慘敗后,再沒有天子穿過。
“陛下,風大。“李若璉為我披上猩紅大氅,手指在系帶時微微發(fā)抖。我這才注意到,他腰間多了一柄短火銃——魯密銃,是從澳門葡萄牙人那里買來的稀罕物。
“會用嗎?“我指了指火銃。
李若璉扯了扯嘴角:“試過兩次,震得虎口開裂。“他頓了頓,“不過五步之內,能轟碎蠻牛的腦袋。“
我望向城外。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濃稠,但藉著烽火的光亮,已經能看見遠處地平線上蠕動的黑影,像一條正在蛻皮的巨蟒。忽然,一陣怪異的聲響隨風飄來,像是千萬只蝗蟲在啃食莊稼,那是建虜大軍行進時甲胄摩擦的聲音。
“有多少人?“我的聲音比想象中平靜。
李若璉喉結滾動:“哨騎回報,至少八萬。多爾袞的中軍大纛已經出現(xiàn)在沙河。“
八萬。我在心中默算,京營滿額應是十二萬,但吃空餉的慣例讓實際兵力不足三萬。加上臨時征調的壯丁,能戰(zhàn)的不會超過五萬。
“吳三桂到哪了?“
“最新塘報說剛過薊州。“李若璉的聲音低了下去,“最快也要三天。“
三天。我的指甲無意識地摳著城墻磚縫。宣紙般的北京城墻,如何擋得住建虜的虎狼之師三天?
“陛下!“楊嗣昌氣喘吁吁地爬上城樓,老尚書居然套了件不合身的皮甲,“通州...通州守將開城降了!“
我胸口如遭重擊。通州是京城糧倉,那里囤積著最后二十萬石救命糧。
“誰干的?“我聽見自己牙齒相撞的聲音。
“副將唐通。“楊嗣昌遞上一封被血浸透的信,“這是他送給陛下的...降書。“
我展開信紙,唐通丑陋的字跡扎進眼睛:“臣本欲死戰(zhàn),然士卒三日未食,刀劍皆銹...伏乞陛下開恩...“信紙右下角有個模糊的手印,不知是血還是朱砂。
“他在哪?“我揉碎信紙,“朕要將他凌遲處死!“
“已經...已經跟著建虜往京城來了。“楊嗣昌突然跪下,“老臣該死!當初是老夫舉薦唐通守通州...“
我望向城外越來越近的火把長龍,突然想起十年前剛即位時,曾在平臺召見過唐通。那時他還是個滿臉憨厚的千戶,因為作戰(zhàn)勇猛被破格提拔。記得他跪在丹墀下謝恩時,額頭都磕出了血。
“陛下,是否...“李若璉做了個砍的手勢,我知道他指的是楊嗣昌。
“起來吧。“我扶起老尚書,“傳旨九門守將:凡有降者,誅九族;力戰(zhàn)而死者,蔭子孫。“
楊嗣昌老淚縱橫地退下后,東方的天空開始泛白。借著晨光,我終于看清了建虜軍容——無邊無際的旗幟像秋天的蘆葦蕩,刀槍反射的寒光則如同冰河。最前方是數百架云梯車和呂公車,都是仿造我們大明的制式,卻比工部造的還要精良。
“他們怎么會有這些?“我指著那些攻城器械。
李若璉沉默片刻:“去歲濟南陷落時,圖紙被擄。“
正說著,城下突然傳來一陣騷動。十幾個衣衫襤褸的百姓被建虜驅趕到護城河邊,其中有個穿儒衫的老者特別顯眼。
“城上聽著!“一個梳著金錢鼠尾的建虜將領用生硬的漢話喊道,“這些刁民企圖偷襲大營,按我大金律法,當亂箭射死!“
我還沒反應過來,一陣箭雨已經落下。百姓們像割倒的麥子般紛紛倒地,唯有那老者還站著,胸前插著三支箭。他突然仰頭大笑,聲如夜梟:“崇禎!你看見了嗎?這就是你的子民!“又是一輪箭雨,老者終于倒下,但詛咒般的話語還在空中回蕩:“亡國之君!“
