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好鐵不打釘
第一節、好鐵不打釘
“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你看哪個當兵的好的。”
母親恨鐵不成鋼的數落著鄭凱。
對鄭凱要去當兵這件事,母親除了憤怒之外,還帶有一點傷心。
太不容易了。
生活對于母親來說太不容易了,鄭凱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一直以來都是母親獨自一人維持著這個家庭。
簡陋的磚瓦房,連陽光也不愿意照射進來。
噠,噠,噠的破舊電子鐘似乎已經熟悉了這個環境。
多少年了,這個住所沒有一絲變化,這都什么時代了?
小汽車遍地跑的信息化時代,鄭凱的家里就連一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
而此刻有女孩子能夠看上鄭凱,愿意嫁給鄭凱,這是一件多么難得的事情。
在母親看來,有人愿意陪著自己的兒子一起過這樣的日子,至少也是祖墳冒青煙了。
這個家庭的困窘說起來也只是暫時的。
以前鄭凱要上學,家里由母親一個人操持,除了有日常開支,還有鄭凱的教育開支。
而家庭收入來源只有兩種,一是幾畝地的收入,每年也就幾千塊錢,二是母親辛辛苦苦兩班倒,每年也就那么點微薄的收入。
在母親嘔心瀝血的苦心堅持下,鄭凱終于不再是這個家的累贅,鄭凱也開始了工作,也開始有了收入,并且得到了女生的青睞,得以走上婚姻的道路,在目前看來這個家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一個電話響起,當兵是每個人的義務。
恍惚間,鄭凱的內心似乎被什么點燃了。
似乎是一種夢想,軍旅夢。
哪個男孩子能抵抗封狼居胥,先登奪旗,勇冠三軍,飲馬瀚海,青史留名,光宗耀祖,國士無雙,裂土封王呢?
尤其是即將結婚,這些東西在內心時間越長,越是會讓人不安。
人這短短一生很快的,若是不去做,不去實現這個夢,鄭凱可能一輩子頹廢。
不當兵后悔一輩子,當兵后悔兩年,鄭凱想要去當兵。
而且此時的鄭凱太年輕了,還沒有到法定結婚年齡,雖然在農村很多人結婚都很早,但鄭凱依然覺得這個時候結婚的話太早了。
沒有到法定年齡是一方面,另外鄭凱還有一種想法,當兩年兵圓了自己的一個夢,回來之后更強大,不是更能保護自己身邊的人嗎。
“你看,小雷子,小趙子這幾個,哪個當兵好的?”
“回來之后影子都沒有,哪個著家的?”
母親一直數落著鄭凱,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轉變想法,踏實的過日子。
然而面對母親的責問,鄭凱只是低著頭默不作聲。
“當兵有什么好?一個月幾百塊,你現在一個月六七千怎么比?”
“讓你上大學你不上,怎么就想著當兵的。”
鄭凱又讓母親生氣了。
從小到大,鄭凱一直是那種鄰居家的孩子,周圍的人經常會拿自家的孩子和鄭凱進行比較,一直以來鄭凱都是母親的驕傲,可是今年卻接二連三的讓母親生氣。
對鄭凱放棄大學這件事,雖然母親非常生氣,但鄭凱一點也不后悔。
如果可以重來,鄭凱還是會這么做,畢竟當時的理解能力就那么高。
上大學之后依然是打工,高中畢業也是打工,對于鄭凱來說,高中畢業直接打工是少走了幾年彎路。
所學知識夠用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認命,這個命運鄭凱認,所以鄭凱在高中畢業之后很安心的開始了打工人的歷程。
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誰都沒有注意到,鄭凱的心思比較重,處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鄭凱沒有勇氣伸手向母親要學費和學雜費生活費,尤其是十八歲成年之后。
在鄉下的生活環境中,沒有人會注意到一個孩子的心性成長。
若說有,頂多也只是說青春期叛逆期,至于更深入的問題沒有人能想到,所有的一切心理問題都歸于青春期叛逆期。
可鄭凱一直以來都沒有什么叛逆,或許就是大家所說的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懂事比較早。
鄭凱高中畢業之后直接選擇輟學,走上了打工的路,想的就是為了可以承擔一部分的家庭責任。
雖然鄭凱學習成績還行,但生活在一個家徒四壁的環境里,鄭凱更迫切的是想著改善家庭生活條件。
而且自從鄭凱開始工作之后,家庭生活條件似乎真的改善了。
本來是母親一個人工作,養活一家人,而現在鄭凱不上學了,家庭用于教育的開支瞬間就沒有了,而且還多了一個人為這個家創造價值,很明顯,這個家庭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你說當兵有什么好?”
