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煤山,大明亡
- 最后那一抹斜陽
- 慕明者
- 3445字
- 2025-08-06 17:00:05
四更的梆子聲剛過,東方的天空泛起蟹殼青。我站在午門城樓上,寒風如刀割面。遠處騰起的滾滾黑煙像一條條黑龍,在破曉的天空中扭曲翻滾——那是彰義門的方向。三天前,李自成的“大順軍“就開始用呂公車撞擊城墻,每一聲巨響都像是敲在大明王朝的喪鐘上。
“陛下...“王承恩的聲音在身后響起,比往常更加沙啞,像是砂紙摩擦,“內城...內城守不住了?!?
我摩挲著城墻上的箭痕,這些深淺不一的凹坑是三天來大順軍留下的印記。指尖觸到一處還帶著溫熱的血跡,不知是我大明將士的,還是那些流寇的。
“京營還剩多少人?“我的聲音平靜得連自己都感到陌生。
“不足五千?!袄咸O的喉結滾動了一下,渾濁的眼睛里泛著血絲,“襄城伯李國楨...戰死了?!?
我手指一顫。李國楨,那個在河南屢戰屢敗的將領,那個被言官們罵作“誤國之臣“的勛貴,最后竟是為我戰死在京城的巷戰中。我想起三天前他渾身是傷地來報信,那時我還懷疑他是奸細...
“太子呢?“我轉向內城方向,那里已經騰起多處火光。
“按陛下吩咐,由太監王之心帶著換了百姓衣服,藏在成國公府的地窖里?!巴醭卸鲏旱吐曇簦袄吓呀洶才藕昧?,等賊兵過境,就由錦衣衛千戶高文采護送南下...“
一聲震耳欲聾的炮響打斷了他的話。西南角騰起巨大的火球,接著是潮水般的喊殺聲。我瞇起眼睛,看見一面繡著“闖“字的大旗在朝陽門城樓上豎起,像一把帶血的刀插進大明的咽喉。
“回宮。“我轉身走下城樓,龍袍的下擺掃過沾滿血漬的臺階。每一步都沉重如鉛,仿佛踩在無數陣亡將士的尸體上。
乾清宮里,周皇后已經帶著嬪妃們跪候多時。她們都換上了素白的衣裙,像一群待宰的羔羊。燭光下,皇后烏黑的發間那支鳳釵微微顫動,我記得那是她三十歲生辰時我賜的,上面鑲著南海珍珠。
“陛下?!八辛舜蠖Y,聲音平靜如水,“臣妾...先行一步?!?
我沒有阻攔,只是微微頷首。十五年的夫妻,有些話不必說出口?;屎笥挚牧巳齻€頭,起身時裙角帶起一陣微風,拂過我的指尖,帶著她身上熟悉的沉香氣。
嬪妃們魚貫退出時,袁貴妃突然撲到我腳下,她精心保養的指甲在地磚上刮出刺耳的聲音:“陛下!求您讓臣妾跟著...“
“去吧。“我輕輕拂開她的手,“別讓賊人辱了你們?!?
待她們離去,殿內突然安靜得可怕。我轉向王承恩:“拿酒來?!?
老太監端來一壺紹興黃,我仰頭灌下大半。酒液順著下巴流到前襟,和早已干涸的血跡混在一起,在龍袍上洇開一片暗紅。
“陛下...“王承恩欲言又止,枯瘦的手指絞在一起。
“說?!?
“曹化淳...開了彰義門?!?
我冷笑一聲,酒氣上涌,眼前浮現出那個油光滿面的東廠提督。難怪城墻守得如此艱難,原來早有內鬼。記得上月他還信誓旦旦要“與京城共存亡“,轉眼就做了闖賊的內應。
“還有...“老太監的聲音更低了,像是從地底傳來,“杜勛從昌平回來了。“
杜勛?那個被我派去督軍的太監?他不是早就...
“人在哪?“
“就在午門外...帶著李自成的條件...“
我摔碎酒壺,瓷片四濺?!白屗麧L進來!“
杜勛幾乎是爬著進殿的。這個曾經趾高氣揚的監軍太監,此刻面如土色,額頭上還刺著“大順“二字——顯然是投降后被烙上的印記。他的錦袍沾滿泥污,靴子都跑丟了一只,露出裹著血布的腳。
“皇...皇上...“他結結巴巴地說,眼睛不敢與我對視,“闖王說了,若皇上愿意禪位,可封為宋王,以西北...“
“住口!“我一腳踹翻他,靴底傳來肋骨斷裂的觸感,“朕是大明天子,豈能與流寇議和?“
杜勛連滾帶爬地退后,在地磚上留下一道血痕:“可...可京營已經潰散,大臣們都...“
“大臣?“我環顧空蕩蕩的宮殿,那些平日口若懸河的閣老們此刻蹤影全無,“朕的那些肱股之臣呢?“
回答我的只有穿堂而過的風聲。昨日還信誓旦旦要“與社稷共存亡“的閣老們,此刻怕是正在家中趕制恭迎新主的賀表。我想起陳演那張諂媚的臉,還有魏藻德臨刑前尿濕的褲子...
“滾出去。“我輕聲說,突然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疲憊,“告訴李自成,朕在煤山上等他。“
杜勛倉皇退下后,我轉向王承恩:“更衣。“
老太監取來那套許久未穿的鎧甲——永樂年間打造的御用盔甲,重達四十斤。他顫抖著為我系上絲絳,好幾次都系錯了扣。我低頭看他花白的頭頂,發現這個跟了我十六年的老奴,不知何時已經滿頭霜雪。
“你也走吧?!拔彝蝗徽f,“去護著太子?!?
