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就寫貓,那些流浪的靈魂
- 愿我們總能被溫柔相待
- 車麗麗
- 1415字
- 2021-04-26 18:00:43
那只貓又在樓下哀鳴,像一個嬰孩在凄厲地哭泣。春天了,大概它像人們說的那樣,在尋找另一只可以彼此陪伴的貓吧。
其實,它在校園里已經待了很久。早在秋天的時候,我就見過它。那時它還是很瘦弱的樣子,干澀的毛皮,惺忪的睡眼,毫無生氣。盡管如此,小小的校園里,它成了尊貴的客人,從它身邊走過,孩子們總是蹲下身來:“喵—喵—喵”地喚著,給它吃的,甚至是他們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火腿、雞翅。貓兒很快肥了起來,像一個蓬松的球。很多次從它身旁走過,在它身旁放著的烤腸,或是盒子里盛滿的奶,它動都不動。實在太多了!孩子們把太多的愛給了它。
這是一只幸運的貓吧!
冬天的時候,就再沒有看見過它了,不知道它去了哪里,皮毛下裹了那么多脂肪,多少讓人感覺安慰。今年春天,它又回來了,此刻,正“喵—喵”地叫著,凄厲的叫聲在辦公樓下,像嬰孩的哭泣,讓人心生愛憐。
站在窗前,看著它長大一倍的身體,落寞地隱入紫藤花架下,我知道:再多的施舍與愛,注定只和白天關聯,而夜晚,它終究需要一個互相取暖的身體。
我想起了另一只貓,在我之前的一個學生的朋友圈里。學生在大學里當老師,晚上查完宿舍,一只無家可歸的小貓咪讓她心生憐憫,她拍了照片發在朋友圈里。
不會是每個校園都有一只流浪貓吧?我想。為什么都是一只呢?如果,某天能有另外一只流浪貓也偶然來到校園,然后它們相遇,從此出雙入對,它們便不再孤單,多好。
我總覺得在大學的校園里做一只流浪貓,是所有流浪貓中的貴族。大學的孩子生活寬裕,貓便是得益者。
“白天很多學生給喂吃的,可是,一到晚上就可憐了,那么冷。”原來,可不可憐,當肚子混飽時,就與物質沒有了太多關聯。看著照片里貓迷茫哀怨的眼睛,我也感到心疼。
想起很多年前的自己,想起了在沉沉的夜色中,很多如當年的我一樣,漂泊著無處皈依的人。
那年冬天,離年最近的那幾天,火車站就我一個人,不知道該去哪里。白天車水馬龍,周圍被年烘得很熱鬧,讓人想孤獨卻孤獨不起來。到了晚上,除了我,除了火車站前的廣場上沒有歸處的流浪的乞丐,別的什么都沒有。那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場景。我害怕熱鬧,始于那時,它太輕易就觸碰了我內心的冰涼,冰涼得無法化解。寂寞被喧囂打發,孤獨卻無從驅遣。有那么一瞬間,我突然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那么多余,多余得就像一個乞丐,甚至因為我不會乞討,周圍的一切便和我沒有絲毫關系,我連乞丐都不如。看著來去匆匆、背著大小行囊的人們,歡喜著回家的腳步,然后——我就不想多余了。
一只貓,不知什么時候出現在我身旁,像個孩子一樣,離我很近,毫無戒備。我們無法溝通,卻能感覺到彼此的存在,它很安然地伏在我的腳邊,蜷曲著,盤成一個愛心的模樣,一剎那復蘇了我內心的溫暖。我知道我不該那么自私,或者我不該悲觀地認為我和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了任何關聯。至少,這只貓不覺得我是多余的;至少,手機里母親的號碼一個一個為我搭起了通往家的方向的長梯。或者,我的心還不至冰冷,能帶給這個世界些許溫暖,我想。在那個年的最后一天,我決定回家——那個給予我生命的地方,我應該歸去,還它一個完好的我。
從此再沒見過那只貓。
很多時候,夜深人靜我就會想起它,想起喧囂的火車站、熙攘的人群,以及彼此溫暖過的我和它。
我始終相信:每個貓的軀體里都寄住著一個流浪者的靈魂,它們漂泊的意義,就是尋找和溫暖另一個流浪的靈魂。
窗下的貓依舊叫著,一聲接著一聲。此刻,不再覺得那叫聲凄厲,穿過春日灼灼的花海,那是召喚,在等那些散落在冰冷世界里孤獨的靈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