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7章 李巡檢的運道

李巡檢猜測,宮里有很大的概率,會將精品面粉納入內庫采購品當中。

只要是吃過精品面粉的人,是絕對不會忘記其味道的超絕美味。

而且,其色為純白色,味道上也沒有任何異味兒。

基于這兩個特征,其在安全性上也能得到極大保證。

以李巡檢的見識來看,在精品面粉里下毒,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李巡檢算是半個專業人士了,連他都想不到有什么毒藥,能放在精品面粉中,而不被人看出來的。

這種毒藥,他聽都沒聽過。

李巡檢聽過的,見過的所有毒藥,下在純色的精品面粉里后,面粉的色澤、味道肯定都會有變化。

這些變化都能通過眼睛和鼻子輕易判斷出來。

下的重了,容易被看出來。

下的輕了,毒不死人。

而且,很多從礦石中提取出來的毒藥粉末,要比面粉更重,稍一搖晃就會落到最下層去。

一斤精品面粉的價格,按照內部價格計算,也不過200文一斤。

這個價格比外面的面粉價格確實貴,但是對于宮里來說,只是平常價錢。

價格正常、極難被下毒、味道極美。

這三個條件齊聚于精品面粉,宮里沒道理會拒絕。

昨日,他已經在坤寧宮女官的帶領下,讓尚食局的女官、光祿寺六品掌醢署令、太醫院太醫,檢查和驗證過精品面粉了。

以后他要每三日送百五十斤精品面粉過去。

就送到西安門大街的玄津橋,交給尚食局的女官就行。

這尚食局,就是負責給圣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準備日常吃食的機構。

其中沒有太監,都是女官,直接向馬皇后負責。

精品面粉的價格,按照每斤200文計算。

尚食局的女官,甚至連第一個月的面粉錢,都給他一并送到家里來了。

足足九百兩銀子。

當然,宮里沒給他銀子,而是給的銅錢,總重量超過六千斤。

用了足足十輛馬車,才拉到他的家里。

這些錢都是朱先安的,李巡檢并不想將其據為己有。

不想,也不敢。

昨日玄津橋前那么大的陣仗,這提醒著他,千萬不要在精品面粉一事上搞事情,盯著精品面粉的大人物,太多了。

他打算晚上朱先安來了后,就給朱先安送過去。

這錢太多,他都有些膽戰心驚的。

......

鮮魚巷北院。

朱先安和薛匠人父子三人聊了大概半個時辰左右。

以前朱先安也曾無腦抨擊過朱元璋一手創立的戶籍制度,人云亦云地說他制定的戶籍制度,限制了百姓的升遷,家族越遷,也限制了階級的流動。

但在仔細和薛氏父子三人聊天,以及回憶后世看過的相關資料,兩相結合后,他明白了,朱元璋的戶籍制度,是最適合當前社會的戶籍制度。

最為先進、最為高效、對普通百姓最為友好。

階級遷越,自古而來,從內到外,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有民一朝,匠戶、軍戶等戶籍出身的進士,占比極高。

匠人、郎中等,若是有幸能做出點成績,被圣上知道,是能直接賜予其官身的。

在整個封建王朝中,明朝的普通百姓家出身的官員的比例,是最高的。

蓋因朱元璋建立的戶籍制度和社學制度。

這一套制度,保證了即使明朝出了那么多“昏君”,出過土木堡之變,乃至于最后的小冰河時期。

全國糧食產量在幾年間,一度連續減產四成以上,依舊維持了276年的國祚。

甚至在核心漢地區域,維護了超過兩百年的和平。

這套制度,居功甚偉。

士農工商,都是良籍。

社會百工,不拘是吏員、小商小販、匠人、農民,只要其本人及四代親屬未曾犯過罪,都是可以科舉,并且有能力科舉的。

只要中了功名,其原本的籍貫,是可以由其他籍轉為民籍的。

官員也是民籍,在籍貫上和普通百姓是一樣的。

賤籍不能科舉!

但在大明的賤籍都是些什么人?

在大明律中,賤籍基本上指的都是樂戶、奴婢、丐戶、墮民等。

后三者在整個洪武朝的數量,最多數十萬,肯定是不到百萬的。

其中的奴婢,指的是被官府特意貶為奴婢的那部分犯官家眷,就和樂戶一樣。

什么是樂戶?

樂戶也就是樂師。

指的是教坊司,十八樓里的那些犯官家眷。

放在后世,那就是罪犯的直系親屬。

除此之外,類似朱先安買來的這些奴仆,嚴格來說,在官府眼里,都不能稱之為奴仆。

一旦被人告發,或者這些奴仆去官府主動要求改籍,他們其實是有機會直接獲得民籍的。

等過幾年,朱元璋就會大赦天下,將諸多奴仆轉為良民。

然后跟著那些被封的藩王,去那已經十室九空的九邊重鎮,繁衍生息,為漢族重新占據生存空間。

而他后世的皇帝,也曾多次大赦天下,將樂師赦免,讓他們回歸良籍。

難不成,官府讓這些犯官家眷及其四代以內的親眷,不能科舉當官,還做錯了不成?

朱先安和薛氏父子三人,將價錢、用料數量、用工時間、吃飯問題等約好后,方才將人禮貌地送了出去。

隨后,朱先安邁步往北院而去。

“跟我去辦公房。”

李管事和仇管事對視一眼,然后快步跟了上去。

三人重新在辦公房坐定。

“將記下來的賬冊拿出來,我先看看。”

朱先安開門見山。

“是,東家。”兩位管事也不啰嗦,當即將準備好的賬冊拿出來。

表面很淡然,但其實心中很緊張。

兩人自問賬冊沒有問題,每一筆開支都記錄在上面了。

但誰能猜到自家東家是怎么想的?

