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武元年:開局萬噸面粉撬翻大明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穿越洪武,此關(guān)難過
洪武元年農(nóng)歷四月初二,應天府。
上元縣獅子山下的鳳儀門內(nèi)大街。
珍珠巷。
“吱呀~”令人牙酸的青梨木門開合聲打破了清晨小巷的沉寂。
門縫兒里探出個玲瓏圓潤的小腦袋,觀察片刻后,悄摸摸走出個體態(tài)纖直的百褶裙少女——鶯兒。
少女模樣俊俏,年歲約莫十六七歲,上身是一件淡粉色窄袖絹襖,下身則是及地的淺綠色百褶裙。
(鶯兒)
柔順青絲挽成團用紅色頭繩緊緊扎在后腦勺,素雅中帶著俏皮。
她面帶緊張之色,似乎很害怕別人看到她來尋鄰家小相公——朱先安。
鶯兒往窄窄的巷道四處探看,見巷道空無一人,眉眼頓時笑成了彎月。
每次一見到隔壁東家朱朱大哥哥,聽到他的聲音,她就會開心好久。
提上裝著小姐親手烙的香酥餅的暗紅色食盒,鶯兒邁開小碎步,沿著巷道行了七八步,終于來到巷道里側(cè)的一處掉漆青木門前。
隨后壓著嗓子,“朱,朱大哥哥!朱大哥哥?”
聲音清脆似黃鸝,有少女特有的生氣。
院內(nèi)。
“是鶯兒呀?”
“來了,來了!”
聽到隔壁鄰居家的小丫鬟鶯兒的聲音,肚中火燒,心中焦躁的朱先安,立馬放下蘸著水練字兒的狼毫毛筆,站起身子,三兩步來到門口,匆忙將木門打開。
映入眼簾的是一青澀少女,個頭比他矮了兩頭,一條洗得略微發(fā)白的淺綠色細棉布百褶裙穿在她身上,卻絲毫遮不住她的高挑。
裙下未抽條的玉蘭枝身姿,已是玲瓏有致。
鶯兒是鄰居夫人的隨身丫鬟。
五天前朱先安第一次見她時,她梳著簡單的雙鬟髻,還是未開臉的丫鬟。
至于今日她為何包著頭發(fā),假裝婦女,朱先安倒也知道一二,其中內(nèi)情和他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
鶯兒在獲得她家夫人的同意后,受他聘請,得以在他院里打雜幫忙。
替他做些看門、掃撒、漿洗、做飯的雜活。
每月四百大錢,能管三頓飯。
待遇如此之好,倒不是朱先安濫好人,而是因為這四百錢,其實雇傭的是鄰家主仆兩個女子。
丫鬟來他這外男家里幫忙,傳出去雖然不好聽,但也沒什么太大的關(guān)系。
主家生火艱難,丫鬟出去替主家賺銀子,是常有的事情。
不過,若是連鄰居家的夫人都來他這里了,那就徹底說不清了。
至于她家那不靠譜,也不著家的男主人,朱先安沒見過。
但他從龍江關(guān)李巡檢那里打聽聽過,說此人是龍江提舉司的一名副提舉,姓趙。
只是趙副提舉如今不在應天府,說是在年初時,跟隨北伐大軍,在徐達大將軍麾下做事去了。
“鶯兒姑娘,快些進來?!敝煜劝残χ屔倥肓碎T,隨后呼了一口氣,往門外探了探頭。
只一眼,朱先安心中就“咯噔”一下,面色隱隱發(fā)白。
剛剛才因為練字而稍稍緩和下來的心情,陡然又緊張了起來。
但見三五十步外的巷子出口,隱約靠墻立著兩個抱著臂膀,似乎在說笑的漢子。
朱先安的視力很強,他看得很清楚,這兩個漢子,他昨日就見過不止一次!
他縮回身子,免得被兩人察覺到自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他們。
這時的普通百姓乃至于中小地主,普遍都患有夜盲癥,在黑夜里看不了太遠。
“又是這兩人,昨晚就是他們跟著我的!”
真的被人盯上了,朱先安呼吸粗重了許多。
即使做了許多心理準備,但他現(xiàn)在依舊心跳如擂鼓。
深吸一口氣,將大門虛掩,隨后面色凝重地領著鶯兒進了門。
門也沒關(guān)嚴實,免得鶯兒的女主人擔憂自己對她圖謀不軌。
“要冷靜,他們只是盯著我,還沒有選擇動手!”朱先安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
突然。
“朱,朱大哥哥,這是昨日說好,說好的香酥餅,也不知道合不合朱大哥哥的胃口?”
認識兩三天了,少女依舊不敢抬頭看朱先安,只是細嫩青蔥小手提著食盒,低頭垂目,細細看去,她的細嫩耳垂已然泛紅,連細柳身姿都在微微發(fā)抖。
朱先安身材高大,面容正氣凜然,聲音富有磁性。
站在他身邊,小姑娘被熏暈乎乎的,百褶裙下筆直纖細的雙腿都微微發(fā)軟。
天色還未大亮,她又不敢抬頭盯著朱先安看,自然沒有發(fā)覺到朱先安的異常。
從小姑娘晶瑩耳垂一掃而光,也來不及細看,朱先安微微躬身接過食盒,鼻子聞了聞。
鼻腔內(nèi)充斥著麥香、米香、芝麻香和菜籽油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他頓時感到肚子火燒火燒的餓,當即連被盯梢的煩惱也去了大半。
在極度的饑餓面前,似乎連生死危機都能暫時忘卻。
朱先安強笑道:“一大早就聞到你們那兒的香味兒,想必味道不會差了??绅I死我了!”