我渾身發(fā)抖,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認出了那個老者——他是天啟年間的翰林院編修黃道周,因為彈劾魏忠賢被流放遼東。沒想到竟在這樣的情形下重逢。
“火銃。“我向李若璉伸出手。
錦衣衛(wèi)指揮使遲疑道:“太遠了,射不...“
“拿來!“
魯密銃入手沉重,我架在垛口上瞄準。那個正在狂笑的建虜將領突然愣住,他顯然認出了我的龍紋鎧甲。火繩嗤嗤燃燒的幾秒鐘里,我們隔空對視,他眼中的輕蔑逐漸變成了驚恐。
“砰!“
后坐力撞得我肩膀生疼,煙霧彌漫間,只見那建虜將領捂著脖子踉蹌后退,指縫間噴出暗紅的血。城上城下同時爆發(fā)出驚呼,我則把仍在發(fā)燙的火銃扔還給李若璉。
“傳朕口諭:“我提高嗓音,讓周圍將士都能聽見,“殺一虜,賞銀十兩;殺一首領,賞銀百兩;殺多爾袞者——“我頓了頓,“封侯!“
歡呼聲如雷般沿著城墻蔓延開去。但這股士氣很快被現(xiàn)實澆滅——建虜的中軍大陣突然分開,推出三十多門黑洞洞的火炮。
“紅夷大炮...“李若璉倒吸冷氣,“是孔有德帶去投降的那些!“
震耳欲聾的炮聲淹沒了他的后半句話。城墻劇烈顫抖,我摔倒在垛口邊,一塊飛濺的碎石在臉頰上劃出火辣辣的傷口。濃煙散去后,左側的角樓已經變成了一堆廢墟,上面的二十多名士兵連慘叫都沒發(fā)出就粉身碎骨。
“陛下請回宮!“李若璉拼命想拉我起來,“這里太危險了!“
我甩開他的手:“朕就在這看著,看他們如何拿下朕的京城!“
炮擊持續(xù)了整整一個時辰。德勝門的甕城被轟開一道缺口,守軍慌忙用沙袋堵塞。我親眼看見一個士兵扛著沙袋跑到半路,被炮彈直接命中,整個人像熟透的西瓜般爆開,血肉濺在周圍同伴身上,但他們只是麻木地抹把臉,繼續(xù)填堵缺口。
正午時分,建虜的攻勢突然停止。詭異的寂靜籠罩戰(zhàn)場,只有傷兵的呻吟和烏鴉的啼叫交織在一起。我正要派人查探,王承恩卻跌跌撞撞地跑上城樓。
“陛下!“他臉上帶著古怪的表情,“建虜...建虜派來了使者。“
我冷笑:“來勸降?“
“不...是談判。“老太監(jiān)遞上一封燙金名帖,“來的是...范文程。“
這個名字讓我胃部抽搐。范文程,萬歷年的秀才,如今卻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漢人謀士。去年洪承疇兵敗松錦,就是中了他的反間計。
“讓他來。“我整理了一下被炮火熏黑的龍袍,“朕倒要看看,這些漢賊還能玩什么花樣。“
范文程登上城樓時,我?guī)缀跽J不出他了。記憶中的落魄書生如今穿著貂裘錦袍,腦后垂著丑陋的金錢鼠尾,唯有那雙眼睛依然銳利如鷹。
“罪臣叩見皇上。“他行的居然是全套跪拜大禮,額頭結結實實磕在磚地上。
“你主子派你來做什么?“我故意不用“陛下“稱呼皇太極。
范文程不慌不忙地取出一個鎏金匣子:“我大清皇帝有國書呈上。“
李若璉搶上前檢查匣子有無機關,卻被范文程輕笑制止:“若要行刺,何必如此麻煩?“他徑直打開匣子,取出一卷用滿漢兩種文字寫成的文書。
我展開一看,眉頭越皺越緊。這根本不是戰(zhàn)書,而是一份和約草案——建虜愿即刻退兵,條件是割讓山海關以外土地,歲幣三十萬兩,以及...
