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7評論第1章 譯序
上冊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發表過的唯一小說就是這部《飄》。小說一九三六年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現已公認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小說的經典之作。
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后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人物斯佳麗、瑞特、阿希禮、玫蘭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以至于衣著打扮等,在小說里都敘述得十分詳盡。可以說小說成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斯佳麗的個性以及她的愛情故事。她的愛情不是充滿詩意和浪漫情調的那一種,而是現實的和功利的。為了達到目的,她甚至不惜使用為人所不齒的狡詐伎倆。那么她的愛情故事為什么還那么引人入勝呢?原因很簡單,這就是真實。是小說所設置的情景下完全可能發生的真實情況。真實的東西可能并不崇高,但更接近人們的生活,因而也更受讀者喜愛。
斯佳麗的愛情故事里包含了許多復雜的因素。如果說阿希禮和玫蘭妮的愛情代表的是一種為人稱道的正統愛情觀念的話,斯佳麗對阿希禮的愛就是一種對正統的叛逆。為了她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純情的愛,她不顧一切,勇往直前。在阿希禮和玫蘭妮結婚后,仍不放棄,甚至越來越強烈。其行為與當時在傳統觀念教育下的其他女性形成強烈的反差。這正是她在愛情上表現出來的最可愛的地方。至于她后來的數次婚姻,則純粹是出于功利,表現了她性格中的殘忍狡詐。但是在當時戰亂的背景下,為了生存,為了一家人有飯吃,為了保住她視為生命的土地,這種行為也是合理而真實的。她在戰爭中表現出的勇敢,獨自承擔起養活包括自己情人和情敵在內的一大家人的重擔的責任感,以及在危險面前挺身而出,無所畏懼,疾惡如仇的精神,都使人產生敬意,減輕了人們對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厭惡感。
斯佳麗和瑞特馬拉松式的戀情,是故事發展的主線。瑞特是個復雜而有趣的人物。他行為不端、名聲不好,是個發戰爭財的投機商、冒險家。但他身上也不乏紳士氣度,還頗有些俠肝義膽,常常救助朋友于危難之間。斯佳麗和瑞特這樣一個在當時為人所不齒的人物發生瓜葛,這本身就很引人注目,更不用說后來又有曲折離奇的發展。在兩人的關系中,斯佳麗每一個狡猾的動作都被瑞特一針見血地點破。對于斯佳麗的所有心思,包括為了三百美元想嫁給他的功利動機,瑞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但瑞特還是喜歡斯佳麗,可以說為了得到她的愛,一切都在所不惜。這正是小說的一個動人之處。
一九四〇年我國翻譯家傅東華首次將這部小說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讀者。譯作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歡迎,譯本風行中國達半個世紀。隨著時代向前推進,翻譯界在肯定傅譯本價值的同時,也意識到譯本中過分歸化的傾向和刪減現象應當在今后的實踐中從翻譯原則上加以修正。最近十幾年來陸續出版的一些譯本,在翻譯方法上體現了當代的文學翻譯原則。這些譯本對原文進行的必要闡釋都各有不同,但有些地方可以說并沒有理解透甚至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比如原文第一章第三自然段中兩個孿生兄弟與斯佳麗在塔拉門廊上聊天,一邊看著太陽的情景,幾乎所有的譯本都譯成“隔著長窗看太陽”,而實際上門廊上并沒有窗。準確的意思是舉著手里的玻璃杯對著太陽看。英語中“玻璃”一詞既可以指窗玻璃,也可以指玻璃杯,因而需要譯者有準確的判斷力。而這只是翻譯這部作品的大量難點中最簡單的一例。
現在,我們將自己的譯作呈現給讀者,其中體現了我們對這部作品的意義和風格的雙重理解,同時也體現了我們為避免誤譯所做出的最大努力。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