鄭凱想要說這是自己的夢想。
可回應母親的只有那破舊的鐘表在噠,噠,噠……
鄭凱沒有說話,因為照現實情況來說,確實沒有任何好處。
若不是因為要結婚了,鄭凱不會想到自己還有夢想。
夢想一詞多么的蒼白……
從前吃飯都是問題,能填飽肚子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生活狀態只是好了一點點就喚醒了曾經的軍旅夢。
夢想,曾經的鄭凱可是有著大學夢的,可還不是被鄭凱拋棄了,現在又有著軍旅夢,說出來只會讓母親更生氣。
只是這兩個夢想在鄭凱心理是有區別的。
大學夢是家人,親戚朋友賦予的,看著其他大學生的樣子,鄭凱對大學沒有什么期望。
身邊的大學生特別多,多到爛大街的程度。
周圍隨便拉一個,都是大學生,而且這些大學生的質量,鄭凱真的感覺水分很充足,所以鄭凱自己就不打算上大學。
所以六月份高考結束,鄭凱就開始步入社會。
而且現實角度來說,打工賺錢也確實改善了家庭條件。
而從進廠打工,踏踏實實的干,任勞任怨,從一開始一千八的學徒工干到了一個月收入五千多的技術工。
這個變化只是在兩個月之間。
第一個月一千八。
第二個月就五千多了。
第三個月就被人相中,介紹了對象。
用大家的話說,鄭凱這個小伙子不錯,懂事,懂禮,孝順,文化也可以。
到了這個階段,任誰都滿意。
相親很順利,一段婚姻也即將開始,似乎命運就這樣了,母親也很高興,畢竟感覺人生的任務又完成一個。
可步入社會的鄭凱對社會的認知產生了偏差,不是上學時候想象的樣子。
接觸越多,感受越多,文弱書生,是鄭凱對自己的認知。
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總是會選擇性的逃避,面對別人的欺負,總是會自我安慰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呢?那是沒辦法,肩不能扛,手不能挑,面對別人的淫威,實在是沒有什么能做的。
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真的太弱雞了,時至弱冠,在校園十三年,能有什么身體素質。
此時聽到能夠當兵,那些最高榮譽頂天立地的做人遠比就此結婚更讓人熱血沸騰。
這些內在的因素一直縈繞在鄭凱心里,鄭凱知道自己若是不做,結婚之后就更不可能了。
只是鄭凱決定當兵這件事在其他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
這里的其他人是指鄭凱周圍的人。
鄭凱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小鄉村。
現代化的時代,信息化的時代,機械化的時代,鄭凱的老家依然是農耕文明以傳統農作物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小鄉村。
這個小鄉村的收入水平是一千八到三千五,一季糧食作物總共也就能換這么多錢。
這和鄭凱的工資水平一比較,怎么做選擇這不是很明顯的事情嗎?
鄭凱知道自己這回又要任性了。
不聽勸,倔!
同時鄭凱也知道,自己又要傷母親的心了。
只是此刻鄭凱要比之前放棄上大學那段時間更輕松,畢竟此時家庭的開支沒有教育支出這一項了。
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這是鄭凱非常肯定的事情。
“我只是報名,去不去還不一定呢。”
鄭凱認真的說著這么一句話。
鄭凱表現出了在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沉穩。
母親也不再言語,轉身串門而去。
對于大家的不理解,鄭凱倒是理解的。
鄭凱當時放棄上大學的時候,母親非常的傷心,非常的憤怒,這讓母親這么多年的心血突然付之東流,確實是一件說不出的酸楚。
不怕苦,不怕累,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然而鄭凱這么做這是多大的悲傷。
世界觀的崩塌,精神支柱的破碎。
母親的苦楚有多強,鄭凱在以后的軍旅生涯就有多拼命,這是有因果的。
往事,縱有千種風情,卻只能交給過去,征途,即使滿是荊棘,也會孕育出奇跡。