王承恩停下動作,渾濁的老眼里突然涌出淚水,在皺紋縱橫的臉上沖出兩道溝壑:“老奴...哪兒也不去?!?
我看著他佝僂的背影,想起這十六年來,每次夜半批閱奏折,都是這個老太監默默添燈油、換手爐。滿朝文武,到頭來竟只有一個閹人忠心耿耿。
“那就...陪朕走最后一程?!?
走出乾清宮,紫禁城已經亂作一團。宮女太監們抱著細軟四散奔逃,有人甚至趁機砸開庫房搶奪器物。一個穿著六品太監服色的小崽子抱著景泰藍花瓶從我面前跑過,看見我時嚇得摔了一跤,花瓶碎成數片。
“陛下饒命!“他跪在地上連連磕頭。
我冷眼看著這一切,沒有制止——大明都要亡了,還在乎這些身外之物嗎?遠處傳來女子的尖叫聲,幾個粗魯的軍漢正在追逐宮女,他們的口音明顯是陜西那邊的。這么快就闖進宮了?
經過坤寧宮時,隱約聽見里面傳來壓抑的哭聲。我駐足片刻,終究沒有進去?;屎蟠丝虘撘呀?..我不愿看見她懸梁的模樣。記得大婚那年,她鳳冠霞帔坐在喜床上的樣子還歷歷在目,如今卻...
“陛下!“一個小太監突然從文華殿方向奔來,臉上滿是煙灰,“內閣...內閣著火了!“
我轉頭望去,果然看見文華殿上空騰起濃煙。那些堆積如山的奏折、塘報,那些我批閱過無數個通宵的文書,此刻正在烈焰中化為灰燼?;秀遍g,我仿佛看見自己十七年來在這座殿里熬過的每一個夜晚,那些朱批過的奏章,那些反復權衡的決策...
“燒得好?!拔亦溃岸紵蓛?..“
登上煤山時,朝陽已經完全升起。站在山頂的老槐樹下,整個京城盡收眼底。外城已經插滿“闖“字旗,內城也四處火起。正陽門大街上有黑壓壓的人流涌動——那是大順軍正在向皇城推進。他們歡呼雀躍,像一群發現腐肉的豺狼。
“王承恩?!拔彝蝗粏?,“你說,朕是不是個昏君?“
老太監撲通跪下,額頭抵在冰冷的山石上:“陛下勵精圖治十七年,宵衣旰食...“
“可大明還是亡在朕手里。“我苦笑,喉頭涌上一股腥甜,“朕登基時鏟除魏閹,也曾立志要做中興之主...“
山下的殺聲越來越近,已經能聽見兵器碰撞的脆響。我解下玉帶,掛在槐樹枝上。這條玉帶是用和田美玉鑲嵌而成,還是天啟七年皇兄賜給我的。
“陛下!“王承恩抱住我的腿,老淚縱橫,“再等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說不定...“
“來不及了。“我望向山海關方向,眼前浮現出那個英氣勃勃的青年將領,“就算吳三桂此刻到了,也...“
話未說完,午門方向突然傳來震天的歡呼。我們轉頭看去,只見午門城樓上,那面飄揚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旗幟正在緩緩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杏黃大旗——李自成的王旗。這場景比任何言語都殘酷,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看見了嗎?“我指著那面旗,突然笑了,“這就是朕的結局?!?
王承恩突然平靜下來。他整了整衣冠,從懷中取出一條白綾,動作從容得像是在準備早朝的冠冕:“老奴...先行一步?!?
我點點頭。老太監將白綾拋上旁邊的矮樹枝,打了個死結,毫不猶豫地將脖子套了進去。他的身體在空中微微晃動,像一片枯葉,又像風中的殘燭。
我最后望了一眼紫禁城——那座我生活了三十四年的宮殿,那座囚禁了我十七年的牢籠。我想起小時候在慈慶宮讀書的日子,想起即位時在皇極殿接受百官朝拜的盛況,想起那些批閱奏折到天明的孤獨夜晚...
“朕自登基十七年...“我踢開腳下的石頭,身體猛然下墜,“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朕已無臉見先祖,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窒息感如潮水般涌來。恍惚間,我仿佛看見太祖皇帝在云端怒目而視,看見萬歷爺醉眼朦朧地舉杯,看見皇兄天啟在木屑紛揚中微笑...最后出現的是一張陌生又熟悉的臉——是我十六歲剛即位時的模樣,眼中還閃著希望的光。
耳邊似乎傳來王承恩的聲音:“陛下...該上朝了...“
黑暗吞噬了一切……
煤山煙冷,剩杜宇、啼殘孤月。忍回首、玉階凋盡,景陽宮闕。廿載宵衣空瀝血,一朝殉國憑誰說。嘆龍袍、襟上淚痕深,山河裂。榆關恨,猶未雪。秦寇恥,何時滅。痛煤山千古,帝王悲絕。魂返江南憐戰骨,夢縈薊北哭忠烈。剩凄然、杯酒酹滄桑,春陵咽。
煤山風雨繞枯藤,黯孤燈,照殘更。一索懸天,龍泣墮罡星。袞冕蒙塵螻蟻噬,哀社稷,付飄萍。勤政空懸宵旰名,蠹盈庭,沸如羹。十七年華,罪己幾沾纓。泉下若逢朱祖問,臣力竭,鼎終輕。
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朱由檢自縊于煤山,年三十四。追“思宗”,謚“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思陵。歷經276年的大明王朝,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