若是嫌棄他們開支大,或者采買的價格貴了,總能找到問題的。

朱先安接過薄薄的賬冊后,對二人笑道:

“且安心就是,我就隨便看看。你們先坐。”

兩位管事莫名稍松了口氣。

示意二人坐下后,朱先安才打開賬冊看了起來。

二人記錄的賬冊,各不相同。

記錄用的數字不是,“123...”,也不是“壹貳叁...,而是”“一二三...”。

前者數字還未曾出現,中者雖然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出現,但只是被小范圍的用來記賬。

而后者記賬方式,是當前最常見的記賬方式。

這種用“一二三...”記賬的方式,極其容易被篡改。

比如“一”改“二”,改“三”,甚至改“十”。

后世用的大寫記賬法——“壹貳叁...”,正是郭桓案后,朱元璋強行推行天下,并且一直沿用至后世的。

朱先安自然也打算采用這種方式來記賬。

熟讀歷史的,以及學過雜七雜八知識的他,深刻認識到,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崩潰,往往都是從財政權開始的。

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家,一門雙國公。

三年后,朱元璋封功臣,也僅有六位獲封國公。

賈家何其榮耀?

但由于財政敗壞,家族蛀蟲和家奴貪污的緣故,導致賈家世風日下,不過短短五代,就已經敗亡了。

明末同樣如此,江南富庶之地,商業何其發達?

一年收入竟然只有區區九百兩!

不是九百萬兩,而是九百兩!

何其可笑?

這是商人對朝廷、對皇帝赤裸裸的羞辱。

可憐崇禎匆匆上位,首輔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沒有一個能弄來錢的。

即使弄來錢,也發不到下面的軍隊手里。

江淮、浙、贛、山東等地,收不上稅,西北和遼東的邊軍沒有糧食吃,那就別怪他們紅著眼拿著刀親自去拿了。

記賬方式,是財政權力的基礎,不管多重視都不為過。

兩位管事記下的賬冊很簡單,簡單地一眼就掃了過去。

已經購置了棉被、衣物、鞋襪、水缸、碗筷等基本家具。

朱先安粗略看了一下,價格上看不出問題。

他最后又看了看花銷的總價。

目前花費了十兩二錢銀子。

總共不到半盞茶的功夫,朱先安就將賬冊看完了。

他放下賬冊,一言不發。

兩位管事一臉忐忑,緊張,皆以為朱先安不滿意他們的表現,要給他們下馬威。

殊不知此時的朱先安,腦子里思考的是怎么將自己記憶中的記賬法改良一下,使其更貼合現在。

后世記賬法相對更復雜,照搬過來肯定會水土不服,需要改良完善一下。

在腦中構思了三五個呼吸的功夫后,朱先安內心已經有了初步的預案。

至于預案到底完不完善,合不合適,還需要弄出來后試試再看看。

邊看邊改,哪兒有一蹴而就的。

“暫時就先這樣記著。”朱先安笑了一下。

隨后指了指每一條賬文后面空白的字體,說道:

“我對記賬有點自己的想法,等我回去后整理一番,再教給你們。”

“錢財乃重中之重,不可馬虎大意。”

李管事和仇管事對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里的好奇,還有那淡淡的不以為然。

要說學富五車,他們肯定是比不上東家的。

但要說到記賬,東家這年紀輕輕的,肯定比不上自己。

但兩人自然不會嘲諷朱先安這個主人,仍舊恭恭敬敬地應下來。

“東家,小的定要好好學學東家的本領。”

朱先安淡然一笑,也不接話茬,他直接合上了賬本。

“行了,暫時就先這樣。天色也不早了,我和鐵牛他們吃完飯,要早些回去。”

他將目光看向李管事。

李管事一個激靈,當即開口告辭。

“小的現在就去廚房催催。。”

......

李管事和仇管事能力很強,將兩座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

朱先安、鐵牛四個護衛,和其他所有人,湊一起吃了頓便飯。

不奢侈,但也絕不寒酸。

是蒸煮的大米飯加一大鍋燴菜。

油水很足,里面還加了大肉片子。

除此之外,朱先安還特意吩咐,讓做飯的幾個婦女,往鍋里倒了些香料。

所以即使做飯的只是普通婦人,味道依舊差不到哪里去。

朱先安都干了三大碗。

至于鐵牛他們,照舊吃了個肚圓。

大肉片子確實好吃,更讓他們難以置信的是,東家竟然會給他們也吃香料。

要知道,這些香料可都是來自海外的貴重物,價比黃金。

以他們的身份,放以前別說吃過了,連聞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吃飽喝足,朱先安叮囑了兩位管事后,辭別眾人,隨即和大牛等人往鳳儀門走去。

他要在路上,買些硝石和硫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城市| 巴彦淖尔市| 连江县| 双流县| 黄骅市| 赤壁市| 延边| 天峻县| 张家川| 麻城市| 龙胜| 新营市| 乌拉特前旗| 察哈| 余江县| 林周县| 潮州市| 饶阳县| 永川市| 阿拉善左旗| 西盟| 肃宁县| 得荣县| 光山县| 武隆县| 梁平县| 遂溪县| 繁昌县| 茶陵县| 进贤县| 沁阳市| 邓州市| 南召县| 治多县| 闽清县| 迁西县| 永济市| 唐山市| 车致| 文山县|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