他也不邀請鶯兒入屋,自己提著食盒轉(zhuǎn)身就往屋里走去。
“鶯兒你先去灶房看看柴火,我燒了些熱水,等會兒你也帶過去些。別讓火滅了就行。”
說罷,朱先安提著食盒,轉(zhuǎn)身便往正堂屋里走去。
轉(zhuǎn)身的瞬間,臉色已然陰云密布。
見俊氣逼人的朱先安入了屋,鶯兒方才抬起小腦袋,好奇地打量院內(nèi)布置,找尋等會兒要用到的掃把等家具。
掃了兩眼后,她低著腦袋就笑嘻嘻地入了還冒著嗆人青煙的灶房。
正屋內(nèi),隔壁偶爾響起的噼里啪啦的柴火爆聲,在朱先安耳中清晰可聞。
開心的姑娘哼唱著他聽不懂的歌謠,讓他煩躁的心靜下來不少。
朱先安打開食盒,鼻翼聞著食物的香氣,手里捏著香酥餅,就著桌上涼開水就往嘴里送,腦中快速思考著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
他本是后世社會上普普通通的一個青年,畢業(yè)后在外面闖蕩了兩年,最后狼狽回家啃老度日。
他穿越前的人生有多失敗呢?
就這么說吧,他做個春夢都是刪減版的。
世事無常,五天前他穿越到公元1368年的應天府的龍江關(guān)外,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穿越者。
是的,他穿越到了那個在后世圈粉無數(shù),又有極多爭議的大明。
穿越到的那天就是洪武元年的四月初二!
距離大明建立也不過兩個月。
朱先安不是魂穿,而是身穿。
他成了大明朝沒有戶帖和黃冊的黑戶。
戶帖和黃冊,相當于后世的戶口本和身份證。
沒有黃冊,寸步難行,別說進不了城,出不得遠門。
隨時可能被當成流民,甚至是暴元奸細抓走。
當然,如今大明才建立不足三個月,戶籍管理很亂。
連許多應天府本地的百姓,都只有黃冊,或者只有隨便填寫的戶帖。
但即使如此,外地黑戶來應天府獲得合法黃冊的難度,也是極高的。
除非處于北伐戰(zhàn)爭的前線,等待被北伐大軍“解放”,自動獲取黃冊。
所幸,有錢能使鬼推磨。
穿越后的朱先安得了個金手指,他每七天都能接收一次來自后世的快遞,快遞種類和數(shù)量都是隨機的,還附帶一個不知體積大小的隨身空間。
而第一個快遞在穿越的第一時間他就知道了,是一批在后世的北方超市很常見的東西——小麥面粉。
更準確的說,是后世最高標準的小麥面粉——特制一等粉。
適合做高檔面點面食。
特制一等粉在大明朝,是絕對的最頂尖層次,斷檔領先的面粉,稱之為精品面粉都不為過。
連當今朝堂諸多重臣、大將軍,乃至于洪武大帝和馬皇后,都沒吃過。
從口感、營養(yǎng)、來歷、稀有程度等各方面來說,精品面粉放在大明朝,是比八珍還要珍貴百倍千倍的存在!
在未工業(yè)化前的人類社會,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從成年開始就飽受牙病困擾。
缺少精細化的食物,是最主要的原因。
從墓葬中的化石來看,唐代三十歲以上的人群中,患齲(qǔ)齒率高達75%,牙周病發(fā)病率接近90%。
明代的也好不了多少。
在現(xiàn)代人看來,這是個極其夸張的數(shù)據(jù)。
如今的圣上朱元璋,其實他也有牙病,等過些年,會越來越嚴重,疼得整宿睡不著覺。
當然,后面愛蓋章的乾隆皇帝,晚年也是如此。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刷牙的問題。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當時磨面的技術(shù)太差、食物中的雜質(zhì)太多的緣故。
天天面粉混著石粉吃,牙齒不壞才怪。
朱元璋吃過什么好東西?
他若能吃上一口自己手里的特制一等粉,怕是要將這玩意兒列為貢品,專供他們一家食用了。
而朱先安接收的這批面粉,總重量更是夸張的達到了一萬噸,按照后世重量計算,足足兩千萬斤,五十斤的袋子能裝四十萬袋。
他一個人吃一萬年還吃不完。
在洪武朝前期乃至于其他任何朝代,糧食都是最好的硬通貨,可以直接當銀子使的。
當天中午,朱先安就在機緣巧合下遇到好心人——龍江關(guān)的九品官——李巡檢李大哥。
在李巡檢的幫助下,他當天下午就入了鳳儀門,進了城。
并在李巡檢的擔保下,在傍晚時分租下了這處院子,在此安了家。
除此之外,李巡檢還給他當了保人,幫他在上元縣縣衙辦理黃冊。
昨日晚間,他邀請李巡檢赴宴,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拿回托他幫自己辦理的黃冊。
拖了四天了,總算將黃冊拿到手了。
黃冊相當于戶籍和身份證,沒有這個,說是寸步難行都不為過。
從昨晚開始,他就是貨真價實的大明朝應天府上元縣人了。
正正宗宗的大明朝應天府上元縣人,放在后世,就是京城一環(huán)的京爺!
這本是個值得高興的事情,光明坦途就在眼前的山巔上,可現(xiàn)在腳下的路卻是萬丈深淵。
光明的前途他看到了,但同時也看到了走不完的曲折道路。
有金手指的自己,無法隱藏,終將會暴露在將耳目遍布全國的朱元璋面前。
這是宿命,躲不掉的。
但為了自己的小命,朱先安希望等到朱元璋注意到自己這個異數(shù)時,自己已經(jīng)有了自保之力。
先不談朱元璋帶給自己的巨大危機,但就眼前的這一關(guān),怕也不是那么好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