“互市?“我冷笑,“搶夠了,想來做買賣了?“
范文程不卑不亢:“皇上明鑒。如今流寇肆虐中原,我大清皇帝愿與大明休兵,共剿流賊。“
“好個共剿流賊。“我把文書摔在地上,“去年你們入寇山東,殺的百姓比李自成還多!“
“那是因為袁崇煥擅殺毛文龍,斷我臂膀...“
“住口!“我厲聲打斷,“袁崇煥凌遲處死已十年,你們年年入寇,還要找多少借口?“
范文程突然壓低聲音:“陛下可知李自成已在西安稱帝?“
我瞳孔微縮。這個消息本該只有極少數人知道。
“看來陛下身邊,也不全是忠臣。“范文程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李若璉,“我大清皇帝還有句口信:若陛下應允和議,愿派精騎兩萬助剿流寇。“
我望向城外。建虜的軍陣中,確實有支騎兵部隊正在演練,馬術之精湛令人膽寒。恍惚間,我仿佛看見這支鐵騎橫掃中原,將李自成的烏合之眾碾成齏粉...
“陛下!“李若璉突然跪下,“建虜狼子野心,絕不可信!“
范文程幽幽道:“李指揮使是要陛下戰(zhàn)至最后一兵一卒?“
我抬手制止兩人爭執(zhí),盯著范文程的眼睛:“回去告訴你主子,朕寧可亡于流寇,也不做石敬瑭!“
范文程長嘆一聲,再次行了大禮:“罪臣告退。不過...“他起身時以極快的速度塞給我一張紙條,“請陛下獨覽。“
待范文程退下,我悄悄展開紙條,上面只有寥寥數字:“今夜子時,西直門。“我掌心一搓,紙條頓時化作齏粉。
“陛下,建虜又開始攻城了!“李若璉指著城外。果然,建虜軍陣中推出數十架高大的呂公車,每架都有五丈多高,比城墻還高出半截。
“倒金汁!“我厲聲下令。
早已架起的大鐵鍋里,滾燙的糞汁冒著刺鼻的臭氣。當呂公車靠近城墻時,士兵們合力傾倒,黃褐色的液體如瀑布般澆下。慘叫聲頓時響徹云霄,幾個被澆中的建虜士兵直接從云梯上跳下,像火把一樣燃燒著墜落。
但更多的敵人涌了上來。箭矢如蝗蟲般飛來,我身旁一個侍衛(wèi)突然悶哼一聲,低頭看見胸前冒出帶血的箭尖。他慢慢滑倒在地,眼睛還睜著,似乎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
“護駕!“李若璉用身體擋在我前面,繡春刀舞得密不透風,擊落數支流矢。
戰(zhàn)斗持續(xù)到日落。建虜暫時退去,留下城墻下堆積如山的尸體。夕陽將血跡染得更加鮮艷,護城河的水已經變成了暗紅色,上面漂浮著各種殘肢斷臂。
“傷亡多少?“我啞著嗓子問。
楊嗣昌臉上纏著帶血的布條:“陣亡三千余,傷者倍之...“他猶豫了一下,“但斬首只有八百。“
也就是說,我們死三個人才能換一個建虜。照這樣下去...
