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我希望我孩子將來所讀的書里,能有一本是我的。本著這樣樸實的愿望,我開始有意識地整理我散落的書稿。喜歡寫作很多年了,還在我孩提時,就喜歡用文字的形式在本子上將生活的樣子勾畫。
這里,我必須提及一個人,他是我文學路上的啟蒙者,我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袁祿老師。袁老師擁有尷尬的雙重身份——農民教師,但只要走進校園,就褪掉了農民的黃土味,由內而外只剩儒雅。那個年代,他是校園里為數不多的用普通話授課的老師;他是唯一上語文課還準備道具的老師;他是唯一在作文課上允許我們跑出教室,去校園、去操場、去土崖上尋找靈感的老師;他是唯一棍棒教育過我們之后,偷偷為我們落淚的老師;他是為數不多的把教書當作生命中最神圣的事業經營的老師……我深愛著、敬仰著我的老師,努力想要成為他希望我們長成的樣子。
于是,我愛上了寫作,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我對老師、對生活的情感和態度。當寫作成為一種習慣,你就會發現所有的人、事、景、物都通過你的眼你的心,轉化成文字,向你撲面而來,不容躲閃。
那時,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寫作。印象最深的是幾乎每科書里都擠滿了零星的思想碎片,我無法控制自己不去觀察、不去思考、不去書寫。只是很遺憾,從來沒有想過要把它們整理在一起。畢竟,每一個女孩子差不多都曾有個作家夢,但很多女孩也只是想想,而我,甚至沒想過。越是喜歡,越覺神圣,我想我和作家的距離還太遠。
后來,工作、成家,瑣事糾纏,就只偶爾寫寫日記。
真正想要用文字去做些事情的時候,是兩年前。某日,給兒子讀插畫書。兒子問我這個故事是不是我寫給他的,我坦言不是,兒子很遺憾地說如果能讀到媽媽的書就好了。就是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應該成全兒子,也給自己一個交代。于是,搜集之前散落的文章、思想碎片,結合當下的生活,重新審視周遭的一切,我又找到那個無所不寫的自己,世界在我眼中重新鋪排成文字,我把它們編著成冊《愿我們總能被溫柔相待》。收錄其間的文字,多寫樸素的人、樸素的事、樸素的情、樸素的景、樸素的物、樸素的理、樸素的趣。我想要表達的是我們離生活很近,離真善美很近,我們應該離自己也很近。詩和遠方更多的時候,不是去追逐,而是去守護。而我們能做的,是停下腳步,反芻人生,等待我們掉落的靈魂,然后,一起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