“陛下該用膳了。“王承恩小聲提醒。我這才發(fā)現(xiàn)雙腿已經麻木得沒有知覺,被攙扶著走下城樓時,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
晚膳出奇的豐盛,有燒鵝、鹿脯和幾樣時鮮菜蔬。我皺眉看向王承恩:“朕不是下旨縮減宮中用度?“
老太監(jiān)跪下道:“這是周皇后命人送來的...說是陛下不進食,將士們更無心力作戰(zhàn)。“
我胸口一熱。結發(fā)十五載,皇后始終如此體貼。夾起一塊鵝肉,卻突然想起那個啃食玉佩的小女孩,胃里頓時翻江倒海。
“拿去分給傷兵。“我推開碗筷,“朕要巡視九門。“
夜色中的京城宛如鬼域。街上看不見一個百姓,只有巡邏的兵丁和抬擔架的民夫。偶爾從某條巷子里傳出壓抑的哭聲,很快又歸于寂靜。路過順天府衙門時,里面?zhèn)鱽黻囮噾K叫——那是白天臨陣脫逃的士兵在接受軍法處置。
西直門比想象中安靜。守將周遇吉是個滿臉傷疤的老兵,曾隨袁崇煥守寧遠。見我親臨,他激動得語無倫次:“陛下放心!有老周在,韃子休想...“
話未說完,城外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我們立刻戒備,卻見單騎馳來,在護城河邊停下,馬上之人高舉火把晃了三圈。
“是信號!“周遇吉厲聲道,“弓箭手準備!“
“慢。“我按住他的肩膀,“朕要看看是誰。“
那人脫下頭盔,火把照亮了一張年輕的臉——我渾身一震,竟是失蹤多時的襄城伯李國楨!去年他奉命督師河南,兵敗后音訊全無,都以為他已經殉國。
“陛下!“李國楨的聲音帶著哭腔,“臣有要事稟告!“
“開城門。“我下令道。
周遇吉大驚:“萬萬不可!若是詐降...“
“開小門。“我補充道,“放吊籃下去。“
當李國楨被吊上城墻時,我?guī)缀跽J不出他了。昔日風度翩翩的年輕伯爵如今瘦得脫了形,甲胄掛在身上像掛在衣架上。他剛落地就撲通跪下,捧出一封火漆密信:“陛下,吳三桂將軍的親筆!“
我拆開信,吳三桂熟悉的字跡躍入眼簾:“臣晝夜兼程,奈何大雨沖毀橋梁...最遲后日午時可抵京郊...“信紙突然從我手中滑落——不是因為內容,而是我認出了信封上的暗記:這是十天前發(fā)出的!
“你何時收到的?“我揪住李國楨的衣領。
“三...三日前。“他結結巴巴地說,“臣在密云遇上傳令兵,那人重傷不治...“
我頹然后退兩步。也就是說,吳三桂最快也要后天才能到。而照今天的戰(zhàn)況,京城恐怕?lián)尾贿^明天。
“陛下...“李國楨突然壓低聲音,“臣還有密報。“他警惕地看了眼周圍的將士。
我會意,帶他走進箭樓。李國楨確認四下無人后,突然變了臉色:“陛下,京城內有奸細!“
“誰?“
“成國公朱純臣!“李國楨咬牙切齒,“臣在河南時就發(fā)現(xiàn)他與建虜暗通款曲。此番回京途中,更親眼看見他的家丁在為建虜引路!“
我如墜冰窟。朱純臣是世襲罔替的國公,在勛貴中威望極高。若他真是內應...
“可有證據?“
李國楨從靴筒取出一封信:“這是在朱府管家尸體上找到的。“
信是滿文寫的,但附有漢文翻譯。朱純臣承諾在關鍵時刻打開朝陽門,條件是保全他的家產并獲封王爵。最令人作嘔的是,信中提到已經備好“偽明太子“作為傀儡。
“好個國公爺。“我冷笑出聲,“李若璉!“
錦衣衛(wèi)指揮使應聲而入,聽完命令后卻面露難色:“陛下,無旨捉拿國公...“
“那就帶著朕的劍去!“我解下腰間佩劍扔給他,“若遇反抗,格殺勿論!“
李若璉領命而去后,我忽然想起范文程的密信。子時,西直門...莫非與朱純臣的陰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